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历史:从“小姑娘快快长,长大嫁给兵工厂”说起

导语:

再一次看到“姑娘姑娘快长大....”的句子,是源于黑龙江省北安庆华工具厂(626厂)长大的子弟杨鑫写的《回不去的故乡》,文中写到

“姑娘姑娘快快长,长大嫁到庆华厂”,当地的民歌传唱着庆华厂的壮丽辉煌。

三线历史:从“小姑娘快快长,长大嫁给兵工厂”说起

姑娘姑娘快快长,长大嫁到庆华厂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听到“姑娘姑娘快长大,长大嫁给xxx厂”的句式,曾经辉煌的兵工厂的周边也许都流传着这样的民声。

抗战版的“长大嫁给兵工厂“

抗战爆发后,1940年10月汉阳兵工厂辗转搬迁到重庆鹅公岩,并更名为兵工署第一工厂,工厂对外使用代号“汉兴公司”。

从那时候起,就流传着“姑娘姑娘快快长,长大嫁给兵工厂,三天打回牙祭,七天关回饷。”的歌谣,因为那时候为了确保前方的武器供应,兵工厂的工人待遇是极高的,可以说一个人养活一家绰绰有余。

三线版“长大嫁给兵工厂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让众多的东部、北部工厂纷纷根据“”靠山、分散、隐蔽”(简称山、散、洞)的原则进入了西部、西南大山荒漠中,按月发工资、按月买供给粮的兵工战士们,让周围的老百姓极其羡慕。

对于大三线时期兵工厂的工人,当时周围的老百姓用羡慕、嫉妒、恨来形容是绝不过分的,曾有朋友对我说“那个时候看你们,一个个都拽得很,对我们来说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因此能产生“姑娘姑娘快长大,长大嫁给xxx厂”的民间愿望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线历史:从“小姑娘快快长,长大嫁给兵工厂”说起

我们的三线记忆


兵工厂的姑娘就是高傲的天鹅

当地的姑娘想嫁入兵工厂过吃供应粮的日子相对容易些,毕竟兵工厂男职工多女职工少;而兵工厂的姑娘,在当地老板姓的眼里那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天鹅。

据说河南省南召县有个顺口溜:“向东厂的楼房,红阳厂的姑娘”。充分表明了当地老百姓对兵工厂姑娘们的褒奖和好评。(国营向东机械厂 “5143厂 ;国营红阳机械厂 5103厂)

还有关于兵工厂姑娘,最为深刻的一句当属“一厂的枪,二厂的弹,三厂的工装四厂的饭,五厂的姑娘真好看,六厂七厂扯球蛋”。

此顺口溜的出处是发生在山西的吕梁山区的大三线兵工厂,这里边姑娘最好看的“五厂”,是临汾市霍县红星农机厂(9151厂),后改名山西凌云机械厂。笔者甚至就此话的源头向当年五厂的老哥请教过,可惜没能找到最初的出处。

光环消失的三线工厂

随着历史的脚步,现在那些曾经的辉煌和神秘光环已经逐渐消失,想来长大的小姑娘们也看不再那么渴望嫁入兵工厂。

一切的喧嚣和热闹最终平静下来,只留给了我们曾经的美好歌谣,小姑娘快快长,长大嫁给兵工厂

三线历史:从“小姑娘快快长,长大嫁给兵工厂”说起

讲述三线我们自己的故事

这个传说中的民谣,你那有吗?相信很多地方会有的,报上来听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