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承德是一座被山巒環抱的城市

然而這裡的青山曾一度裸露而貧瘠

經過多年努力,如今的承德

已是一個林路相依、林城相融

人與樹木、森林和諧共生的美麗山城

生態林、灌木、綠草

隨著起伏的山巒錯落有致

綠意盎然之中山城活力無限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青山環抱 綠色寫入承德發展的DNA

綠樹城邊合 青山郭外斜

□承德日報記者 劉天穎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與青山為伴的故事


清晨,73歲的常甘生從家中走出,沿小老虎溝後山的石階路一步步向羅漢山頂端上行,山路蜿蜒匯入綠色深處,兩旁望不到邊際的樹林是他跨越半個多世紀的“老友”,又似他已入壯年的“孩子”。五十多年前,就是這座山,這條路打開了他堅守一輩子的事業大門。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邵百伶 攝

站定於羅漢山頂,曙光勾勒出山城的輪廓,天地間微熹,浮雲滲透出晨光的想象,城市漸漸甦醒,翻開清晨的頁腳,書寫起平凡而又細密的日常。四目遠眺,眼前的承德在群山環抱中多了幾分柔美。右望,世界文化遺產避暑山莊及皇家寺廟群氣派恢弘端莊呈廟堂之高;左看,後起開發的新城高樓林立;前觀,玉帶纏腰穿城過的武烈河水浩浩蕩蕩,星羅棋佈的建築擺開陣矩,四通八達的交通貫穿其中;盛景之下,綠意盎然間湧動著的是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生命脈動。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五十多年前,也是在羅漢山頂,常甘生望向不遠處位於小南門附近的家,眼神中流露出的卻是回不去的思念。“上班第一天就被老師傅帶到小老虎溝看山,個把月才能下山一次,山腳下就是家,眼巴巴的看著就是不能回去。”記憶的閘門打開,與青山為伴的故事就此開始。

1964年春天,常甘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植樹造林活動,種了7天樹。響應毛主席“綠化祖國”的號召,同年秋天16歲初中畢業的他加入了承德市獅子溝國營林場(現承德市獅子溝國有林場)工作。1958年建廠的承德市獅子溝國營林場比赫赫有名的塞罕壩林場要早4年,因建於城市之中,至今在全國都有著特殊的獨特性,能在這樣的林場工作一輩子,常甘生感到由衷的自豪。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老照片裡的市區周邊,一片荒蕪(致謝拍攝者)

“獅子溝宮牆外、行宮,布達拉宮前山、南菜園子陰坡、羅漢山陰坡、頭牌樓外廣仁嶺陰坡,這幾處有點成林的樹,剩下都是光禿禿的。”回憶建國初期,常甘生說:“市區內有林子的山寥寥無幾”,當時,獅子溝林場的工作轄區包括大石廟、牛圈子溝、水泉溝、獅子溝、雙峰寺5個公社、20多職工、8萬多畝山體面積,綠化荒山的誓言聽起來頗有愚公移山的意味。然而那是一個純真的年代,百廢待興、萬象更新的大形勢下,舉國上下、各行各業都在激情萬丈、如火如荼的搞生產。常甘生說:“我們那代人特別單純,工作交到手上就是埋頭苦幹,沒多餘的想法,也沒有比較。”咬定青山不放鬆,簡單的思維成就了不凡的“神話”。冬天看山護林;春天植樹栽花;夏天防蟲育苗;秋天刨土挖坑。常甘生告訴記者,這一時期山上栽的樹種多為棉槐和刺槐,是可砍伐做木材的經濟林。“當時政府聯合山中村民一起種樹,合作造林,報酬是小米。”更多時,林場還組織、指導全民參與植樹造林。週而復始二十載,1978年,承德市區內的荒山全部綠化。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邵百伶 攝

70年代末80年代初,荒山實現綠化後,獅子溝林場把工作重點落在了美化荒山上,磬錘峰、羅漢山、僧冠峰、廣仁嶺陽坡上開始大面積大坑造林,樹種也從棉槐樹和刺槐變為油松、側柏、五角楓等觀賞性植物。大坑造林,挖坑是最大的難題,每個樹坑直徑都要80釐米,深1米。常甘生說:“全是我們用錘子砸鐵籤人工一點點鑿出來的,遇到堅硬的地方還要放炮崩坑。”又一個10年過去,90年代林已成形,經濟林變身公益林,不再砍伐,林場也停止了造林工作,開始以管理為主。“30多年,我們種的樹形成北方防護林,保護水源、防風固沙,綠化工程為承德及首都地區的環境豎起了一道青紗帳!”眼含淚花的常甘生難掩激動之情。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邵百伶 攝

“這是我的傳家寶”,常甘生拿出一本獅子溝國有林場場志,綠色的封皮上印著一張老照片,身著布衣,手持鐵鍁鎬把,旗幟招展下列隊排開的勞動者們笑著,前排的人舉著綠化祖國的標語牌,他們的身後就是一座荒山。厚厚一本的場志記錄了他們的一生與青山為伴,也印證了屬於他們的榮耀。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邵百伶 攝

自帶“美顏”效果的數據


地處燕山腹地的承德,南鄰京津,北倚遼蒙,轄7縣1市4區(含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3.9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82萬。這裡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風光秀麗、名勝古蹟薈萃,先後榮獲首批24箇中國曆史文化名城、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新能源示範市、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市、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等多項榮譽。全市有林地面積和森林覆蓋率均居華北各設區市首位,被譽為“華北綠肺”。水量豐沛,年均地表徑流37.6億立方米,又被譽為“京津水塔”。2014年,被批准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邵百伶 攝

“承德承德我的家,塞外一枝鮮豔的花,歷盡滄桑走進新世紀,閃耀著古老燦爛的文化……”這一首《我愛承德我愛家》,唱出了承德兒女對這片土地的眷戀深情。然而,因為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人們對大自然的索取一度變為“貪婪”,賴以生存的家園環境“病了”。市林業和草原局調研員封捷然向記者介紹,承德地區森林覆蓋率最高時是遼金時期,有林地面積達85%之高。而後隨著朝代的變遷、歷史的發展這一數值持續下降,新中國成立前夕將至最低點,只剩下5.8%。究其原因是天災更是人禍。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老照片裡寺廟周邊,僅存的樹木(致謝拍攝者)

連年山火、墾荒造地、戰爭禍亂,尤其清朝末年開圍放墾的政治制度更是破壞嚴重,最為可怕的是人們對於人與自然關係的認知。求發展讓我們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空氣變得汙濁,酸雨侵擾,霧霾來襲;河水從“淘米洗菜”變成“魚蝦絕代”;生態系統敲響警鐘。自然環境之“病”,是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關係的突出病症。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關係?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幾十年艱辛探索的課題。時間是最客觀的書寫者,她忠實地記錄著奮進者的步伐。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老照片裡的避暑山莊,一片蕭疏(致謝拍攝者)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將環境保護列為基本國策,90年代制定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承德始終緊跟發展的腳步。


賽罕壩上鬧大風,沙塵暴嚇跑了即將嫁到這裡的新娘子,姑娘悔婚了。這是電視劇《最美的青春》裡的一個情節,講的就是塞罕壩造林人的故事。幾十年的綠色接力,從一棵樹,到一片“海”。如今的塞罕壩,沙海變綠海,成為一片生態樂土,風沙成為塵封的歷史。2017年,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佈的衛星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7年,全球綠化面積增加5%,僅中國的植被增加量,就佔全球增量的25%以上,位居世界首位。塞罕壩正是中國為全球“增綠”的代表。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塞罕壩上“功勳樹”

2014年,承德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先後出臺了《關於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決定》、《關於開展“五城聯創”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召開了全市創森動員大會、創森推進會、創森調度會等多項會議,安排、部署、調度、推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

3年光景,全市2500多個村莊實施綠化、美化。為保護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荒山綠化工程累計造林118.98萬畝。建設國際旅遊城市,推進森林旅遊產業發展,增建多處國家級、省級溼地公園,溼地總面積達5.79萬公頃,佔全市國土面積的1.46%。建設自然保護區10處,總面積448萬畝,佔國土面積的7.5%。脫貧摘帽全面小康,發展經濟林產業工程41萬畝,全市經濟林面積達到925萬畝。生態廊道建設工程,以灤河、潮河、遼河、大淩河四大水系水源地及其上游、庫區周圍河流等生態脆弱區為重點,對河流兩岸水土流失較為嚴重地區栽植樹木,改善河流兩岸的生態環境質量,新增水岸林137公里。打造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啟動百礦披綠和百礦關閉“雙百行動”。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潮河源頭 邵百伶 攝

“強基護綠”,連續26年,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全市1201萬畝天然林和1396萬畝公益林得到有效保護。為保森林生態效益最大化,實施中幼林撫育工程103.8萬畝, 2016年4月,我市作為全國首家向社會公開自然資源資產的地級市,正式公佈全市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基本情況,其中森林資源資產(含林地)價值量為8.2萬億元。這是一組自帶“美顏”效果的數據,數字的背後是我市逐年上揚的“綠線”。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邵百伶 攝

通過三年的努力,全市森林覆蓋率從建國前夕的5.8%提高到58.1%,中心城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6.09平方米,全市村屯綠化率達到36%,道路綠化率達到97%,水岸綠化率達到85%,形成了青山環繞、林城相彰、林水相依、林路相襯、林居相宜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2017年,承德被評選為國家森林城市。當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比翼雙飛”時,環境優美、生態和諧等日益顯現的優勢成為山城的又一靚麗名片。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邵百伶 攝

綠色成為山城發展的亮麗底色


擁有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是每個人的夢想。建設美好家園,意味著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被重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山水之間,綠樹掩映的大街小巷,逐漸增多的滿眼綠色讓承德百姓深有感觸。山城的綠色之變,在綠色發展理念深植人心的同時,也享受到越來越多生態福祉。一個個城市公園、一處處郊外溼地、一片片森林綠地、一條條景觀走廊、一批批特色村莊都成為廣大市民休閒遊樂的好去處。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邵百伶 攝

“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在大石廟村村民張宏偉看來如今他更加在乎的是水質乾淨不乾淨、食品綠色不綠色、空氣清新不清新、環境優美不優美。今天的承德,不但天藍,山青,更“綠”了人們的思想觀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很多改變就悄然發生在我們身邊:城區裡的公交車不再突突冒黑煙,變身新能源電車;綠色低碳出行的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隨手拿起手機掃一掃,每個人都可以是低碳行動者。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邵百伶 攝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堅持生態優先,堅定不移地走轉型升級、綠色發展之路,承德大地綠潮湧動、綠意盎然。從城市到鄉村,從山區到平原,從廣場到庭院,從廊道到綠地,從房前屋後到田間地頭,處處樹木成行、林蔭夾道,滿眼的綠色成為山城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寫入承德發展的DNA。一片綠,一重景。我市的綠化工程帶給群眾的幸福感舉目可觸。荒山披上綠衣,道路繫上綠帶,城區裝上綠芯……承德已是一個林路相依、林城相融、人與樹木森林和諧共生的美麗山城。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邵百伶 攝

就在不久前,常甘生與獅子溝林場的老工友們舉行了一次聚會,55年前他們因祖國綠化事業走到一起,55年後再相聚都已是銀髯白髮,推杯換盞、互道祝福,笑容燦爛卻也難抵老淚縱橫,舉起酒杯,不知是誰開了個頭,耄耋之年的老人們齊聲高唱“青山在,人未老,共祝願祖國好!”

(2019年10月16日)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邵百伶 攝

承德,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