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群5步法,3倍速提升招生效率

教育社群5步法,3倍速提升招生效率

培训机构与用户交互场景的变化

目前,培训机构和用户交互场景发生重大变化。培训机构以前做推广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地推、电话销售。

但今年电话号码被封号、家长不接电话、地面推广受到限制,让推广变得更难。同时,消费者自身的一系列问题,如:

受众的消费升级,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决策周期更长、拒绝快餐式的营销行为;消费者更加信赖自身对机构权威性、专业性的判断、而不只是广告;消费者追求获得有效、稀缺、共鸣的信息、拒绝无针对性、泛滥传播和无法共鸣的宣传;消费者渴望温暖的、持续的、公益的情感联系,拒绝机械的、突兀的、功利的商业互动。

这些都让教育机构的拉新与流量获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基于自己现有的流量,怎么去做增长?

流量获取与增长

测评、讲座、试听课这是营销招生转化的核心三步骤;

测评的意义在于针对性解决学员问题。讲座以前也叫会销,现在也可在线上进行,这就是营销课起到了作用。为学员提供试听课机会,更全面的了解授课模式。

推广方面可以做地推、与渠道进行合作关系;SEO、SEM信息流广告;送课、送物料、送小礼品等营销方式。不过据了解地推时产生的假号码高达70%以上。

真正的做营销课、做诱饵的时候可使用低价包邮大礼包(1元包邮真题试卷 思维导图)。同时将老用户与新用户采用ABC法则区分开:

A法则:老用户可无条件获得;

B法则:A部分的诱饵和B部分的诱饵有部分重合,如B部分转发朋友圈进行获得;

C法则:拉新转化。直接打电话给学员/家长进行课程销售,容易被拉黑。但如果是送直播课等超值礼包进行转化,则不会反感。

通过市场推广,获得商机,进行业务咨询,让学员去试听或者到店体验,再由销售谈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销售转化率与新流量入口。

机构自己的用户属于私域流量,今年的私域通常是导流到微信上,所以最主要的是需要明确个人号和虚拟号的区别。可营造出一个具象的虚拟人。

其次是社群。通常的步骤是:拉新、激活、转化、推荐;而正确的增长模型应该是RARRA,即,老带新/推荐、拉新、激活、留存、转化

很多人把社群当成了微信群,而社群是在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应该是把弱关系变成强关系,把浅生命周期变成长生命周期。

社群五步法

01推荐

可以给老用户提供一个无法拒绝的诱饵,如大礼包、试听课。满足了诱饵之后需要形成一张海报给用户看。

首先海报的标题字体要大,讲清楚主题,因为用户普遍只有0.30-1秒的时间来判断活动是否感兴趣,是否要点开这个海报。其次是海报的大纲,点开后是否能呈现吸引到用户的点。最后一定要做价格呈现,原价与现价进行区分

建议以后无论做课程海报还是裂变海报,都尽量反复思考海报构成要素。

海报要素:

1.描述用户的需求,击中用户的痛点,切忌描述产品的信息。

2.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切忌大而全。

3.大纲要罗列给用户带来的好处,切忌堆砌产品的信息与卖点。描述用户向往的境界、生活、目的。

02拉新

根据种子用户分析用户的痛点,然后选择一个怎样的知识产品做诱饵(尽量不要用纯物料做诱饵),然后形成海报。随即需要设置裂变机制,怎么做老带新、如何做转介绍。

做运营的同学最核心的是要懂心理:

兴趣率*预约率*到场率*试听成交率=最终转化率

注重细节,提升每一步的效率,最终的结果才会大幅度优化。

03激活

如何激活用户?核心就是要构成课程体系。

把一个陌生用户转化成知道用户,产生信任之后变为基础信任用户(购买一次),再到长期购买的深度信任用户。从课程的内容上需要设计成流量型课程、功能型课程、盈利型课程

其实最难的不是在拉新,而是在建立信任。

04留存

留存是没有捷径的。可以每天上午发一个题晚上发答案,虽然没有家长回复,但是已经在慢慢发酵了。

建立家长的QQ群、微信群,每天进行观察,发现政策消息的风吹草动,以小号发布超热,微信圈传播。

和当地的权威机构建立关系,获得最新的一手数据,在社群中进行爆料。

发现意见领袖很重要,可以把他们发展成管理员,让他们来维护群。

05转化

转化的核心三大步骤:测评、讲座、试听课

所以要把东西做成招生海报、招生简章。一流的招生简章需要打到用户最核心的痛点。

还需要塑造个人的专业性,朋友圈不要乱发东西。要进行角色定位:市场-家庭教育;教务-热心客服;教师-学科专家;校长-家委会;

◆ ◆ ◆ ◆ ◆

有招生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