監管科技加碼 金融APP實名備案將開啟

“當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正牽頭開展金融APP實名備案的工作。”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表示。

在18-19日舉行的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上,記者獲悉,系列支撐維護金融安全相關舉措將漸次落地。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原中投集團副總經理謝平指出,金融監管科技並不是監管科技本身的風險,而是科技應用於金融業務所產生的風險,因此,未來一行兩會可能會就科技應用於特定金融業務方面設置白名單制度。謝平表示,未來,還將進一步完善大科技公司申請金融牌照、助貸等金融科技公司與銀行業務合作等方面的監管。

“數字經濟時代全面到來之際,信息安全保護將成為金融安全的重要標誌。”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指出,“現在提倡的雙峰監管模式,一端講的是金融體系的風險防範,另一端便是對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信息安全的保護。”日前,央行向部分銀行下發了《個人金融信息(數據)保護試行辦法》初稿,預計待徵求意見結束後將正式對外發布。

數字化時代的金融監管需要科技賦能。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要積極深化在監管領域的科技應用,將科技驅動優勢貫穿於事前、事中、事後金融監管的全鏈條,依法建立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的公共數據融合和監管信息共享機制,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等新一代數字技術,逐步實現監管規則的數字化翻譯、數據實時化採集、風險智能化分析、結果可視化呈現等功能。

對於金融安全體系的未來建設,李東榮呼籲,由於監管科技涉及架構轉型、系統改造、技術研發等大規模、長時間的投資,建議加大中央和地方公共財政投入,發揮國家科技計劃及專項基金作用,重點支持監管科技領域的核心技術攻關、重要成果轉化應用,以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記者 羅逸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