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创泸医中医科,人称“药王”,老泸州人还记得张君斗吗?

他首创泸医中医科,人称“药王”,老泸州人还记得张君斗吗?

江阳沽酒客按:本文由于年代久远,无法找到张君斗先生的图片,非常遗憾,希望有看到的朋友熟知的,可以补充。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他首创泸医中医科,人称“药王”,老泸州人还记得张君斗吗?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他首创泸医中医科,人称“药王”,老泸州人还记得张君斗吗?

但是今天的中医在很多人的眼里还是不如西医,虽然老百姓和老一辈的中国人比较信赖,或者是因为中医较西医便宜,或者是多年来坚定中医能治本,反正中医也跌跌撞撞走到今天。中医的特殊性需要师承的模式,也让中医这门科学在发展上受到一定限制。名师高徒都不是想有就有,今天的社会不解释精工细活,凡是不能成批量生产的东西,现代人就会对它不太重视。

另外中医讲究治疗未有生病之病,让很多人不屑一顾。实际上中医的价值一定是有的。在沽酒客的家乡泸州,就有很多名中医,明朝时期以韩懋为主,已经名动京城,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颇有建树的可是已经过世的川南名医张君斗,来纪念一下这位医术高超的名中医吧。

他首创泸医中医科,人称“药王”,老泸州人还记得张君斗吗?

张君斗(1903-1970)四川泸州市人,伤寒名医。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张善之(有资料说是张焕之存疑),川南名医,医术精良,有“药王”之称。

张君斗10余岁,即随父学习岐黄之术,得其真传。博采众家之长,而以仲景的经方为核心,善用伤寒中六经主方,尤擅伤寒三阴经主治之“经方”,及与金匮相应病症或相应病机的"经方"以加减,于经方中加以僻药为现代研究,运用所认可的,或毒性中药等,重用“经方”君臣之药,超古方剂量的10倍(特须注意,此处剂量运用),平中出奇,中药房非他签名不敢给药,但临床疗效之佳,令人惊叹,为人称奇,名以“怪医”。

他首创泸医中医科,人称“药王”,老泸州人还记得张君斗吗?

“白喉、乙脑炎、浸润性肺结核、大叶性肺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脑溢血、消化性溃疡及伴出血”,这一些疑难症,由他用“经方”加减治疗,多能出人意料,得奇效。 如“闭塞性脉管炎”,病人本已要遭截肢,经他由“经方”加减治疗后,竞获痊愈,此法曾获得四川中药成果奖。

张君斗从治肝病中,发现了肝气与许多病的关系,而有下列创见性的经方运用:

“四逆散”加味,用于治疗急慢性阑尾炎、阑尾炎脓肿、胆石症、胆囊炎、胆石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胆管炎、胆道蛔虫、蛔虫病及伴感染、急性胰腺炎。病毒性肝炎、溃疡病及伴出血,坏死性肠炎、睾丸炎、附睾丸炎、急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神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痛经等25种疾病,发展仲景经方的学术体系,曾得四川中药银奖。

他首创泸医中医科,人称“药王”,老泸州人还记得张君斗吗?

对“急性阑尾炎”的辨证论治:痛之部位在脐右,脐右属太阴脉络,太阴属肺,与大肠相表里,脉按之牢是肠之辨证,经曰:诸脉厚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疽处,饮食如常者,蓄积有脓也,脉数而有力,痛剧而恶寒,是肠上疡初起,将作脓也,不可攻下,只宜镇痛、消肿、解热、清血。如伤寒之少阴痛,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阻之。

内经曰: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攻之,以苦发之。枳实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镇痛解热,柴胡之苦以泄外热,再加粉丹以解血热,黄柏之苦以泄肠热,服药2到3剂即愈,服后4小时止痛,服此方甚于“大黄牡丹汤”。

他首创泸医中医科,人称“药王”,老泸州人还记得张君斗吗?

张君斗博采众家之长,而以仲景的经方为核心,临床应用得心应手,所著《百病百方》,精彩分呈,但是据说目前此书也没有出版。

新中国成立前,在泸州、自贡等地行医多年,对《伤寒论》有较深的造诣,擅长呼吸道、喉科和小儿疾病的诊治,为川南地区有名中医之一。 1951年7月参加工作,在川南行署卫生厅医政科工作,后任科长,1953年调任自贡市卫生局宣传教育科科长,1954年12月调人川南人民医院任门诊部副主任,成为泸医第一位中医师,并对外应诊。

1955年5月成立中医科,由他兼任科主任,设病床30张。1956年6月起,为西医学习中医班讲课,培训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业务骨干;他任教学组组长,与刘步龙、应道明等名老中医一道,先后讲授了《伤寒论》、《内经知要》、((金匾要略》、《医学实在易》、《中医学概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和本草纲目等中医著作。

张君斗医师是泸州医学院中医科的创始人,一直担任该科主任直至逝世。他担任过医务部副主任、医院管理委员会委员、医院医疗事故鉴定小组成员等职,对医院的管理工作也有一定贡献,曾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

他首创泸医中医科,人称“药王”,老泸州人还记得张君斗吗?

1964年,60高龄的张君斗医师,亲自深入泸县福集区乡村、工矿调查。探求致病因素,写出防治报告。为泸州地区多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张君斗曾被推行为出席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代表,担任过泸州市医协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卫中医科副科长、自贡市卫生局副局长、泸州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泸州市政协副主任委员等。

他总结撰写《百病百方》一书,曾获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发扬祖国医学事业银质奖”。其中有验方514个,如“四逆散加味治疗急性阑尾炎”、“乌梅丸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等。

他首创泸医中医科,人称“药王”,老泸州人还记得张君斗吗?

张医师也是泸医早期的民主党派的民革成员,担任过四川省政治协商会议委员,泸州市政协副主席等,热心社会工作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张医师在“十年动乱”中,遭到长期冲击与迫害,不幸于1970年4月20日死在长江中(据《泸州医学院院史》2001年版第51/52页(1970年部分)载:在此之前(4月29日)留校的川南名医、附院中医科主任张君斗投江自杀。由此可见:张君斗先生的去世准确时间是:1970年4月29日。)。

1984年6月,中共泸州医学院党委恢复了名誉,按正常死亡,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虽然今天张先生已经离开人间多年,很多泸州人恐怕也不知道他是谁,但是作为泸州民俗历史名人,沽酒客觉得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另外张先生也是泸州张坝张氏第九代。目前张坝张氏族人在泸州已经传承到第十五代,而今天第九代也是张氏族人健在最老的辈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