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天峨三堡村,漫山遍野油桐花下蓝衣壮的神秘婚礼

广西天峨三堡村,漫山遍野油桐花下蓝衣壮的神秘婚礼

广西清末壮族诗人黄彦坊《岭山女工咏》曰:“寒闺隐隐一灯红,十岁娇娃学女工;玉手纤纤偏耐冷,扯棉声彻竹篱东。”广西天峨县蓝衣壮族,每年春季,会用家里一小块地种植蓝靛,夏末砍收,打碎加水捣成蓝靛浆,过滤沉淀留作染料用。同时蓝衣壮族还自种棉花纺纱,织出白色 “土布”。到了秋天天高气爽时,开始染布。此反复漂洗、染、晾几十次,土布染上了厚厚的一层蓝靛。由于,这里男女老少均喜欢穿自织自染的蓝色土布衣衫,并以“蓝”为美,故称蓝衣壮族。从远古走来,“蓝衣壮”如同“黑衣壮”一样还是壮族的一个分支。

广西天峨三堡村,漫山遍野油桐花下蓝衣壮的神秘婚礼

天峨县三堡乡三堡村,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除了蓝衣壮寨美丽的自然风光外,该村至今仍保存有蓝衣壮纯手工刺绣、壮族婚俗、蓝衣壮山歌、糍粑彩绘、布洛陀麽经、传统凳术、壮族舞狮等,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群和历史文化遗存。

广西天峨三堡村,漫山遍野油桐花下蓝衣壮的神秘婚礼

三堡村属三堡乡政府辖区所在地,处云贵高原边麓,平均海拔近1000米,属高寒山区。辖12个自然屯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18人,总面积47平方公里,全村98%以上人口为壮族,是广西漫山遍野油桐花开的著名蓝衣壮聚居地。

广西天峨三堡村,漫山遍野油桐花下蓝衣壮的神秘婚礼

三堡村典型的蓝衣壮建筑是吊脚楼木瓦房。村寨一家挨一家,排列有序,建筑全是杉木、枫木等为桩和木板装成的木楼,代表了清代广西壮族传统民居的普遍模式。

广西天峨三堡村,漫山遍野油桐花下蓝衣壮的神秘婚礼

三堡村拉汪古民居坐落在一个小山堡上,三面环绕原始森林,村口一条小路进入,能很好的防御外敌的入侵。这里壮族传统民居集中在一个半山腰上,村落面积3040平方米,北靠一绵延山梁,西东南三面陡峭,原始森林密布、古树参天,植被繁茂。

广西天峨三堡村,漫山遍野油桐花下蓝衣壮的神秘婚礼

三堡村大板台古民居坐落于陡峭的山腰上,总面积为4750㎡,现居民108户468人,该村落是全乡保存比较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群之一。古村落周边环境保存较为完整,现存清代末至民国初期的传统建筑群、古道、古桥、古井、奥秘神石等。村中有苍老而高大的古树、万亩油桐花海,千亩延绵梯田壮景。有捞油锅、剪纸刺绣等传统文化技艺。

广西天峨三堡村,漫山遍野油桐花下蓝衣壮的神秘婚礼

蓝衣壮寨的婚俗表现形式,与三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相映成趣火了一把。蓝衣壮族在婚嫁习俗上,因其十分热闹且隆重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从提亲、结婚,一直到生儿育女的各种礼仪过程和礼品供奉方式,使其获得了“壮族民俗文化精髓”的美称。

广西天峨三堡村,漫山遍野油桐花下蓝衣壮的神秘婚礼

广西有壮学家认为,天峨县是整个骆越地区壮家婚俗传承、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地方。

广西天峨三堡村,漫山遍野油桐花下蓝衣壮的神秘婚礼

三堡村蓝衣壮寨的婚俗一般持续三天,其中以第二天的“迎新”最为热闹。自堡上屯成立壮家婚俗表演队后,游客常看到的表演流程是:

广西天峨三堡村,漫山遍野油桐花下蓝衣壮的神秘婚礼

新娘出门前婚俗:

演奏《洗漱歌》曲,新娘母亲要为新娘打来洗脸水,协助梳妆打扮工作;演奏《敬祖先》曲,新娘父母要和新娘、女婿一起到正厅中完成对祖先的祭奠;演奏《赶路曲》催促新娘早点出发,蓝衣壮寨的婚俗要求当天新娘必须要准时或提前到达新郎家。

广西天峨三堡村,漫山遍野油桐花下蓝衣壮的神秘婚礼

新娘入门后婚俗:

演奏《出门曲》新娘、新郎骑马、坐轿子等不同方式,在双方各六个或八个亲友的步行陪同之下向新郎家走去;演奏《开门曲》预示着新娘已到,请新郎家开门欢迎;在新郎家打开门之后,奏《进门曲》代表着新娘正式进入到新郎家中。

广西天峨三堡村,漫山遍野油桐花下蓝衣壮的神秘婚礼

新郎、新娘拜天地仪式完成之后,新娘会在陪同自己过来的女方亲属的搀扶下进入洞房。而新郎也会进入到洞房中,完成掀盖头仪式。接着新郎和新娘还将在《上菜曲》《上酒曲》《上茶曲》等完成一系列敬茶敬酒的礼节。

广西天峨三堡村,漫山遍野油桐花下蓝衣壮的神秘婚礼

最后,吹奏《感谢曲》向参加婚礼人员表示感谢! 蓝衣壮寨婚俗有学者认为具有二大价值:一是娱乐价值,由于三保村“贺礼八仙”以唢呐为主奏乐器,辅以大号等铜管乐器,并配合锣鼓、钹等打击乐器,形成一种吹打乐演奏形式。使观看和参加婚礼的宾朋身心愉悦,能够在参加热闹婚宴之余得到放松和休息。二交际价值,自古以来,具备一副好嗓子对于壮族男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歌唱得好甚至能够超越其身份地位,是壮族男子获得美满婚姻的有利条件,壮族婚礼有专门的对歌活动,只要有一个小伙子的歌声能够打动某个姑娘的心,他就会有和姑娘单独谈话的机会。

广西天峨三堡村,漫山遍野油桐花下蓝衣壮的神秘婚礼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与您的作品有雷同之处,请留言以便修改。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