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池建筑:什么样的城池才设有护城河?护城河防御作用有多大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各种古建筑都具有浓重的中国气息。可是我国古代交通并不发达,道路较少,如果一旦发生战争,就只有靠坚固的城池来防御。而我国历代战争都是以攻占城池为主,很多时候都是在打攻守城战,那么古代的城池在防守作战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古代城池建筑:什么样的城池才设有护城河?护城河防御作用有多大

古代城池的作用

古代城池一般指定百姓集居的地方,四面修建有城墙还有护城河围绕。在休战期,守城将领会组织百姓挖好水井,囤积粮食,让士兵修建好防御工事,以便应对突发的围城战。另外城池是军队防守跟抗洪的防御工程,最初的古城是作用是用来当军事防御物,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才出现城墙,并且是地主的私有财物。当有外族入侵的时候,该城墙能够起到防护作用,这种模式全球都有,包括埃及、罗马、两河流域等城池都建有城墙。

古代城池建筑:什么样的城池才设有护城河?护城河防御作用有多大

伟人恩格斯曾称:“采用城楼、石泥墙围绕房屋建造城市,以形成部落联盟中心,这是古代建筑艺术的巨大进展,也是战争威胁需要增强防御的标志”。

如今,中国已发现的史前城池遗址大约是50座左右,最先发现的则是湖南酆县的头山古城,该城有护城河宽约50m,还有城墙高约4.8m,其大概能抗洪跟御敌。文献有描述:“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这说明了早期的城郭均用在防御方面。

古代城池建筑:什么样的城池才设有护城河?护城河防御作用有多大

一些城池建造在较低地带,每当暴雨天气,闹洪水的时候,会危及城内人畜安全,于是人们就筑土堆填塞城门,以起到防洪水的作用,比如我国河南淮阳地域的古城,就是这一类型。到了春秋战国之后,战争过程经常有敌方以水代兵,引水灌城的事件,此时城池若是防洪能力低,那么城墙就会被冲垮,使得里面的居民被水淹冲。

《水经·水注沔》有记载:“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

公元969年,宋朝赵匡胤带兵攻击太原,不料以城池自守,顽强抵抗,并且一直死守不出,宋兵屡次进攻失败,大量伤亡,此时赵匡胤就下令挖开附近河坝,引汾水灌冲太原城池,此时里面的士兵就急忙筑土堆,堵住四个城门,以防被水冲入城内。不久后,汾水几乎已经把太原城围住,在不断的浸泡冲灌之下,太原城墙巍巍可及,幸亏赵匡胤的粮草不济,只好班师回朝,放过了太原城池一马。

古代城池建筑:什么样的城池才设有护城河?护城河防御作用有多大

修建一座城池,能够促进几百里方圆的农耕谷物以及工业品的贸易与发展,在军事方面还可以依靠城池防御敌人。在古代,一座城池建成后,能够更吸引周边村庄跟部落人员进来集居,从而更有利的发展经济跟国力。所以古代战争中,占领一座城池,就意味控制住一块区域,毕竟周边的居民都需要到这么贸易跟居住,这使得控制城池者更加好管理该区域内的人民。

古代城池建筑:什么样的城池才设有护城河?护城河防御作用有多大

另外还可以起到以少抵多的防守作用,如果有人想企图吞并对方的城池,那么就需要调集更多的兵马前去攻打,而守城方根据地理优势,采用比攻方更少的人马就可以抵抗外敌,并且以此据守,等待援兵的到来。如果城内的兵马跟攻方一样多,那么可以用一半士兵守城,一半士兵从后门出去,偷袭对方都大本营或者粮草补给等,做到出其不意,把攻城方逼退。因此古代的攻城战,往往都是攻方比守方死伤惨重。若要想攻下一座城池,必须要比守方多出数倍的兵力,才比较容易攻下。

什么样的城池才有护城河,它的防御作用有多大?

虽说古代几乎每一个地方都修建有一座城池,以此为该区域的中心,方面人民居住以及互相进行贸易。但是所有的城池各有不同,有的城池会根据地势高低,做出各样设计,所以有的就有护城河,有的则没有。

古代城池建筑:什么样的城池才设有护城河?护城河防御作用有多大

我国保存到现今的真实古代城池,已经所剩无几,另外是古代有护城河的城池一般都需要充分的自然条件,因为护城河需要引入流动水源,而且不容易被截断,不然敌人一来把护城河一堵,直接就引发洪灾,反倒害了自己,因此这类型的护城河周围一般都很旷阔跟没有什么天然障碍。

如果是一些地势高的城池,则可以忽略护城河,因为水往低处流,地方太高水源流不上来,以及一些城墙比较高大厚的城池也可以不要护城河。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护城河一般都是压缩版,走走样子而已,使得剧中人物一跳就跳过去,这等于形同虚设。

古代城池建筑:什么样的城池才设有护城河?护城河防御作用有多大

真实历史上的护城河,需要挖得很深而且距离要很宽,这样子才能起到阻拦敌人的作用,如果作战时,有士兵或马匹不小心掉进护城河里,在有水的情况下一般会被水淹死会冲散到下游,如果遇到干旱年份,那么士兵失足的话就会被摔死,特别是一些地势高的城池,他们引不到活动水,又想拥有护城河,那么就只能挖死里挖,挖得越深越好,最好是挖出地下水,这就成了护城河了。

 护城河要引用活水的作用,最主要是供给城内的居民跟动物饮用,还可以灌溉农作物。战争时,可以提前叫守城士兵在上游堵塞河水,等到敌兵进入目标范围,就挖开河坝,使出水淹七军的兵法,把敌兵冲垮淹死。诸如三国里,关羽的水淹七军就是很好的例子,不过此计有利有弊,敌人同样可以使用该方法对付城池。这些使得电视剧拍摄的时候都很难满足,毕竟挖造护城河成本太多,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工的。

古代城池建筑:什么样的城池才设有护城河?护城河防御作用有多大

我国早期的城池,大部分都是用泥土筑起,明朝之后,各地方的城墙才开始融入砖头。所以说我国历代大部分时间中,所建筑的城池都是呈现出一股黄色泥土的气息。比如在殷商时期,古人们就学会了版筑技能,主要是在修建城墙时,用两大块木板夹住,然后用木头支持木板,接着朝两块木板之间浇筑泥土,最终踏压敲实,这些工程做完后,就拆掉木板,那么一堵黄泥墙就建成了。

从攻城方角度来看,一座城池最薄弱的地方无疑就是城门,所以城池设计者除了强化该城门的防御能力,还会利用护城河进行防御。一般攻城战想要通过护城河还是有难度的,例如小城池一般会采用吊桥门或者悬门,大城池一般再修建一个瓮城,也就是正式城门前面的小城池,四周有高墙跟塔楼,当敌人攻入瓮城后,才会遇到真正的大城门,此时站在瓮城墙上的守军就可以放箭射击,抛砸石头,放火倒开水等,把敌兵杀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