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山東|青島高科園在“二次創業”中實現創新蛻變

發現山東|青島高科園在“二次創業”中實現創新蛻變

 【引言】近年來,山東發展模式的質疑之聲不絕於耳,什麼經濟結構問題、市場活力問題、政府服務問題等等,總的來說就是在新經濟浪潮中落伍了。在山東省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之際,探討山東區域的一些新經濟、新模式案例,有助於更全面地認識山東,更好地發掘經濟新動能,激發區域的發展潛力。本篇探討一下青島高科園如何在“二次創業”中實現創新蛻變。

  青島高科技工業園,原為青島高新區核心的8.9平方公里區域。2005年以來,東灘顧問承接青島高新區爭創一流對策研究課題,與青島高科園管委會一起思考和探索高科園“二次創業”的方向、策略和措施,後相繼承接科技城規劃、專業園區規劃等多個研究課題,參與和見證了青島高科園的創新蛻變過程。

  2005年之後的青島高科園經過向北擴區調整和向東空間突破,於2009年升級為青島嶗山科技城,並逐步擴展到嶗山區打造青島中央創新區,成為青島市乃至山東省最為活躍的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區域之一。今天看來,青島高科園主要實現了三個方面的蛻變。

發現山東|青島高科園在“二次創業”中實現創新蛻變

  青島高新區是最早設立的國家高新區之一,早期的發展主要得益於海爾、朗訊兩個龍頭企業的快速成長。2001年、2005年,科技部兩次發文吹響了國家高新區“二次創業”的號角,中關村科技園區、張江高科技園區、西安高新區等一批國家級高新區相繼進入實質性的“二次創業”歷程,相比之下青島高科園還停留在工業園區階段。

  嶗山區不僅擁有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這裡也彙集了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高校,以及中科院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等7個“國字號”科研院所、50多家科研機構。2005年以來,青島高科園更好地發揮創新資源和自然生態的價值,在發展模式上實現了四個方面的轉變。

  其一,從單個企業向產業鏈聚集轉變:堅持“緊盯前沿、打造生態、沿鏈聚合、集群發展”的產業組織理念,聚力打造智慧產業、智能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虛擬現實、微電子等“六條百億級產業鏈”。

  其二,從生產加工型向研發主導型轉變:

依託嶗山區優越的環境資源及豐富的教育科研資源,大力發展科創經濟、總部經濟載體,加大科技創新人才導入,打造青島高新技術產業的研發創新高地。

  其三,從大企業主導向中小企業集群轉變:擺脫過分依賴海爾、朗訊兩大集團的局面,在優美的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創新創業載體和環境建設,以培育3家獨角獸企業、359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成績,在2019年中國創新百強區排行榜中名列第26位、居山東省第一。

  其四,從單純產業區向綜合科技新城轉變:積極融入到嶗山區整體發展格局中,從科技新城區的高度來推動高科園的產業優化、功能完善和形象提升工作,最終形成具有高素質人才、宜居的綜合環境、發達的現代服務業、濃郁的創新創業文化的科技新城區。

發現山東|青島高科園在“二次創業”中實現創新蛻變

  土地空間的拓展打開了青島高科園的發展空間。當時的青島高科園一帶依舊散落著很多破舊的“園中村”、“城中村”,拆遷十分困難,成為青島高科園發展的重大困擾。因此,青島高科園的“二次創業”戰略,既要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又要以創新的思路破解園區城市化問題,實現與嶗山區城市化融合發展的過程。

  隨著大青島發展戰略的推進,嶗山區必然要融入大青島格局,解決區域間不協調的問題,面臨在全區範圍推進城市化進程的艱難任務。高新區以“科技城”概念混合開發,組團開發多個佔地面積靈活的“高科技社區”,快速形成中小科技企業集群,不僅能夠促進區域經濟增長,而且能夠導入高品質人口,改善區域人口結構,是嶗山區城市化最適宜的推進器。這種思路極大推動了青島高科園乃至嶗山區的快速發展。

發現山東|青島高科園在“二次創業”中實現創新蛻變

青島高科園與中韓街道北部區域


  其一,指沿濱海大道北上的部分區域進行順延擴區,規劃高新區拓展區,充分借勢嶗山風景區的生態資源和中國海洋大學的科教資源。

  其二,將張村河治理、青島高科園升級與中韓街道北部區域的城市化結合起來,按照“產業社區”、“科技社區”的概念,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城融合發展格局。

  其三,推動科創經濟與總部經濟共振,讓科技融入嶗山區城市發展,推動“三創一園一社區”建設,即青島濱海創新大道、青島金株創業大街、青島創客大街、青島國際創新園和青島國際創客社區。

發現山東|青島高科園在“二次創業”中實現創新蛻變

發現山東|青島高科園在“二次創業”中實現創新蛻變

  青島高科園的第三個轉變是改變傳統的“項目招商”模式,大力規劃建設“項目集中佈局、產業集群發展、土地集約利用、功能集成構建”的專業園區,通過對專業園區的統一規劃建設、統一招商、統一配套、統一服務,引導特色主導產業集聚,同時優化發展環境和空間佈局,與城市空間拓展、城市功能延伸互補,打造都市型、人文型、生態型的現代化科技新城區。

  在青島嶗山科技城範圍,專業園區由“存量園區+增量園區”構成,對於現有園區主要對其進行整合提升,對於新增園區則是規劃的重點,存量園區和增量園區的規劃都通過“孵化園(內含催化園)+產業園”的形式進行實現。在具體園區定位上採用“產業定位+階段定位”的模式,打造從研發——孵化——加速——產業化——總部經濟的完整產業培育鏈條,圍繞鏈條重點建設孵化園、催化園、產業園和總部基地四類園區。

發現山東|青島高科園在“二次創業”中實現創新蛻變

青島嶗山科技城專業產業園區佈局

  同時,將科創經濟擴展到嶗山區中心城區,主要通過樓宇經濟、總部基地、科創園區等形式,構建專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多點輻射發展的創新創業載體,推動智慧產業、智能製造、虛擬現實、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微電子產業等的鏈式集群發展。遵循“一樓一產業、一樓一園區”的規劃引導,形成青島僑商創客谷、巨峰創業大廈、巨峰新材料產業園、院士智谷、青島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青島海外技術轉移中心、巨峰科技金融大廈、智慧產業大廈、大數據雲計算大廈、虛擬現實大廈、昌盛新興產業園、巨峰LED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園、歌爾科技產業園、澳柯瑪智能產業園、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傑華生物產業園等諸多有活力的小園區經濟。

發現山東|青島高科園在“二次創業”中實現創新蛻變

青島僑商創客谷實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