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捡漏”方法,它比价值投资更容易

很多人都玩过抓娃娃机,哪台机器一直抓不到娃娃,那么失败的次数越高,代表你上去能抓到的可能性越高。这就是概率的力量。我们做事情,不能凭运气,而要学会使用知识。

眼下,这样的逻辑在股票市场同样在发酵。有时候你根本不必是高手,只要懂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就能在资本市场轻松赚钱。

而那些不懂的人,现在一定认为宏观经济形势不妙,所以股票不可能存在机会。

谁都能看见的,就不能称之为机遇。外行都能得出的结论,很多时候不一定正确。

在股市有一个名词,叫“净资产”。意思是这家上市公司的家底有多少。比如房子、地皮、银行存款等所有值钱的东西加起来是100亿,但是欠银行130亿,那么它的净资产就是-30亿元,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资不抵债”。

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是少数,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是正值。为了便于大家观察上市公司净资产与股价的关系,人们又创造出了“每股净资产”的概念。举个例子:某上市公司净资产是10亿元,它的股票一共有2亿股,那么每股净资产就是5元。

这是股票的真正价值。所谓估值,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愿意出更高的价格购买它。如果这家公司是很能赚钱的,人们当然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了。

举个例子:现在有台机器,它能让时光倒流30分钟。这台机器的成本价是公开的,值10万元。当它放到市场上销售的时候,人们会不会争抢?因为只有1台,所以一定是价格者得,所以最终的售价超过10亿元也是有可能的。

这就是估值,人们预估它的未来价值,并且以此作为现在的价格。

如果一家很能赚钱的上市公司,其每股净资产是5元,而你现在买它的股票也只要5元,那不等于送钱吗?买了它的股票,你就是它的股东。能帮你赚钱的东西,以“原价”卖给你,不就是让你占了个大便宜嘛。

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股票价格一定是远远高于每股净资产的。高多少,没有标准。赚钱能力强的,高得多;赚钱能力低的,高得少;可想象空间大的,高得多;可想象空间小的,高得少。

但市场并不是永远理性的,有些时候,因为市场整体氛围的原因,股价有可能低于每股净资产。价值100块钱的东西,现在50元卖给你,这就是资本市场的“捡漏”。

当然,并不是所有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的都是可以捡漏的。这里边还有特殊情况。

比如今年退市的长生生物,那是一家做疫苗的公司,在它退市前的最后那段岁月里,股价一定是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但是这种情况能捡漏吗?

所有我们还要观察,上市公司基本面是否出现了重大转折。

如果没有重大转折,不存在重大负面消息,那么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的时间越长,你出手捡漏的成功概率越高。因为它不可能长期低于每股净资产。

目前,A股市场中有不少央企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低于每股净资产。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历来,在这种现象出现后的最多1年内,股价一定会修正。

很多人羡慕马未都先生,一生没干几件正事,却总是能在潘家园等古玩市场捡到宝贝,最后成就亿万身家。人家靠的是什么?不是靠运气,靠的是知识和眼光。知识帮助他识别真假古董;眼光让他自信古董的未来价值连城。

投资股票也是一样,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在市场迷茫的时候,捡央企破净股就是一种方法。所谓破净,就是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低于每股净资产。

目前两市有3700多家上市公司,我们如何才能找到这样的公司呢?

股票软件上以后一个“市净率”的概念,就是股价与净资产的比例。比如股价是9元,每股净资产是10元,那么它的市净率就是9÷10=0.9。这个指标并不是以百分比形式表述的,因此不会将它表述成90%。

明白了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在软件上对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净率”进行自动排序,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一目了然。

市净率小于1,并且不是负数的,就是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的。

资本市场的“捡漏”方法,它比价值投资更容易

为什么要强调“不是负数”呢?因为股价不会负数,市净率为负数的只有1种情况,那就是每股净资产为负数,这意味着公司是资不抵债的,它不属于可以捡漏的对象。

少量公司破净,不一定是机会;当大量公司出现破净,问题一定不是出在上市公司本身,而是“系统性”问题。系统性问题是一定可以通过时间得到化解的。就像雨季是一定会结束的,这是系统性规律。

这种方法比价值投资容易多了。价值投资,你抓到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好公司,而且等你发现这一点时,也许已经是10年之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