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的藝術,藝術的商周:“獰厲”能概括古代青銅器的內涵嗎?

很多年前購買了謝崇安老師的《商周藝術》,讀過幾次就放到一邊。今天重新拿出閱讀,有些感慨。

商周的藝術,藝術的商周:“獰厲”能概括古代青銅器的內涵嗎?

這本書從寫作到出版的過程大約有不少艱辛。按謝崇安老師自述,這是他抱病完成的著作。在那個年代,資料查找遠沒有現在這麼便捷,謝崇安老師梳理資料的範圍極廣,恐怕大部分精力耗在圖書館裡。1995年8月時,他把完成新著的事情告訴廣西考古界的“大咖”蔣廷瑜先生,並在10月把書稿送到蔣先生手中,蔣先生當月為這本書寫了序言。不過本書在巴蜀書社出版是1997年的事,離蔣先生作序已經有兩年時間。

對商周文化的研究,比較令人頭疼的就是材料太多。從商代建立到東周結束,足足有一千多年,佔了中國古代文明史的三分之一左右。這一千多年裡,青銅器出現了又衰落了,建築、音樂、繪畫、雕刻都逐漸成熟,越來越精細了。文明的火光從中心區域向邊緣部位蔓延,結合當地已有的文化因子,又形成了新的特色……對任何一個處於形成期的古代文明而言,那種逐漸成形、逐漸豐富的過程,都讓人讚歎不已。謝崇安老師的這部24萬字著作,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涉及的商周時期文獻資料和考古材料極廣、極系統,光各種文物的線描圖、照片就有兩百多張,對當時已經發掘出的商周時期主要文化遺址都有關注,這一點是非常值得讚賞的。

商周的藝術,藝術的商周:“獰厲”能概括古代青銅器的內涵嗎?

謝崇安老師談到,之所以稱為《商周藝術》而非《夏商周藝術》,是因為夏文化還沒有得到公認(夏商周斷代工程師1996年啟動的,當時謝崇安老師的這本書已經寫完了)。在這本書裡他的論述也比較紮實,言必有據,對於圖騰、西來說等態度比較謹慎,避開了一些商周文化研究中常見的“雷點”。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對商周藝術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但這本書的觀點仍然沒有太大問題,在一些細節上(比如獸面紋、報祭說等)還很有啟發性,可見謝崇安老師當時寫作時的周詳,它是非常有價值的商周文化參考書。

這本書24萬字的體量,只分為四章,分別為商周藝術與中國文明的起源,王朝藝術的發展,商周藝術的文化構造和商周藝術中的美學觀。這四個主題都很有討論的價值,但研究深度卻不一樣。大約由於謝崇安老師是歷史專業出身,長期在考古、文博行業工作,因此他所側重的明顯是第一章和第二章,這是對商周藝術進行分門別類的梳理工作,有關其文化內涵、美學思想的第三章、第四章,論述比較乏力,其價值顯然不如第一、二章。在談王朝藝術發展時,是按照建築藝術、繪畫藝術、雕塑藝術等門類藝術來談,這樣便於梳理材料,但對分析商周鼎革、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等文化轉換問題不利。

在寫作思路上,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於先談影響因素,再談藝術創作。有這樣的自然環境、有這樣的生產方式,才會形成這樣的社會組織結構和這樣的文化氛圍,才會有這樣的美學觀,才會製作出這樣的青銅器、玉器,才會以這樣的形態和紋飾來表現他們的思想。對於商周藝術,我始終堅持的態度是:雖然周代在禮制、建築、工藝美術等各個方面繼承了商代的成果,但這是兩個涇渭分明的時代,是非理性與理性的分野,這兩個不同朝代的文化構造和美學觀有相當大的差異,如果混而言之,那麼,對商周時期所謂“藝術的社會功能”、“藝術的宗旨”的判斷,就不見得準確了。

商周的藝術,藝術的商周:“獰厲”能概括古代青銅器的內涵嗎?

婦好墓出土玉鳳,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我常常翻閱兩本書,一是李澤厚的《美的歷程》,一是陳炎主編的《中國審美文化史》。前者提出商代青銅器以“獰厲為美”,後者贊成這種解讀,又提出它具有厚重、富麗、神秘之美。商代青銅器獰厲嗎?如果以現代人的眼光,它當然顯得猙獰。上千年來,這種青銅器紋飾都被稱為“饕餮”,這是一種“食人未咽”的兇獸,青銅器上的所謂饕餮紋還被仔細的分辨出角、額、眼、鼻,看起來確實是個兇獸的模樣,它不猙獰誰猙獰?

商周的藝術,藝術的商周:“獰厲”能概括古代青銅器的內涵嗎?

但是,創造這些藝術的先民們是否覺得它猙獰?這依賴於對饕餮紋的解讀。如果像黃厚明等學者所說,饕餮紋是商代時祖先神的象徵,那麼,商民族會覺得饕餮紋是獰厲的嗎?恐怕還會覺得有些親切呢。更何況,這些商代青銅器絕大部分是禮器,用於祭祀等非常隆重的場合,有通神之用。在等級分明的商周時期,在這種場合中出現的只有上層人物,如果說它是為了恐嚇、壓制平民階層所用,那麼它何必集中出現在青銅器上呢?平民哪裡用得起青銅器,平時看還看不了幾眼呢。

商周的藝術,藝術的商周:“獰厲”能概括古代青銅器的內涵嗎?

從饕餮紋演化出的神人面,青州博物館藏

更何況,如果把饕餮紋追溯到商代中期的杜嶺方鼎,那麼這種由簡約線條構成的饕餮紋形象,恐怕還稱不上多麼獰厲,甚至有一些靈動柔和的感覺。這樣由曲線構成的圖案,嚴肅有之,猙獰不足,我想,它被設計出來的本意並非是用來震懾民眾。

商周的藝術,藝術的商周:“獰厲”能概括古代青銅器的內涵嗎?

杜嶺方鼎

因此,所謂“獰厲為美”,最多隻是青銅器饕餮紋(更應該叫做獸面紋)意義的一小方面。它是通神的符號,獸面上的一雙大眼,意味著來自神靈的凝視。相對於渺小的人類而言,神靈的力量磅礴偉大,所以獸面紋看起來顯得猙獰。我以為,猙獰並不是獸面紋所要表現的目的,只是它展現神靈之崇高的一個小小“副產品”。

商周的藝術,藝術的商周:“獰厲”能概括古代青銅器的內涵嗎?

神的凝視

商代時候的藝術,還完全附屬於原始信仰,根本沒有獨立出來。能夠脫離這種文化氛圍去談青銅器嗎,能夠脫離內容去談形式嗎?如果不從文化氛圍去分析,又怎麼能合理看待獸面紋最終被竊曲紋、環帶紋所取代呢?

如果說對於周代藝術,我們不但擁有大量考古材料,還能通過大量的史籍記錄來追溯,對它的瞭解已經比較全面,那麼,缺少文字記錄的商代文化還有很多方面仍然迷霧重重。也許有人會說,商代留下十萬片甲骨,這難道不能幫助我們認清商代?一則這些甲骨絕大部分出自殷墟,而殷墟只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遺址,二則甲骨文中所記錄的只不過是卜辭,它不可能事無鉅細地反映出商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個延續了五六百年的朝代,究竟以什麼樣的方式存在,它的前、中、後期究竟有過怎樣的變遷,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一步一步探索,一點一點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