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在北方语言里

北京话以幽默(贫嘴)的特点

获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那股慵懒的劲儿

更是让满嘴京片子充满俏皮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不过好听归好听,想说好了那真是不容易。北京话里有两板斧——儿化、吞音!这两板斧可不是一般人都能耍的!

来来来,跟着小九读:

达好(大家好)

我儿(我是)

AUV(哎呦喂)

老儿好(老师好)

脑吧(那好吧)

喵喵喵(没有没有没有)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大概每个北京人心里都住了一个“喵星人” ▲

我告儿你(我告诉你)

病客抱吃(必胜客不好吃)

忙劳套吃(麦当劳特好吃)

界家(吉野家)

敲(7-11 )

味儿多美(味多美)

巴黎倍儿甜(巴黎贝甜)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不知道的还以为巴黎甜到齁了▲

板儿可乐(百事可乐)

霜儿肉(涮羊肉)

凶式炒鸡蛋(西红柿炒鸡蛋)

鲜(西安)

皇儿(皇上)

不儿道(不知道)

裂裂裂(厉害厉害厉害)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这也太厉害了!▲

自营车儿(自行车 )

共痒单车儿(共享单车)

欢儿豆儿(花生豆)

烤昂糖(口香糖)

洗粉(洗衣粉)

上头(摄像头)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嘿!您上头那玩意儿就是上头!▲

北京有条公交线路叫运通112,有三个站分别是:竹园、菊园、植物园。售票员报出来都差不多是“竹园儿到啦”,到底到哪儿了就自个儿猜去吧。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北京人见面聊《还珠格格》:

这皇儿也够走背字儿的嘿,赶上内小燕子和哇哥(五阿哥) ,尔康和嘴(紫薇)都什么倒霉催的猴儿孩子?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仿佛世间一切深沉、深刻、深情、深邃,用北京话嘴演绎一遍,都能被消解成茶余饭后的玩笑话。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一听就是康河的柔波。

悄么声儿地哥们儿颠儿了,就跟我悄么声儿来的时候一样;

甩甩我内俩袖子,连片儿云都带不走嘿!

这说的应该是万泉河的水沟。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这些吞音和儿化音,能一气呵成顺溜念下来的

绝对是北京话高级玩家!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其实,如果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多多磨练舌头的灵巧度

吞音技巧也是可能练就出来的!

但这儿化音可就相当不一般了!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以下是儿化音的错误示范

看完不许笑哦

您知道他们有多努力嘛!!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一小伙刚来北京,特别爱北京话的慵懒劲儿

特地学了儿化音

小九:你干嘛呢?

小伙:我下载儿

呢!

小九:太厉害了,居然能下崽儿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手机电脑只能下载!

下载er……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谁家宠物下崽儿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秋高气爽,一姑娘想去前门逛一圈

坐公交的时候,对司机说:

“师傅,我前门儿下!”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司机师傅:“姑娘,前门儿是上车的,不让下!”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大门后面不加“儿”——

东直门、崇文门、天安门

小门后面可以加“儿”——

西便门儿、东门儿、南门儿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一次,兄弟来北京看望小九

大概是想着入乡随俗

这兄弟见面就冲小九吼道:

哥儿们!这儿呢!”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把舌头撸直了重说一遍

“哥儿几个”还是“好哥们儿”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一朋友起了大早,打电话约小九:

“我们去XX家的早点儿摊,

那儿好多人排队,肯定好吃!”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终于排到了,朋友又想试试老北京的油饼

于是,张口就来:

“老板,再加个油儿饼!

老板:“你买幼儿食品上我们这儿干嘛?”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记住,早点摊儿不卖幼儿食品

只卖油饼儿

“儿化音”作为北京话的一大特色

使用起来的确很有讲究!

前方知识贴注意认真阅读!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在北京城所有的城门中,只有东便门儿和西便门儿加“儿化音”,其他的城门都不加。而在城门之外的,像是各大公园和学校的门,则要加上“儿化音”。

比如:颐和园北宫门儿、北海后门儿、景山东门儿、清华西门儿、角门儿等。

特别提醒:故宫和颐和园里面的门不要加儿化音。

比如:太和门、乾清门、天一门、排云门。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对人的称呼也可以“儿化”,以表亲切。

同辈或者晚辈间,“小张儿”、“小王儿”、“小吴儿”都可以加“儿”;但是诸如“老张”、“老王”、“老吴”这样的,就不能加“儿化音”,不然会显得不尊重别人。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当然,儿化音有的时候不是必须加在词汇的末字后。有些词的儿化音就放在词语的中间,这些其实也只能在生活中加以体会。

比如:馅儿饼、爷儿俩、猴儿王,都是在首字后加儿化音。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适当且正确的使用“儿化音”,会让句子变得更有音韵美。比如北京炸酱面有这么一套顺口溜:

青豆嘴儿、香椿芽儿,焯韭菜切成段儿;

芹菜末儿、莴笋片儿,狗牙蒜要掰两瓣儿;

豆芽菜,去掉根儿,顶花带刺儿的黄瓜要切细丝儿;

心里美,切几片儿,焯豇豆剁碎丁儿,小水萝卜带绿缨儿;

辣椒麻油淋一点儿,芥末泼到辣鼻眼儿。

炸酱面虽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码儿。

加上“儿化音”后,读起来是不是更甜润熨帖、清脆悦耳?仿佛说出来就闻到了老北京炸酱面的香味!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儿化音”如果滥用,就会完全改变原话的意思哟!

比如:宝贝是物,宝贝儿是人;“白面”是小麦粉,可“白面儿”就是海洛因了;冰棍是冬天的大冰柱子,冰棍儿才是夏天里的最爱!

小人是背后捅刀子的,小人儿就是可可爱爱的小朋友;眼科是眼科,但眼儿科是肛肠科;老天有眼,能看清世间疾苦,但老天有眼儿,估计是要下大雨了……


江湖上有个传说,这些个话儿,只有北京人能念出来


看了这些,是不是越来越能体会到

舌尖上的“北京话”

博大精深

您有没有遇到过“滥用”北京话的趣事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