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羅州還是東莞——歷史上皇家貢品莞香的原產地究竟是哪?

引言

莞香是香藥的一種,是香藥中的上品,又名蜜香、棧香、白木香、青桂香等。而莞香樹早在東漢時期就已有種植,唐代時莞香更是成為最負盛名的皇家貢品之一。除了作為皇家貢品外,也深得廣大官宦文人青睞。自唐代以來,莞香逐漸成為了一種消費時尚,風靡一時。

那麼莞香究竟源於何處?廣東東莞一帶真的就是原產地?

明清時期莞香聲名漸起

莞香二字最早見於清代人屈大均的著作《廣東新語》。明清以前莞香相對於沉香並不出名。後來因為海南黎峒沉香取之殆盡,而外來香料的價格又極其昂貴。莞香憑藉著質地和產量趁勢而起,逐漸取代了黎峒沉香的位置。

交趾、羅州還是東莞——歷史上皇家貢品莞香的原產地究竟是哪?

屈大均

莞香相較於惠州博羅縣、肇慶新興縣等地所產香,莞香最佳,甚至優於沉香,尤其受到江南地區官宦文人的喜愛和認可。再者,明清以來,市鎮經濟的發展,香料需求量猛增,香不再是達官貴人的壟斷品,平民百姓對香料的需求提升,而莞香能夠較好地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交趾、羅州還是東莞——歷史上皇家貢品莞香的原產地究竟是哪?

嶺南奇珍-莞香

明清市鎮經濟崛起,寮步等城市貿易興盛,憑藉便利的水陸交通條件,莞香得以行銷至全國各地。明清時寮步為廣東四大市之一,專營莞香貿易之事,故有香市之稱。大量的莞香在寮步香市碼頭"香埗頭"經寒溪河從水路轉運至廣州、香港,向北通過珠江內河航運、沿海航運可行銷至粵閩、江浙、京師一帶;向南通過海路可銷至東南亞及阿拉伯等國。有人認為香港得名與遠銷莞香有關

交趾、羅州還是東莞——歷史上皇家貢品莞香的原產地究竟是哪?

香市寮步

莞香在歷史上的產地

關於莞香,史料中所載名目較多,其稱謂也各不相同。西晉史籍中最早將莞香樹稱作為蜜香樹,原產於交趾。西晉時期文學家及植物學家嵇含在其《南方草木狀》中寫道:

蜜香、沉香、雞骨香、黃熟香、棧香、青桂香、馬蹄香、雞舌香,案此八物同出於一樹。交趾有蜜香樹,幹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葉如橘。欲取香伐之,經年,其根乾枝節各有別色也。

交趾、羅州還是東莞——歷史上皇家貢品莞香的原產地究竟是哪?

嵇含

來到唐代,唐代人又將莞香稱作為棧香,這時的莞香樹叫做棧香樹。莞香樹的種植範圍也從原來的交趾逐漸擴展到嶺南道中西部一帶,主要以高州、羅州等地為主。《嶺表錄異》中記載了羅州多產莞香樹的現象。

廣管羅州多棧香樹,身似柳,其花白而繁,其葉如橘皮。

進入宋代,莞香樹名為沉香樹,其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宋代時期時廣南西路沉香樹種植範圍有所擴大,並逐漸向廣南東路地區擴展。且海南島的崖州一帶亦種植有沉香木,與交趾之蜜香樹無異。《倦遊雜錄》中有關於宋代竇州、恩州、崖州等地皆出現有關莞香樹的記載。

沉香木,嶺南諸郡悉有之,瀕海州尤多,今南恩、高、竇等州惟產生結香。

交趾、羅州還是東莞——歷史上皇家貢品莞香的原產地究竟是哪?

廣南東路

沉香樹種植範圍擴大恐怕與當時宋代時期香藥貿易興盛,市場需求量大有關。宋代的時候,崖州所出沉香品質最佳,即便是交趾等地的莞香亦不能與其相較,黎峒沉香更是一躍成為各香之首。南宋時,北部灣港口城市欽州已成為當時香料貿易的中轉站,欽州也逐漸成為嶺南香料貿易的重要港口。宋代人范成大在其《桂海虞衡志》中寫道:

世皆雲二廣出香,然廣東香乃自舶上來,廣右香產海北者亦凡品,惟海南最勝。其出海北者,生交趾及交人得之海外蕃舶,而聚於欽州,謂之欽香。

交趾、羅州還是東莞——歷史上皇家貢品莞香的原產地究竟是哪?

桂海虞衡志

元明時期,莞香則名為白木香、青桂香。當時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新會上下川島、博羅縣、東莞縣茶園等地普遍種植白木香樹。《元大德南海志》中有一段記載。

新會上、下川山所產白木香,亦名青桂頭。其水浸漬而腐者,謂之水盤頭。雨浸經年,凝結而堅者,謂之鐵面。惟欖香為上香,即白木香材。

元代以廣州路的新會縣、東莞縣的白木香品質最為優良,價格最為昂貴。而東莞縣茶園一帶農戶以種植香木為業,香藥貿易也逐漸興盛。明代時期,東莞縣香木種植的地域範圍進一步擴展,稱謂也有所變化。明代東莞縣香木種植已不再侷限於東北部的茶園一帶,東南部的馬蹄岡、金桔嶺等地亦有白木香樹種植,且成為東莞縣香木種植的中心地區。明代時期,珠江三角洲東北部的博羅縣亦有香木種植,所產香為馬牙香。

交趾、羅州還是東莞——歷史上皇家貢品莞香的原產地究竟是哪?

明代珠江三角洲香木種植區

到了清代,白木香樹的種植範圍進一步擴展到粵北樂昌縣,粵中的新興縣,粵南新寧縣、香山縣、新安縣一帶,這些地區因自然條件的差異,所產香多為白木香,其香味寡淡短促,不如莞香。

交趾、羅州還是東莞——歷史上皇家貢品莞香的原產地究竟是哪?

清代珠江三角洲香木種植區.

明清時期,莞香之所以在東莞得到大面積種植,並且所產之香優於其他地區,

主要與東莞當地的自然環境有著密切聯繫,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莞香在質地和產量的絕對優勢。白木香樹植入東莞後因其加工形態及質地差異稱謂又有了新的變化。一為女兒香,為莞香第一品。二為黃熟香、馬牙香,為香之第二品。三為白木香、片香等,為香。之第三品。隨著莞香樹種植區域的擴大,莞香產量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優質莞香被南北商賈販賣至香料匱乏及市場需求量大的地區,莞香亦在明清時期逐漸有名於世。

結語

莞香樹原種植於交趾,後逐漸擴展至嶺南中西部的高州、羅州等地。唐以後,莞香樹種植地域逐漸向粵中的新興縣、粵東博羅縣、粵北樂昌縣及粵南的新寧縣、香山縣、新安縣展。明清時期,珠江三角洲地區逐漸形成了以東莞為中心莞香樹種植區,而東莞地區憑藉著其莞香質地和產量的優勢,使得莞香聞名於世。

參考材料:《香樹的種植與出口》;《南方草木狀》;《嶺表錄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