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拒不申报财产?余姚法院采取强制措施

王某在余姚丈亭镇开了一家企业,两年前,他因生产所需向姜先生购买了一批原材料产品,并以暂时缺钱为由要求延后几天支付货款。因为双方比较熟悉,姜先生同意了王某的要求。没想到王某后来再不联系姜先生,好像这事从未发生过似的。姜先生多次讨要不成,只得撕下脸皮向法院起诉,要求其支付货款共55.7万元。余姚法院经审理,支持了姜先生的诉讼请求。

今年3月,此案进入执行程序,余姚法院向被执行人王某依法下达申报财产令和执行通知书,要求其主动向法院申报财产,履行法院判决,但王某对此置若罔闻,拒不申报财产。面对王某的抗拒行为,法院决定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划扣存款、拍卖汽车,一个都不少

被执行人拒不申报财产?余姚法院采取强制措施

执行当天,余姚法院的法官前往王某的企业。进入厂区,发现车库内停着一辆高档宝马轿车,法官查实后依法将这辆宝马车带回法院,同时把在厂里的王某一并带回法院,对其依法拘留15天。

之后,王某名下的这辆宝马车被依法拍卖,共得款项11.9万元。此外,余姚法院还冻结了王某的银行账户,划扣了账户里的存款9.8万元作为执行款。

至此,法院一共执行到21万余元,全部交给了申请执行人姜先生。但显然,这与法院判决应履行的货款还有较大的差额。而此时,被执行人王某却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因为在他看来,自己被法院拘留了15天,名下的实物财产也被拍卖,银行账户里的钱被划走了,完全说得过去,不再欠什么了,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再不用担心姜先生追债,甚至在法官面前也可以挺胸抬头了。

万万没有想到,几天之后,他突然接到公安机关的传唤,而且事情远比他想象的严重:由于王某自始至终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法院依法以涉嫌拒执罪将王某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经过调查,决定立案,并立即传唤王某。

这当头一棒才让王某有所清醒,其态度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当天下午,王某心急火燎地联系家属和亲朋筹集了剩余的全部执行款项,接着,他又立即主动联系原先一直避免接触的姜先生,告知其已将所有剩余执行款项共34万元全部汇入其账户中。同时,他再三请求姜先生高抬贵手,放过自己。

但显然,王某为时已晚,据了解,公安机关正在进一步侦查其抗拒执行的行为,其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被执行人拒不申报财产?余姚法院采取强制措施

被执行人拒不申报财产?余姚法院采取强制措施

申报财产令具有强大威慑力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被执行人王某被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原因是其抗拒法院执行,而王某的抗拒行为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法院采取司法拘留的强制措施后仍拒不履行,认为司法拘留是法院的“最后办法”,只要熬过去,法院将再“无计可施”,自己就可逃避执行;二是对法院发出的申报财产令予以拒绝。在这种情况下,王某面临的一定是坐牢!

申报财产令是法院发出的一种法律文书,主要用于执行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情况时,应向其发出申报财产令。法院应在申报财产令中写明被执行人应报告的财产范围、报告财产的期间,以及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法律后果等内容。

被执行人应当报告的财产范围非常宽,既包括现金、动产、不动产,也包括债权、股权、投资权益、基金、知识产权等财产性权利;既包括当前的财产情况,也包括被执行人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至当前发生的财产变动情况。

据法院执行庭法官介绍,法院向被执行人发出申报财产令,一方面是为了便于查清、统计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另一方面也是防止被执行人非法转移财产以逃避执行。大量执行实践证明,这项措施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在执行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被执行人拒不申报财产?余姚法院采取强制措施

被执行人拒不申报财产?余姚法院采取强制措施

拒不申报后果有多严重

被执行人拒不申报财产?余姚法院采取强制措施

被执行人拒不申报财产?余姚法院采取强制措施

法院向被执行人下达申报财产令,并没有案值门槛的限制,也就是说,不管被执行的数额多还是少,法院都可根据实际需要向被执行人下达这种特殊的法律文书。

那么,面对法院下达的申报财产令,被执行人应采取什么态度才对呢?执行庭的法官表示,申报财产令带来强制性,不存在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对被执行人来说,只能有两个选择,要么在法院规定的履行期限内自觉履行判决,要么按照申报财产令的要求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财产情况向法院作报告。

如果未进行财产申报或按期履行判决的,会有什么后果?这位法官表示,答案也很简单,按照相关法律,对于这种对抗司法权威的行为,法院将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其中包括依法处理被执行人的财产、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如果构成犯罪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余姚的王某就是一个具体的案例。

被执行人拒不申报财产?余姚法院采取强制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