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體有報酬,為什麼有的平臺不公開規則和操作流程,對此你有何看法?

泥金172


十多年前向報社投稿,只要文章見報,稿酬是必須的。一句話新聞,也有3塊錢。文學作品是15元朝上。網絡平臺在稿酬分配上很不透明,隨意性非常強。普通作者辛苦忙活一年半載,看不到銀子,還倒貼流量,作者會有怨言的。

平臺也有難處,每篇稿件都有報酬,非整得破產不可。但是,平臺需要流量,對於十萬+.百萬+的爆文,適當給與經濟扶持,也不是不可以。在同等條件下,有些普通作者的‘’悟空問答‘’的閱讀量超過開通收益的大V,卻看不見一點點希望,顯然在分配上的不公平。

有了大Ⅴ的標籤,有了名人的頭衍,經常有大V拾人牙慧,轉發網絡段子,網絡圖片,整兩句俏皮話,沒有創意,佔用平臺資源。

文章.微頭條.悟空問答,作者是付出腦力勞動的,而普通作者的作品更貼近生活,貼近基層,貼近地氣,視覺新穎,角度獨特,有可讀性。平臺完全可以設‘’優質新聞獎‘’。

平臺要求‘’垂直‘’,把做大V夢的一部分作者擋在門外,‘’青雲獎‘’限定字數,又讓很多人望‘’獎‘’興嘆。有人拿到手軟,篇篇獲獎,內容卻似曾相識。雖然不贊成濃縮就是精華,也不能湊字數去獲獎。

平臺有時也食言,比如看到過‘’微頭條‘’月50萬閱讀量加V,做到了嗎?後來又有新的解釋,有霧裡看花的感受。

也不想湊字了,因為‘’青雲獎‘’在哪遙遠的地方。最後,還是感謝《今日頭條》給了我暢所欲言的平臺。





秋平171152879


這個目前不確定性因素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