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自2012年起開展信用城市建設以來,榮成的24個城市社區、20萬城市居民人人都擁有各自的“信用賬本”,榮成基層治理探索出了“黨建引領、信用支撐、智聯共享”的全新模式,以誠信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信用領路,榮成各項工作呈現出欣欣向榮景象。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信治,小小積分破解“老大難”

崖頭街道河西社區虹橋北區有個老難題。有四戶居民把所在頂樓的樓道私自封了起來。這麼多年過去了,城管來了不好使,物業勸說也不聽。說起原因來底氣十足,“他家不拆,我就不拆。”

可就在最近,一紙“信用通知單”貼到了門前,卻讓這4戶居民坐不住了,紛紛選擇主動“破壁”。原來,社區將佔用樓道列入了社區信用管理的扣分項,提前給大家發放信用通知單,就是讓居民按照通知單上的時間及時整改,如果不整改就要扣除個人的信用積分,並且在社區上榜公示。

社區設立“紅灰榜”,對誠實守信、熱心社區事務的給予信用加法,上紅榜公示;對失信行為給予信用扣分,上灰榜。“要因為這點事上了‘紅灰榜’,整個社區都知道,太丟人。”

軟治理能力是一種深層次的“柔性力”,能產生比硬治理能力更容易被接納,影響力更深遠的作用。在榮成,依託“信用”這隻柔而有力的“手”,很多棘手的社區治理難題都輕易化解。

榮成將信用機制嵌入基層治理全過程。在頂層設計上,組建市城市社區服務中心,形成了“市委統一領導—街道黨委主抓—社區黨總支主持—駐區黨政事業單位和‘兩新’組織黨組織同步參與”的組織實施架構。

具體操作上,榮成市出臺了《榮成市社會成員信用積分和信用評價管理辦法》等50多份有關“信用”的規範性文件,設立四大類數據庫,每位居民都有“信用身份證”、每個組織都有“信用賬戶”,讓榮成基層治理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機銜接、良性互動。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結果運用以正向激勵為主,榮成將紅色信用積分接入全市信用管理系統,推出了“信用貸”“信用騎”“信用醫”等63項個人守信激勵措施。光有褒獎還不行,懲戒方面,榮成已有439家單位因信用不達標受到種種限制,1710人取消了在幹部選拔、評選表彰等評選中的推薦資格。

10月29日上午9點,河西社區“信用有禮”活動現場非常熱鬧。社區居民張秀豔因為參加社區的志願服務,領取了一百多個信用幣,換得了拖把、蒸蛋器等愛心產品,她說:“別看這些商品哪都有,但在信用銀行換東西讓我們有滿滿的自豪感。”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參加2小時志願活動才能換1個信用幣,55歲的她這幾個月可沒少忙活:給居民上瑜伽課,參加大合唱比賽,幫工公益廚房……以前都不知道門在哪,現在每天都要來社區五六趟。

“紅色信用銀行”是榮成對紅色信用機制的一次系統化“升級”,之前“按分化檔”進行獎懲,現在讓每一分都更有價值。“信用成了居民和社區之間的粘合劑,以前很多對社區事務漠不關心的人也開始參與社區事務,熱心公益活動,整個社區向上向善的氛圍越來越好。”河西社區黨總支書記陳芳芳說。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榮成市今年啟動“千家萬戶·信用有禮”工程,24個社區每月召開信用表彰大會和信用集市,以信用幣的方式,開展“紅色信用積分”兌換活動。“信用幣”成了榮成社區居民最長臉、最追捧的榮譽。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共治,人人行動凝聚強合力

從“治理”到“自理”,發揮基層各方能量最為關鍵。誠信體系建設讓榮成基層治理實現了“自轉”,發揮各方力量的“共建共治共享”則讓基層治理開始“公轉”起來。

半年前,崖頭街道北環社區婦幼小區微信群裡常常因為“夜半狗叫”而引發“口水大戰”。

老社區有“老毛病”,新社區也有“新癥結”。作為新社區,北環社區居民的歸屬感、認同感不強,鄰里之間常因為狗叫、停車、扔垃圾等問題產生間隙。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而半年後,社區儼然是另一番光景。3人負責一個小區、每晚1.5小時的行走巡邏,很多不文明行為逐漸消失……這個名叫“行走的力量”的隊伍,最開始由80名黨員自發形成,如今已發展到了180人的規模。有了這支巡邏隊,整個社區的凝聚力越來越強。

在初步建立基層黨建誠信體系的基礎上,榮成市著力解決資源共享不充分、互聯互動不緊密等現象,在“做優社區、做實系統”上下功夫,以社區黨組織為中樞紐結,凝聚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行業組織黨組織和居民群眾的共建力量。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為了讓在職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榮成制定了《城市社區居民暨在職黨員信用管理辦法》,明確指出在職黨員每年參加社區活動不得少於12次、信用加分不少於5分。前三季度,榮成186家駐區單位黨組織、近6000名在職黨員參與共建1.8萬次,幫辦實事1126件,報到率98%以上。

海山逸品華庭小區曾3年換了11任物業經理,但現任物業經理張純紅卻和小區居民成了一家人:“俺小區的業主過年都招呼咱去家裡吃餃子!”

為誠信等級較高的居民免費上門維修、不用登記便可使用小區維修工具、輪流給孤寡老人清理衛生……來了一年多,張純紅等30餘名物業工作人員成了社區的一部分,業主的自家人。小區居民的信用積分怎麼打,不是書記說了算。每月10號,華僑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建梅都會召集社區信用議事會成員討論,看看哪些行為可以記。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物業和業主的“針鋒相對”是基層治理的一個共建難點。今年以來,榮成集合18家企業成立“紅色物業信用聯盟”,劃分社區物業網格157個,打造“紅色物業”服務站、“睦鄰點”70個,設立170萬元紅色物業創建獎勵基金,物業投訴量同比下降近50%。

60歲的李翠葉,被曙光小區1到10號樓的400多戶居民親切地稱之為“李大媽”。今年,李大媽特別自豪,自己負責的10棟樓裡有7個都評上了“五星級信用樓道”。

看著潔白樓道里那一張張整樓居民的“全家福”,李翠葉想起了勸說居民自費粉刷樓道、更換樓宇門的苦辣酸甜,“剛開始連開門都不給開,現在樓道乾淨了,見了我也都特別親切……”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在榮成,像李翠葉這樣的“榮成大媽”承擔了榮成大部分的基層網格治理工作,而不斷完善的信用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的居民素質則給5000多名基層治理骨幹增添了不少“神助攻”,大媽們的工作更省勁了。

結合“智慧社區”APP,榮成市開發“隨手拍”功能,對亂停車,違章建築,亂堆亂放等違法違規和不文明行為,群眾通過手機拍照上傳,社區工作人員接到問題線索後,能馬上解決的立刻協調解決,需要部門聯動的,即時發派相關職能部門予以處理,實現了“一秒鐘派單、一刻鐘接單、一小時回覆、24小時內處置”。今年以來,累計辦理“隨手拍”問題4300餘件,當天辦結率達到90%。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善治,溢出效應催生新生態

肉炒茄絲、雜麵條、小油卷……10月29日11點,河西社區冠通公益廚坊裡菜香四溢。有著遠洋船舶大廚經歷的李建富手藝果然不一般。

“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長讓社區老人吃上熱乎飯,我非常樂意!”得知河西社區開辦公益廚坊後,李建富自告奮勇地前來報名。

“真沒想到這種純靠誠信來運營公益廚坊竟然越來越好!”河西社區黨支部書記陳芳芳表示,廚房今年1月剛成立時就只有一個廚師,而現在,李建富已經是第十個主動來報到的“新晉廚師”了。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小廚坊”托起“大民生”。在榮成信用城市建設中過程中,獲得了不少可喜的“溢出效應”,在解決基層治理問題的基礎上,衍生探索出了許多解決社會難題的創新經驗。

當誠信與志願相結合,就解決了社區老年人的溫飽問題。11月13日上午,“華僑社區赤山公益廚坊”正式開業。

“歲數大了,每天中午來吃個現成的熱乎飯,心裡真溫暖,孩子也能放心。”青陽西區25號樓的梁廷貴今年已經82歲了,這些天他每天都和老伴互相攙扶著來吃食堂。小區物業還給老人們專門開闢了一條有扶手的“捷徑”。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公益廚坊”“愛心餛飩”“週末飯堂”……越來越多的人儘自己所能參與進來。信用讓榮成社會治理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新生態”。在這個過程中,居民們從“管好自己”到“自理社區”再到“關愛社會”,信用形成的強大合力已經開始解決一些社會難題。

榮成社會企業掀起“公益慈善”的紅蓋頭。冠通路橋捐款10萬元之後,成山集團、赤山集團、泰祥集團等愛心企業積極加入到社區公益廚房建設中來。冠通路橋負責人說:“以前捐了也就捐了,現在我能看到老人每一頓飯吃的什麼。”

榮成駐區單位鳴起“共建共享”的集結號。榮成將在職黨員、機關單位“主動報到”與“吹哨報到”合成一拍,報到一個社區,服務輻射城市全域。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榮成社會組織搖起“社區治理”的助推器。生活服務類、公益慈善類、文體活動類、矛盾調解類,四類社會組織推出60多個精品項目,以公益創投、公益大集為渠道,成功破解居民生活難題。

為退伍軍人或軍屬義務理髮、義診、提供健康服務,對退役困境家庭進行常態化幫扶,為老兵拍攝照片、整理回憶錄……燕語春風社工服務中心通過“政府資金引領+愛心企業贊助+社會組織實施”的模式,開展了“情暖光榮之家”的系列活動。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從立秋過後,榮成市崖頭街道曙光社區道路兩旁清清亮亮,再沒有掉落的無花果留下的黑色斑漬。原來佔用公共綠地4800棵無花果樹在不久前被刨了。

刨樹的不是別人,正是每棵果樹的主人。運用社區信用工作法,曙光社區讓居民“捨不得果樹套不著分”。沒幾天,有的樹上還貼著“請給一週時間,我將樹遷往別處”的“回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困擾多年的私佔公共用地問題迎刃而解。

信用領路,榮成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