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上海打造人工智能四大高地问题分析与对策

阅读提示

根据《上海市政协2019年度议政调研计划》,今年4月起,上海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副主席金兴明共同牵头组成课题组,开展了“上海打造人工智能‘四大高地’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重点课题调研。课题组多次听取企业界与科技界委员、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意见建议,并开展实地调研,对上海建设人工智能“四大高地”重大进展、问题短板做出分析研判,提出:强化战略定力,将人工智能作为上海实施三大战略任务的重要抓手,形成上海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最领先地区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上海考察时要求将人工智能作为上海重点布局的三大战略性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给上海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将人工智能作为上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市委书记李强亲自联系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并结合上海目前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形势,明确提出上海要建设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人才集聚”四大高地的要求。

实践证明,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的决策清晰准确,符合上海城市定位。去年以来已成功举办2018和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业内树立了标杆,打响了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品牌。上海着力发挥数据资源丰富、应用领域广泛、产业门类齐全的优势,立足国际视野、加强系统布局,形成科技引领、应用驱动、产业协同、生态培育、人才集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体系,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最领先地区之一。

在基础理论层面,上海已经形成了面向未来的创新策源清晰路线。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微软亚洲研究院以及交大、复旦、同济的相关研究机构相继成立,集中攻关重大基础理论。

在产业应用层面,上海在全国最先提出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示范应用,以应用牵引产业发展。2018年年底,上海发布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首批场景建设共吸引全球170多个解决方案;布局浦东张江、临港自贸新片区、徐汇滨江、闵行马桥等产业创新重点集聚区,培育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国内独角兽企业、本土人工智能企业及初创企业。

在政策引导层面,探索先行先试的政策制度建设取得成效。近年来,上海连续出台《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关于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引导政策和实施方案,建立领导推进机制,成立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亲自联系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并聘请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成立上海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为上海人工智能发展建言献策。

在法律治理层面,上海继续推进人工智能伦理法律治理方面的探索,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发布“人工智能安全发展上海倡议”“人工智能与法治构建倡议书”,研究探索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伦理、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课题,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一系列政策制度建设得到国家有关部门认可,与上海深度合作,加快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先导区,创新发展的试验区,为国家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路径。

在人才集聚层面,上海积极推动以业聚人,建设国内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高地。上海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集聚,多位国际知名人工智能人士被上海高校和企业聘为教授和顾问,各大高校开始建立人工智能人才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培养体系,交大、复旦、同济、上大等13所高校和5个科研院所设置了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点。人工智能发展联盟等组织纷纷成立,形成人才和企业的双集聚,加紧推进人工智能人才专项引进政策的研究,探索开展了相关人才评价体系。

赋能:认识“四个不足”,着力建设战略高地

结合上海人工智能“四个高地”建设要求,目前的问题短板主要体现在“四个不足”上,即:创新策源动力激发不足、应用示范潜力挖掘不足、制度供给协同合力不足、人才集聚压力认识不足。若不加以重视解决,会影响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能级的提升和“高地”地位的实现。

人工智能发展代表了未来的战略方向,上海必须逐个破解阶段性发展难题,着力突出人工智能“优先发展”的显示度,以“特事特办”的决心打造不可替代的战略优势,朝着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的方向加倍努力。

人工智能具有广泛赋能效应,是引领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上海要把握机遇,强化战略定力,将人工智能作为上海实施三大战略任务的重要抓手,形成上海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核心竞争力。

以科创板设立为契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企业集聚发展,引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一方面,加快推动上海本地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科创板上市;另一方面,发挥科创板的集聚辐射效应,对在科创板上市的人工智能企业做好跟踪服务,积极引入其总部及技术研发中心落户,并加强税收、人才等相关政策配套,以及应用场景、数据资源等服务支撑,使科创板不仅发挥融资作用,更成为科创资源对接平台。

以自贸区新片区为载体,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作为战略行业的前沿性政策落地,形成具有国际显示度的产业集群。目前,临港自贸新片区已经明确将人工智能作为主导发展的重要产业,下一步要围绕创新企业怎么集聚、高端人才怎么导入、实体经济怎么赋能等重点问题探索解决方案。为此,要充分利用新片区已经出台的户籍、住房、税收等优惠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将人工智能产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来对待,加大政策倾斜度。

以长三角一体化为方向,全面构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应用生态,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结合上海人工智能四个高地建设,同步推动与长三角其他三省的有机联动。发挥长三角高校云集、院所集聚优势,共建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创新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的联合攻关。以应用场景建设为牵引,聚焦医疗、交通、制造等重点领域,推动长三角应用协同和数据共享开放。加强长三角人工智能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从一体化的角度优化相关产业布局,减少重复投入,提升发展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