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震:金融科技的嚴監管已經成為新常態

2019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於2019年1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舉辦,主題為推進金融安全科技新發展。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出席並發表演講。

黃震談到如何理性看待金融科技,防止過度跟風,有很多的教訓。

2013年P2P熱,導致P2P網貸一哄而起,所以我們也非常擔心今天區塊鏈熱又導致各行各業都拿區塊鏈這個概念說事,過度追熱。再就是我們中國互聯網金融,因為有媒體屬性,金融科技如何在媒體有效的支持下而得到健康持續發展,要避免輿論熱就追捧,輿論攻擊監管就出事,這種輿論驅動型的監管路徑發生負面影響。

黄震:金融科技的严监管已经成为新常态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

以下為演講實錄:

金融科技安全發展這個重大的時代課題,我們重點側重於技術、市場、監管三方面協同發展來看,任何一方不可偏廢,一個技術如果過度誇大其作用,可能會產生亞洲鯉魚效應,如果市場出現亂象,可能將好的技術也會帶到坑裡去,如果我們監管沒有及時跟上,放任亂象叢生,可能就會一直重演一些亂象,所以我們覺得三方面協同發展是我們認為讓金融科技可以安全發展的主要的一個線索。

所以我們要思考這樣一些問題,金融科技是否會造成金融風險積聚和傳導?對於這個風險我們怎麼進行評估、怎麼來切斷它的傳導路徑?金融科技剛才前面專家都說到了,它有很強的涉眾性,消費者如何職別哪些是真的金融科技,哪些可能是偽金融科技?哪些屬於真實的資產,哪些可能是虛假資產等等,這些要練就一雙慧眼。

再就是我們今天如何理性看待金融科技,防止過度跟風,我們有很多的教訓,2013年P2P熱,導致P2P網貸一哄而起,所以我們也非常擔心今天區塊鏈熱又導致各行各業都拿區塊鏈這個概念說事,過度追熱。再就是我們中國互聯網金融,因為有媒體屬性,金融科技如何在媒體有效的支持下而得到健康持續發展,要避免輿論熱就追捧,輿論攻擊監管就出事,這種輿論驅動型的監管路徑發生負面影響。這是在進行這個課題時我們做出的一些淺顯的思考。

剛好2019年非常幸運非常巧合,我們做這個報告的時候,中國的金融科技頂層設計出臺,中國人民銀行發佈《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這個三年的規劃,另外北京、深圳、杭州、上海、廈門等地也在此期間發佈了一些金融規劃或者說專門的金融科技規劃。

所以我們以頂層設計統籌發展,地方佈局協同持續發展的視角做我們的基本框架分析。核心框架是技術、市場、監管協同發展,這個總體框架也是我們監管的主要思路,監管不能總是監管市場也要監管技術,所以金融科技和以往的監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基於市場和技術的聯動性,要加進監管的協同性,這樣才能實現安全發展。

第一章,我們認為,到2019年中國的金融科技發展出現了三大轉型。

1、從自發探索到規劃發展;如果說把金融科技放在一個廣義的範疇來理解,上世紀90年代金融電子化就是金融科技20週年,如果放到狹義2017年以來,兩年多以前都沒有出現由國家級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雖然說有些“指導意見”、“政策”等等,但沒有作為頂層設計。所以金融規劃的出臺意味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是一個里程碑。從金融電子化、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到金融科技的市場、技術、監管協同發展的新階段。

2、從零星開拓到系統構架。對於互聯網金融我們也是一個慢慢的理解過程,開始建造了第三方支付、P2P、眾籌這些模式,再提煉了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同樣金融科技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見到了各種模式、業態、技術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一個對於技術群、技術生態的理解,但是不能滿足於技術。金融科技雖然科技兩個字是落腳點,實際上它是一個多層次的生態體系,所以這個系統的構架就是技術、市場、監管全面形成這時候我們才能見到全貌。

3、從地方試點到全國統籌;對於金融科技的監管,比如北京地方金融監管局很早就開始探索對於金融科技的各種業態進行監管,比如做了北京互聯網金融安全產業園,這就是一個試點,現在把地方的經驗進行了一個總結、提升,變成了全國統籌佈局進行金融科技的監管,包括監管科技、監管沙箱等等這些都正在落實之中,所以我們認為金融科技進入了安全發展的新時代。

第二章,對於金融科技的規劃與佈局我們從三個方面進行了梳理:

1.中央層面,金融監管部門,央行有金融科技規劃,銀保監會、證監會、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門也有相配套的部署。

2.對於地方,北京市在金融規劃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率先發布促進金融科技發展的規劃,並且對其他各地形成了示範效應,對於央行出臺金融科技規劃提供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其他地方像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分了三種情況,一種是比較老牌的金融中心,第二種是金融科技新興的發源地。

3.新興城市想搶金融科技機會的廈門、貴陽、成都等地。第三,其他部門包括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北京市金融互聯網協會等行業協會,以及學會、專家委員會等社會組織,還有金融科技的研究機構,包括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社科院等等也在做相應的部署,培養相應的金融科技人才等等。

對於金融科技的規劃佈局呈現了一個多層面、多部門相配合的態勢。

第三章,我們要研究金融科技的技術保障,到底有哪些技術可以保障金融科技安全發展?我們分別從信息通訊的安全技術、金融數據的安全技術、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身份識別、物聯網等等今天被霍書記稱之為ABCDEF,幾大數據我們分別進行了梳理。但是技術本身可能不是我們的重點,重點是要看它對於金融的支撐和服務,要放到三者協同中間來看,每一種技術都要放到技術、市場、監管三者協同發展來考量。

第四章,我們看金融科技在市場應用中應該重點考察的四個環節/方面。

首先、是持牌金融機構已經成為金融科技創新的主體,銀行、證券、保險紛紛發力來佈局金融科技,其他的過去不為我們所注意的像資管、信託、基金等等,都也在做一些比如資管科技、信託科技等等。

其次、是金融科技的技術研發企業,像BATJ、BigTech等,它的技術賦能提供了金融科技最主要的動力。其次是垂直細分的園區來給金融賦能,比如BBD、梆梆金服等等都是這樣的。

第三、是在交易市場方面形成第三方支持,比如銀聯、網聯等等,外匯管理交易場所、票據交易場所、黃金交易場所等這些交易場所。所以,對於金融科技的安全發展,進行交易場所的管理是非常關鍵的。

第四、金融科技的人才保障。剛才有一位老師講到,金融科技的安全發展必須加強人才保障,特別是金融安全、金融風險的專業人才必須儘快加強培養和培訓,所以我們高校,像中央財經大學就開闢了金融科技專業,很多機構推出金融科技、金融風險管理的培訓項目、課程,行業協會、政府也在做規劃、引導、激勵工作等等。

第五章,金融科技安全發展的監管和執法。

一、我們看到監管政策日趨明朗,對於金融科技,早期有些風險還看不準,業態也不明確,所以政策不能出的太早。但是今天在金融科技各種業態、各種模式基本定型的情況下,我們的金融科技政策也就能夠逐漸推出。

二、監管科技倍受重視,無論是央行、證監會、銀保監會等中央監管部門,還是我們地方金融監管局和行業協會,都高度重視金融科技的應用。

三、金融消費者保護,前面反覆強調了,金融消費者可能是金融科技研發的出發點,也是最終的落腳點,所以對於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再怎麼講也不為過。今天我們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不僅是要講,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執法層面、監管層面。

四、金融科技的知識產權保護,今天我們的金融科技既然大量的申請了專利,或者註冊了商標,也有大量的著作權等等,那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才能讓企業有更大的動力去開發和投入運營。所以在這個領域我們接受北京市金融局建議,要在本書中間加大這方面的論述。

五、金融科技的嚴監管已經成為新常態,所以一些心懷僥倖的不法分子,可能現在已經認清了形勢,對於金融科技必須以擁抱監管、服從監管作為基本的態度。

第六章,對於倍受重視的監管沙盒,我們研究了全球的動態,和中國正在探索的一些新的思路、模式。去年我們金融科技報告也提到了,我們跟蹤、跟進、更新金融科技在監管沙盒發展的一些新的領域、新的動態,特別是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和北京市金融監管局正在做監管沙箱的設計,我們也期待這些設計成果早日落地和充實這個研究報告。

我的報告內容主要是這六個部分,還有一些附錄的部分也可以供大家瞭解金融科技,比如說對於金融科技的研究動態,對於金融科技有關政策法規進行了梳理,也對2019年具有重大影響的兩個金融科技的規劃做了重點的附錄,力圖全面、系統展現金融科技安全發展的全貌。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