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青年汽車,蝨子多了不怕癢?

青年汽車的這些“爛事”,提醒有關部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要嚴把論證關、入口關、監管關,防止被投機者鑽了空子。由此我們也聯想到目前在全國各地開花的很多新能源造車項目,究竟是帶來產業以及稅收的提升,還是最終變成“水月鏡花”?

文 | 阿 暉

近日,一則人民法院發出的破產公告,讓因為炮製出“加水就能跑”的青年汽車及其老闆龐青年,又一次上了熱搜。

11月10日,人民法院公告網發佈的破產文書顯示,杭州青年汽車有限公司正式宣告破產。破產文書信息顯示,因杭州青年汽車的破產財產已經分配完結,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二十條之規定,已於2019年10月21日裁定終結杭州青年汽車破產程序。

“斜槓”青年汽車,蝨子多了不怕癢?

天眼查數據顯示,龐青年本人關聯多達73家公司,杭州青年汽車只是其中一個子公司,並不是通常所稱的青年汽車集團。也就是說,杭州青年汽車的破產,只是一隻章魚的眾多觸手中斷了一根。但消息一出,網上頓時一篇歡呼雀躍,“終於破產了”“騙局結束了”之類的評論不絕於耳,更有不少輿論直接將其當成青年汽車集團的破產。由此可見,外界對於龐青年的“水氫汽車”以及青年汽車集團的前景,是有多麼的不看好。

“斜槓”青年汽車,蝨子多了不怕癢?

事實上,這並不是龐青年旗下公司的首次破產。人民法院公告網今年7月披露,因青年汽車集團旗下的浙江青年蓮花汽車有限公司的破產財產已經分配完結,依照規定於2019年6月17日裁定終結浙江青年蓮花汽車有限公司破產程序。

對於杭州青年汽車破產一事,龐青年未正面回應媒體,僅表示,目前正在專注於“水氫技術”。負面纏身的龐青年,似乎頗有點蝨子多了不怕癢的意思,依然在堅持著他的“水氫汽車”賭局。

“水氫汽車”鬧劇

今年5月,《南陽日報》的頭版文章《水氫發動機下線,市委書記點贊》一文稱,南陽高新區金華青年汽車氫能源整車項目研發的水氫發動機正式下線,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

根據介紹,這一水氫燃料汽車項目總投資83.16億元,其中南陽市政府平臺出資40億元。該車不用加註任何燃料也不用充電,唯一的消耗就是水,不但環保節能,續航能力也強,一次加水續航里程能超過500公里。

“斜槓”青年汽車,蝨子多了不怕癢?

這則新聞一經發布,一時全國震驚,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熱議。這一不符合能量守恆定律的項目,實在無法令人信服,被外界戲稱是一項“令科學界震驚”的神奇發明,不少輿論質疑,這是又一起“水變油”的“龐”氏騙局。

龐青年對媒體宣稱,青年汽車集團由博士、博士生導師等組成的隊伍從2006年開始對“水氫發動機”的技術進行研發,但尚未申請專利,技術保密,研發成本保密,後續可能申請專利。“事實擺在這裡,不是瞎編的。”龐青年還聲稱,加了水和料(催化劑)後,汽車能行駛300至500公里,對車輛進行改動,燒油的車就可以變身為“燒水”的車。他甚至還說,水氫汽車排出的清水可以喝。

“斜槓”青年汽車,蝨子多了不怕癢?

輿論發酵之際,青年汽車集團宣傳部門仍回應稱,“水氫發動機”技術確實存在,“加水就能跑”,並聲稱車的水箱裡有金屬催化劑,而至於是什麼金屬,則以“現在不好說”作為搪塞。

儘管青年汽車自己認為,這一技術意義重大,但在行業人士眼中,這一技術只是噱頭。水氫發動機事件發生後,南陽方面立即予以否認,相關人員表示,目前只是簽了協議,很多具體事項還沒落實,同時,也否認了40億元投資的說法。事實真相如何,也許只有當事雙方才知曉。

龐青年已是“老賴”

對於杭州青年汽車的破產,青年汽車集團回應稱,並未影響到集團的經營,目前集團仍在正常運營中。集團主營的業務為純電動城市客車,與杭州青年汽車業務並無直接聯繫,也與“水氫汽車”毫無關係。

但青年汽車集團顯然也並非高枕無憂。

今年8月,青年汽車集團被國資企業申請破產清算,申請人海寧市資產經營公司以青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未能清償到期債務,明確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青年汽車集團破產清算,但該申請被法院駁回。

法院表示,青年汽車集團屬於國家扶持行業;青年汽車集團系列企業的部分核心資源具備營運價值,青年汽車集團仍在繼續經營,不存在資產完全不能變現的情況;雖然青年汽車集團存在一定的清償困難,但存在通過自行協商、政府幫扶、引入投資等方式清償債務的可能。

“斜槓”青年汽車,蝨子多了不怕癢?

天眼查數據顯示,青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1月,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龐青年,亦為公司的最大股東、最終受益人之一,持股比例36.15%。目前,青年汽車通過持有浙江青年乘用車集團有限公司6.45%的股份,參股了包括浙江青年蓮花汽車有限公司、泰安青年汽車有限公司,鄂爾多斯蓮花汽車有限公司等10餘家生產企業。

青年汽車集團認為,自己是全國三家擁有全套客車、卡車、轎車生產資質的企業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一家。近年來儘管困難重重,但仍能從事經營,具備運營價值。

今年10月,工信部官網發佈的《關於2017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情況的公示》顯示,金華青年汽車獲得約1.18億元的補貼。而金華青年汽車公司也因為2014年銷售給上海巴士公交的245輛新能源汽車,實際安裝電池容量小於公告容量,被工信部在2017年列為新能源汽車騙補企業開出罰單。今年6月以來,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減少,青年汽車集團想要再獲得大筆新能源補貼已不現實。

天眼查數據還顯示,龐青年擔任法定代表人、高管的多家企業是最高人民法院所公示的失信公司,即“老賴”,包括上文提到的青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青年乘用車集團有限公司等。此外,他的公司存在多條嚴重違法、經營異常等高風險信息。而龐青年本人曾20餘次被列入失信名單並被限制消費,包括龐青年在內的青年汽車多位高管的股權,已被法院凍結。與其相關的周邊風險提示高達2458條,預警提醒也有525條。

“斜槓”青年汽車,蝨子多了不怕癢?

多地合作被指“行騙”

當年客車事業的成功,給了龐青年更多的底氣以及資金,讓其將擴張的觸手伸向了全國各地,然而,也正是在多地的合作項目,令其與當地的政府投資機構不止一次發生糾紛。關於青年汽車的多條訴訟信息與風險警示,也正來源於此。

2004年收購貴航雲雀汽車後,青年汽車獲得了轎車生產資質,隨後又與寶騰汽車達成合作,將雲雀汽車更名為“青年蓮花”,生產轎車。2009年,龐青年曾公開表示,欲在全國建立10大生產基地,使青年汽車的總產能達到146.3萬輛,投資的地方涉及濟南、泰安、連雲港、石嘴山、鄂爾多斯、海寧、六盤水等,總投資計劃444億元。鼎盛時期,他甚至還試圖收購瑞典薩博汽車。

“斜槓”青年汽車,蝨子多了不怕癢?

而隨著薩博收購的失利,以及2011年與蓮花工程的技術合作到期,青年汽車與多地政府之間的項目開始“爆雷”。

薩博收購失利後,龐青年及其青年汽車集團被告上法庭。原因是其在收購薩博之前就與鄂爾多斯政府提前簽下協議,承諾投資90億元打造蓮花乘用車,擬銷售548億元,或為當地創造超200億元稅收。當地政府則將10億噸煤炭資源配給青年汽車,以作為鼓勵。但車還沒造出來,龐青年轉手將煤炭資源以30多億元的價格賣給了能源投資公司億佳合,並收取了2億元定金。

結果,造車一事終未成行,億佳合將青年汽車告上法庭。這場官司讓龐青年以煤炭為槓桿騙取國家資源的把戲被曝光,龐青年也被警方以涉嫌詐騙立案偵查,同時青年汽車集團2億元賬戶被查封。

青年汽車的青年曼重卡、青年蓮花、收購薩博等項目,更像是一道幌子,用來在各地高舉投資大旗,當做以項目建設換取土地、礦產資源等的籌碼。很長一段時間,青年汽車這種手法在各地屢試不爽,一時間,業務覆蓋汽車、礦產、房地產的青年汽車風光無比,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青年汽車就是一個“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汽車,蝨子多了不怕癢?

然而,除了“口頭投資”,青年汽車在各地所謂的項目留下的都是“一地雞毛”。《華夏時報》曾就此事採訪寧夏石嘴山市的一位正處級官員,對方直言:“我們的評價是,政府遭遇了一場騙局,對手的能力太強,我們感覺受騙,但又無法維權,只有吃啞巴虧。”

青年汽車的這些“爛事”,提醒有關部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要嚴把論證關、入口關、監管關,防止被投機者鑽了空子。由此我們也聯想到目前在全國各地開花的很多新能源造車項目,究竟是帶來產業以及稅收的提升,還是最終變成“水月鏡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