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華為二號人物:曾幫助企業轉危為安,任正非哭著感謝他

揭秘華為二號人物:曾幫助企業轉危為安,任正非哭著感謝他

文 | 月落烏堤

工號制,是現代公司管理的一個縮影,無論大企業,還是小公司,都存在一定的工號管理制度。華為也不例外,華為也實行工號管理制度。


2013年1月,闊別華為多年的的鄭寶用迴歸,任職於戰略與發展辦公室。在當時工號已經是23萬多了。這一年的年報顯示,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華為在冊員工超過15萬。人們看到鄭寶用長長的工號,會以為這是個新人。其實並不是,這是曾經華為大佬的迴歸。

揭秘華為二號人物:曾幫助企業轉危為安,任正非哭著感謝他

1987年,華為成立,而研究生畢業的鄭寶用則考取清華大學博士,前往清華大學求學。隨後,先於鄭寶用進入華為的郭平,是鄭寶用師出同門的學弟。在他的極力勸說下,鄭寶用南下深圳,前往華為面見任正非,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去,放棄了當時價值千金的清華大學博士學位。但是他在華為創造的價值,遠遠高於博士學位的價值。

除了郭平的極力推薦,實際上,還是創業初期的華為,工程兵出身的任正非和一起創業的團隊,並沒有任何電信方面的技術能力。因此,華為試圖通過和高校合作,引入學校的研發技術。而他們聯繫高校的,就是加入華為不久的郭平。他們合作的對象之一,便是清華大學的一個教授,這個教授據說就是鄭寶用的導師。

雙方合作的項目叫做“開發用戶交換機”。這個導師派過去華為的“技術扶貧”的,就是這個“博士娃”鄭寶用。

那一年,是1989,初來乍到的鄭寶用,地位超過了和任正非一起的合作伙伴。在華為實行“工號制”管理員工證之後,鄭寶用是“二號員工”。

這個時候,華為的產品,從散裝貨的BH01型用戶交換機,到貼牌貨的BH02機,過渡到了開發貨BH03機。利用從華強北買來的“散件”,組裝起來的BH01機,是華為第一臺自己做出來的機器。

雖然打著自主品牌的產品旗號,依舊掩蓋不了華為將散件買回,組裝,做包裝,寫說明書,的打法。坊間相傳,華為甚至把其他廠家BH01的廠家地址和品牌一抹,換成華為的。而且這只是一個24口的小型用戶交換機,在當時是很低端的機型。華為的散件也做不到買斷,市面上華為的BH01和別家的BH01都在銷售。

然而,就是這樣一臺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機子,卻成了華為當時的技術起點。

1990年,華為技術人員根據BH01機的技術檔案,從電路和軟件入手,開始進行可控的電路設計和軟件開發,立項名稱就是BH02。然而這款開發即落後的機型,最終沒有完成開發並投放到市場。

1991年,華為立項BH03機型,項目經理莫軍——這位後來升任為採購委員會副總裁、香港華為法務部負責人的技術大佬,照著BH01的電路和軟件,幾乎是1∶1地複印印刷板,再進行設計和開發。

12月,BH03機型面世,在華為的辦公室,完成了一臺交換機應有的全部基礎功能測試,隨後,通過了郵電部門的驗收,並取得了相應的入網許可證,並首批交付了三臺。

12月31日,華為在一樓開了個簡單的慶功會,慶功晚宴是——自助餐,華為“技術自立”的第一步,終於走過來了。

第一款機子出來了,那麼,第二款、第三款呢?之後的路怎麼走呢?

事情落到了郭平手上。郭平成為了接下來項目的負責人,這時候的郭平,應該是懵逼的——估計他連項目名稱都還沒想好。

好在,郭平還帶來了師兄鄭寶用。這下,不用回去念博士了。

HJD48立項,還是掛在郭平名下負責。鄭寶用則擔綱硬件研發主力,軟件總體負責人則是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出身的聶建林。HJD48立項之初,名稱是叫BH03U,看上去就是BH03的升級版,但實際上是全新的機器,後來確定開發方向之後,定名為HJD48。

這是一款48口的模擬空分式用戶交互機,簡單點說就是一款一臺機子帶動48個用戶的交換機,採用的是模擬空分技術,這是國內企業開發的第一款模擬空分式用戶交換機。

經過半年多的開發,HJD48成功上市,憑藉同樣的功能實現,體積變小,容量提升,較低的採購成本,投入市場後,質優價廉的標籤,得到了不少好評。

1992年,憑藉自己開發的HJD48產品,華為銷售額首次突破1億元,利稅超過1000萬元。

在這一年的年終慶功會上,當時已年過半百的任正非,當著當時全體270多名員工的面,流著淚哭著說:

“我們終於活下來了。”

HJD48項目研發成功後,鄭寶用升任為華為總工程師,這也是華為的第一任總工程師。

隨後,依託HJD48的研發經驗和平臺技術,鄭寶用主導開發了一臺用戶交換機帶100門、200門、400門、500門等系列化的用戶交換機,在成功利用HJD48上市後反響不錯的基礎上,這些系列化的產品,不僅僅給華為產品線做出了補充,還利用接口數這個指標,成功的填補了產品與產品之間的空白,這種“機海戰術”一定程度的延續到了華為後期的所有產品規劃中,畢竟覆蓋面越廣,客戶受眾就會越大。

揭秘華為二號人物:曾幫助企業轉危為安,任正非哭著感謝他

而且,HJD-04 500門的用戶交換機,實現了一臺機子可供500個用戶接入的能力,而且這臺機器,開始採用光電電路——這一技術後來成為了華為光電部門產品的基石,同時,這款機器被郵電部評為國產同類產品質量可靠用戶交換機。

鄭寶用這一技術人才的到來,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華為的技術水平。他到來的時間,剛好是華為創業從代理轉向到自主研發的重要時間節點——我們無意擴大某個特定員工對於企業發展的影響,但是不可否認,某個員工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的歷史作用。現在回頭過去看鄭寶用的加入和HJD48的開發成功,成為了一個貿易起身的代理公司,轉向到技術自研的科技公司的重要節點。

在90年代的創業大潮中,走“貿工技”還是“技工貿”的路線,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即使到了今天,這個爭議還在持續著,我們不能評判兩種路線的對錯,畢竟在一定時期是可行的。

重要的是,過了“一定時期”之後,怎麼走?

HJD48作為華為技術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上市後取得的市場效果,無疑證明了自主研發的紅利。隨後,升任為華為第一任總工程師的鄭寶用,開始搭建華為的研發體系,這一體系直到今天還影響著華為的所有研發進程。

那就是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以及C&C08機的研發,這一部門的設立,和這一產品的研發,為華為後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芯片、傳輸、無線等部門開始成立,作為華為早期研發的絕對領軍人物,是華為研發系統化、規模化的體系設計人和核心組成部分,可以說,沒有鄭寶用的加入,就沒有華為研發體系的建立,對華為研發戰略規劃和產品研發進度更是直接的負責人。

隨後,鄭寶用升任中央研究院第一任院長,出任華為副總裁,副董事長,成為名副其實的“二號人物“。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回望30年前鄭寶用加入華為的書生意氣,到2002年患腦癌,再到2013年迴歸,鄭寶用的身影一直沒有遠離華為內部。

第一任總工,第一任院長,和第一臺華為自主研發的產品HJD48,可能是鄭寶用最發光的備註。開放的技術大門,和以他個人為先例的人才引進模式,成為了華為研發和華為人才引進的思路。之後,郭平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獵頭”,到各大高校挖人,這些人組成了華為一代代的工程師,這些工程師一直享受著華為10%以上營業額投入到研發上的政策,一直佔有著超過45%的員工組成,這個團體成就了華為的“床墊文化”、“土狼文化”。

這一切,始於鄭寶用,始於HJD48。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