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13歲兒子曝光:我怎麼才能攤上這種孩子?

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是,片面地聽從了

要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

深夜12點,海清的一則微博,激起千層浪。

海清13歲兒子曝光:我怎麼才能攤上這種孩子?

面對快深夜12點了,依然在燈光下,奮筆疾書的蛋妞。作為老母親的海清,有心痛,也有藏不住的自豪感。

面對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可能還會發出來自靈魂的拷問:

我咋就沒能攤上這麼個自覺學習,熱愛學習的娃呢?

其實呀,大多數孩子,特別是1-2年級的孩子,在學習和玩之間,還是會選擇玩滴~

海清13歲兒子曝光:我怎麼才能攤上這種孩子?

我們想想孩子一天在學校裡的生活吧。

一個班裡50多個孩子,老師為了維護班級秩序,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肯定不能讓小朋友們放飛自我。

老師必須保證,這些活潑可愛的小傢伙們,儘快地學會遵守課堂紀律、認真聽講、不隨便講話、小手不要做小動作、舉手才能發言。

做個課間操,也是在老師監督下完成的,動作要規範,不能亂跑亂喊。

甚至有的小學為了保證學生安全,下課都不能去操場,只能在教室活動。

你說孩子一天在學校是不是看起來挺“不自由”。

回家後,還要繼續接受家長的監管,不逆反才怪呢~

海清13歲兒子曝光:我怎麼才能攤上這種孩子?

所以,每次涵涵放學回來第一件事,不是寫作業時,我從不強迫她。

甚至有一天放學,涵涵焉焉兒地說自己頭疼,然後哭著說:“媽媽,我今天不想寫作業。”

我把她抱在懷裡說:“好好,咱回去直接就睡覺。”

結果回家後,她吃了些水果,玩了一會兒粘土,喊我說:“媽媽,我要開始寫作業啦!”

自打那次之後,我每次說,涵涵該練琴了、涵涵該交英語作業啦、涵涵該寫作業啦、該跳繩啦~

喊完後,她並未立即執行,我也不生氣,因為發現當我不強迫時,她總能過上一會兒就做自己該做的。

海清13歲兒子曝光:我怎麼才能攤上這種孩子?

作為家長,我們肯定都羨慕那些自覺的孩子,但很多時候孩子的自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引導的結果。

比如涵涵的內驅力,從她未上小學時,就是我的培養目標,因為我知道“我要學”比“要我學”更能令我省心,也更能令孩子學的開心。

海清13歲兒子曝光:我怎麼才能攤上這種孩子?

那麼內驅力要怎麼培養呢?

對當代動機理論有重大影響的兩位心理學家Deci和Ryan認為,所有的人,包括孩子,都有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歸屬感、自主感和勝任感。

01

自主感是他律變成自律的前提

涵涵最近除了我上面說的寫作業自覺,看手機、玩平板也非常自覺。規定的時間一到,立馬把電子產品還回來。

我發現真的印證了那句話:自由的孩子最自覺。

無論寫作業、學課外知識,還是玩電子產品,我給了她足夠的自由度。

寫作業上,我不逼著她一回來就必須寫,只要求她,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完,既然做就專心做,不然就玩夠。

她自己呢,知道不寫完作業,肯定老師那關過不了,所以肯定會寫。

課外知識上,我不要求她必須要刷多少數學題,甚至超前學習什麼的,目標是每天進步一點點。

電子產品方面,按商量好的來,沒有禁止不能看。

海清13歲兒子曝光:我怎麼才能攤上這種孩子?

當然,在6歲之前,孩子主要靠“他律”,所以,她並不是一個天生就到時間,立馬不看平板的孩子,也不是一個,就算我不監督,也會自己去主動刷題的孩子。

這都是長期陪伴、科學監督、耐心引導的結果。 相反威脅、控制等等只會降低孩子的自主感,從而形不成自覺的好習慣。

02

勝任感是孩子自覺的源動力


我們最喜歡做的是有把握的事兒,有把握的事兒能給我們勝任感,當這種勝任感積累多了,慢慢地樂意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事兒,進而有了成就感。

所以,培養一個有內驅力的孩子,從小就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不要包辦代辦太多。

讓孩子知道“我可以”、讓孩子自己證明“我能行”。這樣他才有踏實感。

而不是泛泛地誇獎孩子“你真聰明”、“你真棒”。

海清13歲兒子曝光:我怎麼才能攤上這種孩子?

同時呢,不要給孩子定太高的目標,比如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買拼圖時,才3歲,就直接上個100塊,娃是會崩潰的好吧。

03

歸屬感是孩子最暖的港灣

人生最可怕的是連你的家人都不支持你。

人生最幸福的是,無論我好壞、貧富,都有一幫永遠在背後支持我的家人。

一個孩子,她從家裡走向外面的世界之前,首先是積累了足夠的安全感的,然後才有力量向外拓展。

當他遇見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身後有爸媽的引導,協助和扶植。他敢於向前衝。

所以家的歸屬感真的很重要。那些成績優異,並能一直優秀下去,且內心積極陽光的孩子,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海清13歲兒子曝光:我怎麼才能攤上這種孩子?

陪著孩子做做手工,跟孩子一起讀讀繪本,帶孩子出去玩玩,這些有效的高質量的陪伴,都能建立孩子的歸屬感。

當孩子人生遇到挫折、心理遇見坎兒時,我們的安慰,我們的情緒引導等等,也都能給他繼續前進的力量。

所以,不必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自覺。

沒有幾個天生就不需要爹媽在後面監督的孩子,至少6歲前,孩子都需要“他律”的。

海清13歲兒子曝光:我怎麼才能攤上這種孩子?

所謂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自覺學習的能力,不是放任不管,單單靠孩子去自覺,而是在咱們的提醒和引導下自覺。慢慢地放手。

我相信有天生自覺,不需要父母管,也能學的更好的孩子。

但我也相信,大多數自覺的孩子背後,都離不開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自覺引導孩子的父母。比如武亦姝的爸爸媽媽。

因此,不是咱的孩子不夠好,而是那本來就是孩子的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