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的西方海军!火炮口上12英寸的塞子 也要做的精雕细刻

很多人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日本率先使用航空母舰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为标志,统治世界海战战略战术数百年的大舰巨炮主义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从此之后,现代海军舰队的核心从那些扛着超大口径重炮的铁甲怪兽逐步过渡给了满载各种飞机的航空母舰,制海先制空几乎成了现在海上作战的首要原则。不过从14世纪人类第一次把火炮这种身管火器装上舰船开始,长达500年的发展自然不可避免的留下很多的影响和传承,毕竟作为一个相当"傲娇"的军种,海军特别是西方海军的"保守"可是出了名的,其中"Tampion"即炮口套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保守”的西方海军!火炮口上12英寸的塞子 也要做的精雕细刻

图1 早期火炮使用的"Tampion"

"Tampion"的发明说起来很有意思,由于海上气候多变、风大浪大,由金属铸造而成的舰载火炮容易在盐雾的影响生锈,为了避免炮膛生锈造成的火炮性能下降,西方海军首先发明了"Tampion"。早期的所谓"Tampion"其实就是一个木头塞子后面坠了一个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由麻绳包裹起来球状物,使用时把浸泡过橄榄油/桐油的"Tampion"塞进炮膛,不但能起到密封炮膛的作用,还能利用舰体本身的摇摆润滑炮膛,有效保障了火炮的发射性能。不过从19世纪开始,随着火炮口径越来越大、身管越来越长,舰炮已经不适合再像老式风帆战列舰一样布置在甲板下方了,甲板炮塔出现了,由此也带来了"Tampion"的演进,"Tampion"彻底变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炮口罩,而炮膛的润滑和清理则由包括炮膛刷在内的一套专用工具进行。

不过,海军特别是西方海军一向就挺"傲娇"的,自诩为"贵族军种",在这样的海军文化影响下,海军舰艇上处处可见体现海军文化传统和本舰特色的装饰物,炮口罩自然也不会被放过,西方海军的炮口罩一向做的很精致。

“保守”的西方海军!火炮口上12英寸的塞子 也要做的精雕细刻

图2 "大力神"号主炮炮口罩

这是1910年5月下水的英国皇家海军"巨人"级战列舰2号舰"大力神"号的12英寸主炮,这个炮口罩可谓是精工细雕而成的,12英寸的胶木塞子上装有黄铜制成的舰徽,上面雕刻着希腊神话中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形象。

“保守”的西方海军!火炮口上12英寸的塞子 也要做的精雕细刻

图3"豪"号战列舰上水兵在安装炮口罩

二战时期,英国海军依然坚持着他们的炮口罩艺术,不过随着火炮口径、数量和身管长度的进一步增大,炮口罩的安装和维护的难度就变得更大了,英国人在1942年8月建成了最后一艘条约型战列舰"豪"号的炮口罩就稍显简朴了,可它的安装和维护难度却大幅度提升。

“保守”的西方海军!火炮口上12英寸的塞子 也要做的精雕细刻

图4 "胡德"号战列舰主炮炮口罩

当然,总的来说,西方海军特别是英国皇家海军的炮口罩都非常奢华大气上档次,"胡德"号战列舰的炮口罩算是笔者见过的最大气、亮堂的了,即使到了现代,英国皇家海军舰艇的炮口罩上也大多有打磨光亮的金属外壳并饰有本舰舰徽,实实在在体现了皇家海军的"傲娇"之气。

“保守”的西方海军!火炮口上12英寸的塞子 也要做的精雕细刻

图5 人民海军舰艇上的炮口罩简朴至极

那么我们的人民海军呢?作为有着艰苦奋斗传统作风的人民海军对炮口罩可没有英国人那么"讲究",早期型051型驱逐舰上的炮口罩只装饰着简单的红色五角星,到了后来的新型舰艇上干脆拿黑色橡胶塞代替了,紧急情况下直接开火利用膛压把它顶掉完事,从实用性上讲可比英国人强多了。(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