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籃球愛好者寫給姚明的信!

姚主席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籃球愛好者,也是您從進入NBA以後十多年來的老球迷,我今年28歲,但是從小學開始已經打籃球,19年了,看NBA也有18年了,對籃球的熱愛深入骨髓。那句您行您上,我一直記在腦海中,所以也從未停止過自己身體力行,從小學校隊,高中校隊,工作後的院隊,大大小小的各種比賽,我一直在用速度和激情奔跑著,以百分百的投入全神貫注全身心的打比賽,運球過人傳球突破三分快攻無球跑位策應,我自己都在用行動去做到,我行好的那就我上。傷病滿身,我至今依舊在堅持。

但是如果只是純粹的打有系統組織的基層性比賽,那還太膚淺。我對籃球的理解遠遠不止這些。

籃球相伴我的整個人生,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持續相伴從未間斷。從最初小學三年級投不上筐,到03年看姚鯊對決,到04年打小學校隊,到看您的姚之夢,到初中跟朋友週末守在電視機旁為您隔空吶喊。為您的一次次扣籃振奮不已;為當時火箭老是前三節落後第四節才開始發力難受;為老是輸給爵士而嘆惋;為麥迪時刻歡呼;為22連勝您成為火箭大拿而由衷自豪;為您08年奧運會跟美國夢之隊的驚天對決看了不下十次錄像,甚至那個夜晚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讓我決定大學一定要考來北京,好能實現在現場觀看籃球盛事的夢想;為您08年奧運會後接受採訪那句“我們已經拼勁全力,觸碰到了我們能觸碰到的每一個球”而感動。我從來都不吝惜對您的認可和稱讚,從不掩飾是您的忠實球迷和因您自豪的事實,您給了我和很多中國人發自內心的自信和自豪。再到後來您退役,再到後來12年倫敦奧運會的男籃五連跪慘敗我只掩面嘆息甚至都不想在網上評論任何言語。面對當時那句“易建聯彷彿一棵大樹,樹上掛滿了累贅”的評論,我內心裡只覺得中國欠缺一個好的後衛,缺少能組織對抗突破得分,串聯球隊,敢於運球敢於做動作的好後衛。直到郭艾倫出現。然後丁彥雨航用在里約奧運會的一記不要命式的上籃突破摔倒讓我認定他將是中國未來鋒線的頂梁。您退役以後,易建聯本應該是四號位上一個極其優秀的擔當,有身高有韌性有得分手段還有投籃,但是缺了一位硬氣的中鋒,不論是王哲林還是張兆旭,對抗都太軟,都沒有當年您在NBA黑人中間力能扛鼎力拔山兮的力量和氣魄,中鋒卡住位置要位持球,運一下沉肩膀扛開頂人後的暴扣,或者頂住位置後的勾手,都沒有了,所以直到現在,中國依舊沒有出現一個強勢的5號得分點,那種像霍華德考辛斯體格的中鋒,像莫寧一樣硬朗派的中鋒,中國現在都還沒有。

為什麼中國還沒有這些人才?為什麼一到比賽就手緊,出了機會就投不進,搶籃板就腳站樁,關鍵時刻罰球就不進?為什麼我們的CBA聯賽水平比之NBA等頂級聯賽總體水平差?為什麼CBA的扣籃大賽辣眼睛還不及民間的陳登星精彩?為什麼遇到強隊從1號位到5號位對位,球員身體都吃虧,中國球員都比對位的球員小一圈,瘦一圈,力量差這麼多?不要說是人種差異,黃種人體能和爆發力天生就不及黑人,姚主席您是從NBA成長起來的,也是進入NBA以後強壯了很多的,您最能明白,這些先天差距足以通過後天訓練、營養來改進和彌補。為什麼中國找不出一位像老K教練或者斯隆教練、波波維奇、帕特萊利那樣能堪當大任的教練?為什麼永遠大賽水平和經驗都不足?為什麼姚時代之後年輕球員會出現人才斷層的局面,以至於易建聯一個人最近六七年在各種大賽上扛著中國籃球舉步維艱的向前走?為什麼全北京找不出幾家長期經營、系統培訓的職業籃球機構,找不出很多面對基層民間大眾開放經營的籃球訓練師、營養師、籃球專業康復訓練中心?以上這些問題所在,相信就是您在美國職業籃球這麼多年深有體會的學習和反思所在,也是您上任以後的改革之所在。記得您上任以後我在朋友圈由衷的感慨,中國籃球終於將有所不同,讓專業的人來掌管專業領域的大局,多的沒法說,因為種種原因和體制,連您都無法左右和改變很多事,莫說我們平凡人。但我依舊為您能執掌籃壇而稱快。頂著中國籃球的壓力,相信沒有人比您更重。在您那裡,問題還不止這些,遠遠要更多。

您最清楚只有當籃球成為一種文化,成為那種深入普通民眾生活、全民熱愛、絕大多數青少年參與、大眾普遍關注的文化,才能建立起深厚的土壤,只有在廣袤的土壤中也才能長出人才的果實。誰都知道美國籃球從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二級聯賽、街頭籃球文化一直到NBA,體系極其成熟,無論是人才培養機制、選拔機制、輸送機制、選秀機制,還是比賽視頻、個人視頻、街頭視頻、廣告運營商視頻,從投入到產出一條極其完整成熟的籃球運轉模式。這樣的模式下,最直接的產出,就是世界頂尖的籃球運動員。請注意,我的用詞不是優秀的籃球運動員,是像魔術師約翰遜、邁克爾喬丹、勒布朗詹姆斯、提姆鄧肯、奧尼爾那樣的頂尖籃球運動員(以上僅僅是我個人排序的歷史最佳陣容,僅僅是目前暫時的個人意見)。在這樣濃厚的籃球文化和各種比賽氛圍的烘托下,就會衍生出相應的精彩集錦。球員無論是想通過籃球改變命運,或者單純想參與其中,無論哪者,都會帶來最為激烈的競爭,而最為激烈的競爭,才會誕生最偉大的球員。因為正如一個金字塔,財富和名利雙收的NBA超巨和在最底層的街頭球員、三四級聯賽球員的收入和生活天差地別,他們只有通過層層的對抗、磨練、比拼,打遍一個又一個的對手,在小學聯賽中勝出、在中學聯賽中拔劍、走向大學保送、進入選秀機制,才能贏的廣告和贊助,才能拿到獎學金和報送,才能步入人生贏家的殿堂。那麼,從這種狂熱的競爭模式和機制下脫穎而出的人才,絕對是世界頂尖。因為在他們打出來面對鎂光燈、讓我們看到知道他們的名字之前,已經在小學對抗了無數身體比他高大強壯的球員、已經在中學遇到並打遍了州立學校的高手、已經參加了全美麥當勞的排名評比、已經在多所大學球探的眼光中超越身體極限和技巧極限,然後才能打敗數以萬計被他隔扣過、broken ankel戲耍過、絕殺過的球員,拿到成為職業球員的合同。而那些被打敗的球員,要麼通過籃球相關行業餬口、要麼轉做其他而後代繼承自己的籃球夢想,總之不會被我們熟知。突破重重比賽、選拔、競爭站在鏡頭最前面的球員,接下來就是恐怖或者無敵的存在,他們各自身懷絕技並且憑藉這些籃球場上無所不能的技藝打遍打敗了無數人,才得以出頭。於是我們看到了2號籤杜蘭特一旦走上國際賽場,從1號位到5號位打誰都是錯位都能場均30+,於是我們看到了狀元籤詹姆斯走到哪都是百年一遇的身體天賦,於是我們看到了狀元籤歐文爐火純青的運球技術、7號籤庫裡變態的三分投射能力,還看到了他們只要集齊金字塔尖這些NBA超巨在一塊,就能成為夢之隊,打遍世界強敵,稱霸世界籃壇數十載。

為什麼?因為籃球由業餘向專業打,是團隊戰術、專業團隊;但是籃球由專業向頂尖打,歸根結底一定依靠的是個人能力!沒有個人能力,後衛再好的戰術規劃出來您都會被搶斷,中鋒再好的空間拉開您都單吃不了您都不敢打,前鋒再好的空位投籃您都不投不進。試想把年輕的科比、詹姆斯、霍華德放到CBA來打,需要戰術麼?場均40分不難吧。假想的不說,就說JR史密斯來中國打那半個賽季,在浙江稠州銀行就擁有絕對的無限開火權,場場40+、50+,需要戰術麼?您讓他投,放他投人就真能投進,為什麼?因為他在打出來站在職業賽場前,面對CBA這樣防守強度、身體素質的球員早在中學大學早已經打過無數波了,毫不客氣的說,在CBA平均防守水平面前,人家打比賽就是跟投籃訓練一樣、跟同安東尼在SKY球館練球打全場一樣的簡單,得分贏球如同探囊取物。

原因就在於競爭,競爭強度不一樣,競爭環境不一樣,競爭對手水平也不一樣。同樣是職業化的球員,就拿中美兩國相比,中國的職業化球員很簡單的一點選拔機制就是個子高身體壯,相信這是最簡單粗暴的傳統選拔籃球人才的方式,但是試問他能滿足21世紀當前的小球打法,能滿足人才迸發選取需求嗎?所有在1米95以上的球員、2米以上的球員他們通過體校、青訓營、進入省青年預備隊、青年隊、二隊、一隊,他們的競爭環境和機制永遠是單一的周圍的環境,他們沒有受到過同等年齡的其他籃球專業選手的挑戰和競爭,他憑什麼進步?試想一個CBA的職業球員在進入CBA之前,沒有在他小學的時候跟其他校隊的隊友天天泡在球場比試練習翻身跳投、練習運球轉身過人、練習投籃手感柔和度;沒有在他中學跟當地其他中學的校隊甚至跨市區省區比賽的校隊對抗,感受在空中怎樣平衡才能不至於用盡力量對抗把人扛開後出手那一瞬間手的發力點和發力程度太重導致球不進;沒有在他高中的時候發現自己怎麼才1米8而不是像那位單吃他的球員一樣已經1米95同樣的技術但是肩膀比自己寬所以背打能把自己扛在後面頂開單吃;沒有經歷過大學同樣身強體壯的其他職業球員和各路野球場高手的錘鍊。然後,這樣的球員,因為單單的身高體壯居然就,進入了職業聯賽,成長和發展路徑也極其單一化,同身邊的人對抗,再同聯賽的人對抗,殊不知他們的打法、身體惰性、身體對抗強度早已經錯過了具有籃球可塑性和突破性的黃金時期,進入了固定模式的打法了。然後我們就會看到中國球員打CBA的時候一貫的單一位置、單一打法、毫無創造性、甚至連基本功都不紮實。

在當今籃球時代,誰說中鋒就一定是要站在內線要求、打完高位擋拆順下、無球掩護後空接(如果他不打後衛他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跳去空接,而格里芬不光自己空接高手還經常扮演後衛角色喂別人空接球)?誰說後衛就一定要運球過半場以後必須把球先交給弱側前鋒策應然後跑位擋拆或者穿插再次拉出來接球組織,尋找機會再傳導?誰說後衛就不能有突破技術、創新的過半場後急停急起過人?誰說後衛就不能有進三分線一步後急停幹拔百分之九十命中率的絕活(在空中感受起跳彈速速率和對抗封蓋情況而處理跳投動作姿勢更改手的柔和度打進球)?誰說前鋒就不能像易立當年三分線運球一下起三步殺進內線單手遠程灌籃的氣魄?

這一切的一切,最實實在在的籃球本來應該有的東西,在中國隊一整場的重要的國際比賽上,都看不到。別說亮點,就連這些籃球基本而核心內容、動作、氣概的影子都看不到。外行只能看到的是球員們體能跟不上、腳不動喚、被對位球員用力量頂開、空位投籃不進,而我看到的是做出這些舉動的球員,他們在這之前十多年的經歷之空白、洗禮之單一、磨鍊之欠缺、思維之固化、心理之脆弱。

相由心生,才會導致一系列的投籃不進、身體變形、體能跟不上、戰術臨場變化不合理、不信任新生球員。試想換作庫裡站在場上,在他從小到成名之前,經歷了無數次的被打敗,經歷了那次令他終生難忘的錯失拿下全國冠軍只因為他不相信自己在最後關鍵時刻傳球給隊友而隊友不進的時刻,而後在無數次的高強度身體對抗中感悟如何快速出手,如何在三分鼎弧右手胯下運球左手背後運球雙腳右跳步拉開拉大距離躲避防守人封蓋,加以每天數以萬計的重複的三分投籃練習,對抗投籃練習,跑位接球出手投籃練習,然後再告訴自己相信自己關鍵時刻的三分能力,會投不進?十多個三分會只投進一兩個而其他全部是打鐵duangduangduang?中國隊的這些後衛球員哪個有這樣的對抗和成長經歷?再說中鋒,打一次軟一次,瘦了頂不動,胖的虛胖沒有類似於籃球運動員該有的肌肉線條和核心力量肌群,見到對手,走進內線自己心裡都犯憷不敢打,拿球就往外倒。您要有體格有核心力量,一個打中鋒雙手護球,頂一步即可看出籃球最為核心的內容——力量,您有還是沒有。最為失望的是,並沒有看到至今中國隊除了您和巴特爾之外的其他中鋒球員有這樣的氣質和與之匹配的力量。同樣的身高高度,我身邊的朋友總是會對我說,個子高了大了就是會沒有靈活性,就是跳不高,因為身體負擔重,那為什麼霍華德摸高超籃板?說中鋒就不能運球,為什麼杜蘭特百米11秒的水平後場蓋帽一條龍推進到前場個人暴扣?說後衛就不能突破進長人如林的內線得分,那為什麼歐文就能一次次快速運球變速變向轉身突破進內線用身體靠住防守人換手擦板上籃得分?我更覺得,是他們的從小身邊的競爭對手,有這樣那樣的絕活和特色,而他們每天都在與之競爭,所以為了讓自己更厲害,不得不也是很自然而然的就會吸取百家之長以補其短。通過從七八歲開始一直到十八歲二十歲不斷的磨練、競爭、比賽、輸贏、視頻集錦、學習,技藝便能磨練得越發成熟,像姚主席說到那句:當您到達一定境界,籃球是您一個人的運動。因為在這之前,您已經通過努力越過了千人萬人,到達頂峰。我想問的是,CBA的球員們在這之前,同這麼多人認真的較勁比賽吸取經驗教訓改進了嗎?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為如果他們經歷了,那麼面對這種水平的比賽,這種強度的對抗,他們早已經習慣並且日復一日的訓練補足了自己的缺點不足,又不斷的競爭對抗後,怎麼會出現完全看似一盤散沙毫無經驗和準備的情況?

表面的團結,言語的鼓勵,輸了比賽之後簇擁在一起的握手,真的是籃球世界強者的表現,真的是中國籃球需要的您們一次又一次經驗不足給您們時間的外表裝飾嗎?不要欺騙您們自己,更不要欺騙您身邊的隊友,把一次次的世界大賽才當成在這之前您們遠遠應該經歷過數以萬次的激烈的高強度的對抗、磨鍊、比賽、成長,然後在訓練的時候改進,在重要比賽的時候拿出改進成果,這個才是籃球世界專業領域的話語模式。所以下次輸了,請您們不要再跟隊友相互安慰,丟人丟到世界上去並沒有您們想象的那麼光彩。哪怕您這場比賽是盡力了,輸的,也只是中國籃球。中國籃球的系統、制度、氣氛、文化和愛好者的關注,都輸的很徹底。

接下來,跟姚主席探討,也聊一聊,籃球運動本身最需要,最實在,一打就立分高下的東西——力量,身體!

我相信每個CBA的專業球隊都有自己的專業力量訓練師、健身房、醫療團隊、體能顧問和科學訓練機制和方法,但是當我拿起電腦在網上搜尋針對民間開放和正常運營的此類同類機構時,卻寥寥無幾。我的座標是北京,如果連北京都找不出幾家這樣專門像樣的訓練推廣機構和訓練普及方案,如何談及將中國籃球的基數、技術、普及度擴大和提高?力量永遠是籃球的根本,力量這個詞彙後面包括的傷病、治療、長身高、增脂增肌、營養補充、科學訓練、作息休息,除了把這套體系養在所謂的大雅之堂——CBA專業球隊的殿堂裡,更要想辦法通過民間合作的方式放之中國四海內外,讓中國的青少年都強身健體,就籃球領域有針對性和專業性的補充力量,多讓基數裂變,多出幾個中國的林書豪和姚明,在面對黑人球員時也能有身體對抗,才能進一步往上說技術層面的東西。因為籃球從專業角度來說,前提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課時越往上競技您就會越發現,不管是大魚小魚還是蝦米,都有他們各自存活在籃球場這片賽場上的理由,也就是說每個人位置的球員,每一位球員,在他有了系統的力量訓練方法和技術競技環境之後,只要打一段時間,都有他互相感染彼此、取長補短的一面,這樣下去只會往好的方面良性循環嗎,終究能在數千萬基數人群中出現帶著絕佳身體天賦和取百家之長籃球絕世技藝的籃球天才出現,只不過是這個所謂的打出來的籃球天才,在出現在公眾視野之前,已經經歷過無數次在他心靈裡像奧運會、世界盃這種對抗強度和心裡承受壓力的比賽洗禮了。只有那個時候,才能說把中國數以億計的籃球人的夢想託付給他,因為他經歷了百般煉獄洗禮,終將涅槃重生,新王登記,加冕光環。但是,目前的中國男壇,放眼望去,誰配?誰夠這個資格?誰經歷了那些已經加冕皇冠的球員所經歷過的一切?然後再來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人家能投中,您偏偏就是投不中,或許答案自然就很明瞭。所以多多普及籃球文化,類似於東單球場、籃球民間直播、籃球節目、籃球視頻、籃球運營商選拔賽、籃球專業而穩定的訓練營、訓練師都是需要大力推進而又不可或缺的項目。

那好,擺在姚主席面前的另一個問題可能最直接,一是資金;二是體制。中國體教分離的固有文化傳統和思想觀念並非一朝一夕能有所改變,也並不是姚主席能以一己之力而立馬改變的。但是人活著,總要有夢想對吧。姚主席之前的夢想是進入NBA,為國家籃壇在世界賽場上揚名立萬,現在的夢想,可能比那個一己之力能改變的事,還要重,因為是要改變別人和傳統。我國一直注重於高考選拔人才機制,籃球對於應試教育,可能連體育都只能算作邊緣,所以籃球應該是邊緣中的邊緣,在普通人的眼中它是屬於長人的運動。如果這個理念一直持續,那麼可能籃球要想從根本改變格局,很困難。因為在NBA也有1米75的小土豆隔扣霍華德拿扣籃大賽冠軍,當然他的選拔出來的機制也是過關斬將萬中選一,慶幸的是他們有萬中選一的土壤機制。資金問題,可能是擺在任何一個領導面前的問題,如何動用資金匹配所有改革要做的事以及如何分配標準,按照我現階段個人僅有的理念是,中國籃球需要拋磚引玉。因為僅僅靠國家補貼或者是體制內資金支持是遠遠帶不動也推不動籃球事業長期、全面發展的,必須通過市場經濟的引入和支持,通過市場經濟原有的動力和裂變能力去衍生更多的附屬經濟產業,共同多點支撐籃球事業全面發展。職業聯賽,真的真的,只是籃球產業和文化中很小一部分,哪怕說大點,稱職業聯賽為貝殼裡的珍珠,極其不幸的是,我們連這樣一個貝殼現在都沒有,就指望拿出一顆璀璨明珠去跟世界發展了幾十年籃球文化的強國去競技,我覺得更靠譜的是做好自己內部的事,內部改革發展推動籃球事業全面發展了,人才多了,天賦自然會湧現出來。到那時候,把壓力給他,告訴他是萬中無一的練武奇才,拯救中國籃球的重任就交給他了,才是切乎個人能力匹配實際的期待。

姚主席的改革,早就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如果還是指望著職業球員打打聯賽就能出國門在世界上拿世界冠軍,那我們這輩活著的人應該是等不到了,可能只有等哪天五個姚明一樣的奇才同時出現,或者在夢裡才可能了。中國人的基數擺在這裡,基數大了什麼鳥兒都有,很多人的體質不輸給任何一個民族,差別永遠只在於後天,而後天才是我們改革和制度要為之努力搭建的土壤。必須通過校園籃球(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聯賽、體制內各機關係統國企等比賽(因為中國體制內就目前現狀仍舊是吸納我國諸多人才的地方)、基層群眾比賽、社區比賽、運營商贊助機制比賽、擴大籃球基礎訓練設施建設、加大對籃球面向群眾的專業訓練機構投入、開放招商引資渠道引入民間力量興辦籃球培訓事業、完善人才輸送和大學籃球人才選拔機制、拓寬籃球就業渠道、創造籃球衍生行業提升附加品價值等等並行不悖,才能從根本上拓寬籃球基數群,增強籃球運動員的體質,建立起層級式從小競爭的籃球競技模式和選拔選秀機制。等到哪一天,以上提到的內容您都做到了,世界盃奧運會冠軍也早晚有戲。當然,做不到,也無可厚非,因為目前中國還沒有人能做到。只因在其位謀其政,替您多想了點,也算一位19年忠實籃球迷一點不成熟的建議。

打了那麼多年籃球,拿自己的身體來說,滯空能力、打球的創造性、手感柔和度和平衡性、爆發力。從小學的時候自下而上的推撥式投三分,瞄籃筐出手手感是最柔和的;初中的時候速度和技術學習進步最快,那時候整天抱著艾弗森的CROSS OVER學習怎麼把球往右拉,之後降低中心快速變向運球到左邊,右腿小腿肌肉轉向發力,迅速左手突破,殺進內線面對高個補位防守球員對抗後滯空護球落地前出手擦板打進;整天抱著喬丹怎麼拿球彷彿往三分線外走一個急停轉身殺進內線從籃筐一側拉桿到另一側右手舉球輕挑手鉤進球;學習麥迪幹拔三分,學習鄧肯擦板中距離,學習中鋒的技術肩膀發力扛人要位,學習漢密爾頓的無球底線跑位接球急停跳投。大學喝牛奶長身體,長骨骼,打比賽。工作以後進了單位擔任主力得分和籃球隊長。籃球,培養一個好的防守球員和團隊合作型藍領球員容易,培養一個進攻慾望強烈進攻手段多樣的球員很難,除了天賦,還要通過對抗、競技、比賽、視頻學習不斷琢磨,最重要的是對籃球的好勝心始終不能磨滅,不管對手是誰,很榮幸能夠成為這樣一位持球進攻慾望極其強烈的籃球運動員。我覺得中國男籃的隊員好像忘記了這一點了,也或許是他們本來的籃球成長環境就沒有提供、重視過這一點並給與競爭機制,最終的結果就是在各大世界重大比賽中打不出一點心氣和精氣神,各種意外。所有人都會問的一句話是:為什麼人家球員不會出現這樣低級的傳球失誤,不會出現空位一直投不中,不會出現對抗身體就軟,不會出現後場籃板頻頻丟失,中國隊就會出現這些情況?我想答案是,如果把中國球員放到他們那些國外球員所處的籃球成長和競技環境中去,他們通過早就已經在小學、中學、大學和聯賽裡洗禮的同樣強度的戰火洗禮的話,他們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早就已經該投的投進,該護框的要住位置頂開對手,得分手段也多樣性,贏球了。

希望通過某種特定的方式能讓姚主席看到,中國籃球再不反思,做實實在在的籃球本身應該有的事兒,幾場比賽下來,都快沒有籃球的樣子了。

想想一場比賽看下來那麼讓人揪心,其實從2012年以後就不願意看中國男籃,但割捨不掉,有比賽還是會看,結果幾場比賽下來,就是這種水平和結果。

不知道中國有多少籃球人能夠有同樣的見解和意識,如果再沉默不言不做改變,下一場家門口的籃球世界比賽依舊會讓我們難受錐心。如果我們不做點什麼,如果中國籃球,姚主席,甚至千千萬萬發自內心熱愛籃球的籃球人不做點什麼,再這樣下去不知道總結反思從深層次去解析籃球文化和培養體系,結果只會一次次的捶胸頓足,迷失自我,什麼時候才能變成08年大姚他們帶給我們無比光榮和自信的激情夢想!

12年以後我告訴自己別再看男籃了。14年看16年看18年看,到輸臺灣被林增傑打花,到進不了世界盃,到今年這樣。直到發現割捨不掉。中國籃球根本的問題出在哪兒!不在比賽這48分鐘上,不是哪個球員的鍋!也就對中國籃球有所幫助!實屬於文化和競技機制的全年敗北。希望姚主席能鼓起勇氣做籃球最需要最實在的改革之事,把推廣,選拔,做好,人才自然會很快湧現出來。那個那些個人才不需要三分投不中,不需要腳下生根,自然會扛著中國籃球往前走。願痛心疾首,終有個頭。

其實作為球員他們本身也無可奈何,因為機制流水線的標準不一樣,產出球員的水準,強度,力量也截然不同。除了說什麼團結一心共同在失敗的時候站在一起,更應該找找原因為什麼失敗!失敗的不是昨晚那場比賽,是姚時代以後六七年了依舊沒有實質改變氛圍文化的覺悟!姚主席有了這種覺悟和決心,但是難度和阻力,推行落地的客觀困難,都不容易~很希望能提醒姚主席,時刻記住從美國回來後在美國感受到的一切,那裡的民間氛圍,那裡NCAA的觀眾氛圍,那裡街頭球賽人山人海的氛圍和攝像機,那裡的籃球商業運作模式。這些才是籃球崛起的精華之所在,nba只是他們籃球文化頂端的產業鏈!出了天賦人選,打進職業聯賽自然能有所為。也就能從根本上杜絕昨天晚上那種局面發生!他們年輕的心態和磨練的欠缺,連NCAA的上等水平都打不到~

甚至都沒有多少人知道,林書豪在進入nba之前就在哈佛大學打球,當時我關注過他很多比賽時絕殺和carry的視頻集錦。就這麼一個,就才一個!就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林瘋狂! 中國人真的體質比外國人差嗎?你看林書豪打球哪裡有中國傳統球員培養出的刻板模式的痕跡?最重要的是不服輸的精氣神也類同於美國那樣的競爭競技風貌。林瘋狂是偶然,也是必然~最讓我心痛的不是輸掉這樣一場兩場的比賽,而是中國至今沒有建立起這樣的競技文化和籃球氛圍出來,這意味著未來還繼續會輸?因為咱們沒有這種良性循環的文化,憑什麼贏人家?憑什麼!為什麼ncaa的球員選秀成功以後很多都能無縫對接nba,中國呢???我好像連電視轉播的cuba都聽聞甚少,更別說現場cuba的城市氛圍,選拔,宣傳,人才輸送和對接,還有和高中聯賽體系的建立對接。。等等等等。中國籃球缺的太多了。

願中國籃球在姚主席您的改革下,越走越好。實實在在的,實實在在的,把眼光多關注於文化塑造、商業模式體系建立、附加增值體系和籃球就業體系建立、人才培養輸送選拔競爭機制、層級競技機制多元,CBA聯賽真的真的相比整個中國籃球的未來,只是這些體系建立起來後一個成熟的工業體系和商業體系下的鎂光燈聚集的天選之地,順其自然不需要刻意去運營它,至少當務之急不是隻關注於CBA聯賽只關注於國家隊的紅黃兩隊分立選拔機制,那太小了,相比其他需要我們取長補短的整個籃球文化體系太小了。坐而論道,任重道遠,隆中對出,姚主席加油!萬千中國籃球人加油~!

一位籃球迷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