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對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的回覆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準確、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公司於2019年11月14日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對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中小板關注函【2019】第380號,以下簡稱“關注函”),現就函中問題進行回覆說明如下:

2019年11月14日,你公司披露了《關於2019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稱公司預計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合計金額27,768.22萬元,約佔截至2019年10月末上述底播蝦夷扇貝賬面價值30,690.86萬元的90%,對公司2019年經營業績構成重大影響。我部對此表示高度關注,請你公司結合抽測活動的具體情況,補充說明以下內容:

一、關於抽測結果,請補充說明以下問題:

(一)請具體說明每個抽測區位打撈出的蝦夷扇貝總重量、存活重量,對蝦夷扇貝死亡的判斷依據是否充分、合理。

回覆:

1、2019年秋季抽測區位及具體點位存活數量等數據

本次秋季抽測每個抽測點位存活重量等數據詳見附件1:2019年秋季抽測區位及具體點位抽測數據統計表。

抽測過程中拖網船隻打撈上來的產品,包含存活扇貝、扇貝死殼、其它海星等生物及雜質,因打撈上來的產品、死殼及雜質數量較多,有效計量方法為統計抽測過程中打撈上來的存活部分扇貝重量,再除以抽測面積計算平均畝產。在除雜稱重過程中,分選出存活扇貝並進行稱重,對其餘死亡扇貝殼及其他雜質並不稱重。扇貝在海底死亡後,死肉部分與貝殼分離,死肉很快腐爛被其他海洋生物進食或自然分解,貝殼逐漸隨洋流飄散或者被壓進海底泥沙中,死亡的扇貝只能打撈上來部分貝殼。因此,只能統計抽測過程中打撈上來的存活部分扇貝重量,無法統計打撈上來的死亡扇貝數量和扇貝總重量及其數量。

2、對此次蝦夷扇貝死亡的判斷依據是否充分、合理

公司此次抽測打撈上來的死亡蝦夷扇貝表現為貝殼張開,部分扇貝軟體部尚存,大部分軟體部全部消失僅剩空殼,僅存貝殼間韌帶且扇貝珍珠層光潔,判斷扇貝為近期死亡。

2019年11月16日,有關專家針對2019年11月初長海縣底播蝦夷扇貝大規模死亡災害情況進行了現場調查,召開專題會議聽取了獐子島集團蝦夷扇貝抽測過程及結果、海洋牧場環境相關數據等報告以及長海縣其他養殖業戶受災情況報告,並進行了研討。專家在獐子島蝦夷扇貝底播養殖海域採用現場拖網隨機抽檢三個站位,統計現存成活和死亡蝦夷扇貝,死亡率約為75%、90%和50%。專家表示,個別死亡個體軟體部完整,或僅剩部分軟體部,大部分為空殼但珍珠層清潔,表明為近期死亡。

(二)根據《公告》,公司2017年底播蝦夷扇貝畝產量為0至12.64公斤/畝,2018年底播蝦夷扇貝畝產量為0.01至44.33公斤/畝,不同區位之間差異較大。請用圖示列明抽測海域各區位的位置及對應編號,說明在同一海域中平均畝產量產生較大差異的原因及合理性。

回覆:

1、以圖示列明抽測海域各區位的位置及對應編號

詳見附件2:2019年秋季抽測海域各區位位置及抽點點位編號示意圖。

2、同一海域中平均畝產差異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

首先,深海底播扇貝的位置會隨著洋流流動、海域環境變化、生物自然遊動等因素而發生較為明顯的變化,這與一般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位置不會發生移動的屬性是完全不同的。其次,受底播海域底質環境、水深情況、餌料富集程度等海域條件與底播扇貝存活率等因素的影響,不同海域下底播扇貝的畝產水平也會存在較大差異。這與陸地農作物均勻播種、同步生長、畝產相近的情況存在明顯不同。因此,同一海域中平均畝產差異較大是客觀真實存在的。

從本次底播蝦夷扇貝秋季抽測的具體區位位置及區塊抽測畝產數據對比看,獐子島南部海域抽測平均畝產相對最高;東部及東南部海域次之;北部及東北部海域平均畝產較差,部分區域基本全部死亡。

二、關於預計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請補充說明以下問題:

(一)請說明在不同區位抽測結果存在差異較大的情況下,利用局部抽測數據推算存貨核銷與跌價準備金額的依據是否充分、合理,並量化說明推算的具體計算過程,以及是否存在財務“洗大澡”的情形。

回覆:

為規避蝦夷扇貝養殖區域集中的風險,公司在蝦夷扇貝底播投苗時劃分了多個不相鄰的區塊。本次抽測,公司根據各個小區塊的面積情況設置抽測點位(詳見附件2:2019年秋季抽測海域各區位位置及抽點點位編號示意圖),並將根據最終各個小區塊的抽測結果,測算是否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核銷成本及跌價準備金額的測算過程如下:

1、賬面存貨成本及每畝單位成本

截至2019年10月末,公司2017、2018年底播蝦夷扇貝賬面價值合計30,690.86萬元。

2、各小區抽測平均畝產及核銷區域、減值區域劃分及面積

根據抽測結果:因畝產過低,採捕變現價值不足以彌補採捕成本,擬放棄採捕的海域面積39.07萬畝,其中2017年3個小區(13、14、15)面積12萬畝,2018年7個小區(1-7)面積27.07萬畝;畝產較低,需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區域的面積13.9萬畝,其中2017年2個小區(11、12)面積13萬畝,2018年1個小區(8)面積0.9萬畝;目前抽測畝產正常以及正在採捕作業的海域面積(11月份正在採捕作業生產2017貝1萬畝)共計5.38萬畝。

3、本次核銷成本與計提跌價準備的依據

根據抽測結果,公司對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成本進行核銷和計提跌價準備測算。其中畝產過低區域經測算預計採捕銷售收入不足以彌補採捕費等變動成本,將放棄採捕,擬對該部分海域存貨成本進行核銷處理;部分區域因畝產下降,對該部分海域存貨進行可變現淨值測算,如預計採捕銷售收入低於賬面成本和繼續養殖費用及銷售費用等預計費用的合計金額,擬對其可變現淨值低於賬面成本金額計提跌價準備。

公司本次核銷底播蝦夷扇貝海域的抽測平均畝產水平(具體各小區平均畝產見上表),低於預計採捕銷售收入與採捕費等變動成本(包括採捕、運輸、暫養淨化及銷售費用等)收支平衡所需畝產水平5.15公斤/畝,因此擬對此部分存貨成本進行核銷處理。

4、預計蝦夷扇貝存貨核銷成本金額的測算

根據抽測結果,公司擬對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成本進行核銷和計提跌價準備測算。其中畝產過低區域經測算預計採捕銷售收入不足以彌補採捕費等變動成本,將放棄採捕,並擬對該部分海域存貨成本進行核銷處理。

經測算,2017年底播蝦夷扇貝擬核銷區域面積12萬畝,乘賬面單位成本627.23元/畝,預計擬核銷2017年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成本7,526.76萬元;2018年底播蝦夷扇貝擬核銷區域面積27.07萬畝,乘賬面單位成本444.55元/畝,預計擬核銷2018年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成本12,035.57萬元。預計合計擬核銷成本19,562.33萬元。

5、預計蝦夷扇貝存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金額的測算

部分區域因畝產下降,擬對該部分海域存貨進行可變現淨值測算,如預計採捕銷售收入低於賬面成本和繼續養殖費用及銷售費用等預計費用的合計金額,擬對其可變現淨值低於賬面成本金額計提跌價準備。

經測算,2017年底播蝦夷扇貝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區域面積13萬畝,需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7,810.03萬元,2018年底播蝦夷扇貝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區域面積0.9萬畝,需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395.86萬元,預計合計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金額8,205.89萬元。(具體測算過程詳見本關注函問題二之(二)回覆內容)

7、預計底播蝦夷扇貝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總額

預計本次底播蝦夷扇貝擬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合計金額為27,768.22萬元,約佔截至2019年10月末上述底播蝦夷扇貝賬面價值30,690.86萬元的90%。因目前公司海域底播蝦夷扇貝非正常死亡情況可能還將持續,部分海域畝產水平尚存在不確定性,具體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金額需根據2020年1月的年終底播蝦夷扇貝盤點結果計算確定,最終金額將以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批准的結果為準。

綜上,公司2019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點位設置分佈均勻,按照底播蝦夷扇貝分小區塊養殖的實際情況,以各小區的平均畝產判斷該小區是否核銷存貨成本或者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方法合理,並非以局部抽測畝產數據測算存貨核銷與計提跌價準備。公司本次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擬核銷與跌價準備金額的測算過程以及預計金額依據充分合理,不存在於2019年度多核銷存貨成本或多計提跌價準備等洗大澡的情形。

(二)根據《公告》,2017年、2018年底播蝦夷扇貝的可變現淨值合計為348.20萬元,請說明該金額的計算依據。

回覆:

根據抽測結果,2017年度投苗的蝦夷扇貝中的13萬畝,抽測畝產為9.73公斤,經測算可變現淨值為343.96萬元,需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金額7,810.03萬元。2018年度投苗的蝦夷扇貝0.9萬畝,抽測畝產為9.01公斤,經測算可變現淨值為4.24萬元,需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395.86萬元。

以上合計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底播蝦夷扇貝面積13.9萬畝,測算可變現淨值為348.20萬元,預計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金額8,205.89萬元。

底播蝦夷扇貝可變現淨值測算表:

(續表):

可變現淨值的計算依據和過程如下:

公司按照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品種類別、養殖年度分別測算其可變現淨值。具體測算過程為:

某類在養產品的可變現淨值=某類產品的預計銷售價格(元/公斤)×實有存量(公斤)—繼續養殖及收穫期費用—銷售費用等預計費用。具體計算依據:

A.預計銷售價格。

根據同類產品市場銷售價格或最近市場銷售價格確定。養殖新品種,在未大量上市銷售沒有穩定銷售價格參照的情況下,按意向銷售區域的市場價格較低值做為預計銷售價格。

B.在養產品的實有存量。

以存貨抽測數量為依據,考慮自然生長及成活率等因素進行調整確定。

已到收穫期的底播在養產品,按抽查抽測的平均畝產(公斤)及期末在養面積(畝)直接測算;未到收穫期的底播在養產品,按抽查抽測的數量(枚、個)及到採捕期時的預計成活率,測算單位畝產數量(枚、個),再根據到採捕期時的預計單位體重(公斤/枚),測算其平均畝產(公斤),乘以期末在養面積(畝)測算出期末實有存量(公斤)。

底播蝦夷扇貝在海上採捕後運輸至大連活品暫養廠,在暫養淨化和銷售環節會有約15%的暫養損耗和銷售讓雜,銷售淨量按採捕量的85%進行測算。

C.繼續養殖及收穫期費用的確定。

繼續養殖費用及收穫期費用包括:海域使用金、採捕費、運輸費、看護費、其他生產費用等。其中:海域使用金以底播畝數及每畝海域使用金標準測算;採捕費按每畝海域採捕所需的費用標準測算;運費是用活水運輸船把產品從獐子島運輸到大連活品暫養廠發生的費用。運輸費參照預計採捕重量乘以本年該項費用的實際發生的單位成本來測算。

D.銷售費用的確定。

包括暫養、包裝及其他銷售環節的費用,活品暫養費用為對產品分揀、暫養的費用。銷售費用根據預計銷售量乘以本年該項費用的實際發生的單位成本來測算。

三、近年來,公司底播蝦夷扇貝多次發生大額減值的情形,請結合你公司歷年實際採捕情況,說明你公司是否存在破壞性採捕的情形,並充分評估公司所在海域是否適合進行蝦夷扇貝養殖,未來是否還有繼續投苗計劃,未來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回覆:

(一)公司不存在破壞性採捕的情形,具體如下:

1、公司歷年均按照採捕計劃在指定的海域組織進行播苗和採捕生產,不存在破壞性採捕的情形

公司每年對底播蝦夷扇貝的採捕按照年度計劃進行,並根據市場需求情況適當調整。每年編制預算和質量目標時,根據上一年度蝦夷扇貝存量抽測結果和市場需求預測等因素,制定新一年的採捕計劃,同時根據底播海域和新海域的確權審批情況確定新一年度的底播計劃。

2012年至2019年期間獐子島海域播苗及採捕海域情況如下表所示(單位:萬畝):

(續表:)

2、加強海洋環境研究,促進海洋生態環境修復

自80年代初從日本引進蝦夷扇貝以來,為保證海洋牧場海底生態可持續發展,降低採捕對海底環境的影響,公司不斷研發扇貝採捕網具,減少對海底生態的影響程度(詳見公司2018年2月26日已披露的公告, 公告編號:2018-20)。目前國際上對生態保護管理嚴格的國家(如美國、日本、加拿大)對於深水扇貝普遍都是採用底拖網為採捕工具,這是目前通行的捕撈方式,公司採捕網具與國際、行業慣例一致。目前公司所使用的是第六代底拖網(2016年研製),網具經過多代的改進升級,目前在採捕效率、對海底環境影響等方面不斷提高改善,逐步實現可持續性的生態化採捕的目標。

跟蹤調查結果表明:公司的扇貝採捕網具對海底生態影響較小。經採捕後一週年內對不同時間內海底底質指標跟蹤調查,確認經過相應的恢復期,相關指標又可恢復到之前水平。

2015年8月份公司開展底拖網對增殖區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對拖網以後增殖區底層水質和底質變化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拖網後攪動導致底層底質懸浮、沉澱造成波浪狀地形。拖網後半年,受底層海流影響,底層底質恢復成未採捕前平坦狀態,如下圖所示:■

對照海域與拖網海域在拖網前即存在區域性差異,因此在判斷採捕海域是否發生環境變化時應當將區域性的自身時空變化考慮進去。可以看出,拖網後1天COD和細菌總量出現了一個明顯的上升,而超過5天后,所有水質指標趨於穩定。海底水交換可以快速消除拖網對底層水質的影響,如下表:

拖網後,沉積物經歷攪動、懸浮、漂移和再沉澱的過程,而沉積物的穩定性恢復期相對於海水經歷歷程較長。總氮和總磷含量經歷5個月升高以後恢復趨於穩定,硫化物在拖網2個月後穩定。可以看出拖網5個月後底質營養狀況和安全狀況恢復穩定。綜合地形地貌、水質、餌料、微生物和沉積物等指標變化,拖網會對增殖區海底環境產生一定的改變,但是經過相應的恢復期,相關指標又可恢復到之前水平。

通過對採捕海域底質調查,經過多輪採捕後底質粒徑無顯著變化。2017年7-9月對確權區域底質粒徑複查,主要調查了47個島嶼周邊確權早且經過多個輪次底播扇貝採捕的站位,基本覆蓋了公司早期確權的60多萬畝海域。調查結果顯示,93.60%站位底質粒徑無明顯變化。

(二)公司所在海域是否適合進行蝦夷扇貝養殖,未來是否還有繼續投苗計劃,未來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1、底播蝦夷扇貝大規模死亡情況調查

2019年11月16日,有關專家針對2019年11月初長海縣底播蝦夷扇貝大規模死亡災害情況進行了現場調查,召開專題會議聽取了獐子島集團蝦夷扇貝抽測過程及結果、海洋牧場環境相關數據等報告以及長海縣其他養殖業戶受災情況報告,並進行了研討。專家在獐子島蝦夷扇貝底播養殖海域採用現場拖網隨機抽檢三個站位,統計現存成活和死亡蝦夷扇貝,死亡率約為75%、90%和50%。專家表示,個別死亡個體軟體部完整,或僅剩部分軟體部,大部分為空殼但珍珠層清潔,表明為近期死亡。對於此次底播蝦夷扇貝大規模死亡原因專家認為尚不能確定。可能涉及到養殖環境、病原感染等多種因素,具體原因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

2、公司歷年生產情況

自80年代初從日本引進蝦夷扇貝,在長海縣海域試養,1988年公司在近岸探索底播增殖,率先在國內取得成功。

公司底播蝦夷扇貝生產歷程如下:

(1)1988年至1989年,在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指導下,公司對107畝海域進行了底播增殖實驗並取得成功。

(2)1990年蝦夷扇貝底播面積首次突破1萬畝,投苗量突破5000萬枚。

(3)至1995年,公司蝦夷扇貝底播增殖實現規模化,底播水深均在30米以內,當年底播海域面積首次突破5萬畝。

(4)1997年,公司底播蝦夷扇貝規模突破10萬畝。

(5)2006年上市後,受周邊海域生態環境和底播海域水深的約束,公司開始在水深30米以上海域進行蝦夷扇貝底播探索。

(6)2007年至2009年間,長海縣傳統浮筏扇貝養殖遭遇大規模死亡大幅減產,底播蝦夷扇貝增殖卻保持穩定發展。長海縣委、縣政府積極調整傳統漁業養殖模式,提出由海面向海底轉移、由浮筏養殖向底播增殖轉移、由淺水利用向深水開發轉移的思路,配套出臺了《關於扶持深水海域底播增殖開發項目的有關意見》等優惠政策,推行集約化、集團化用海模式,大力發展深水底播增殖業,擴大海洋牧場規模。

(7)在2008年、2009年連續兩年深水海區底播探索取得較好效果的基礎上,公司在2010年至2011年擴大深水海域開發規模,向獐子島海域南部深水區繼續擴張。

(8)自2012年開始,受畝產降低等因素影響,公司開始控制底播海域規模,底播面積呈逐年減少趨勢。至2018年,公司底播投苗面積減少至約32萬畝,較底播面積最高年份降幅近80%。

3、公司可持續盈利能力分析

近年來底播蝦夷扇貝對公司整體收入及盈利能力的支撐逐漸下降。2018年底播蝦夷扇貝收入佔總收入比重為6.3%、毛利佔鮮活產品毛利比重為13.7%;2019年前三季度,底播蝦夷扇貝收入佔總收入比重比為6.0%、毛利佔鮮活產品毛利比重為10.4%。為化解單一品種的盈利能力波動產生的不利影響,公司不斷提升加工類產品、貿易類產品、苗種類產品盈利能力,持續優化公司整體盈利結構。在養殖板塊,除了底播蝦夷扇貝還有海螺、海參、鮑魚、海膽等多元化的土著養殖品種。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苗種類產品收入8,490萬元,同比增長6,629萬元,增幅356%;活海膽收入2,695萬元,同比增長1,740萬元,增幅182%;牡蠣收入2,195萬元,同比增長1,442萬元,增幅192%;海螺收入6,804萬元,同比下降1,460萬元,降幅18%(為海螺採捕作業天數較同期減少所致);活鮑魚收入11,704萬元,較同期基本持平。休閒即食類產品收入7,052萬元,同比增長1,537萬元,增幅28%;海參加工品收入13,378萬元,同比增長810萬元,增幅6%。

公司未來盈利保障分析如下:

1、進一步關閉海上敞口風險。

規劃自2019年度至2020年6月底之前,完成放棄海況相對複雜的海域或暫停部分適用海域約150萬畝,根據海域使用相關規定,每年可節約用海成本約7000萬元。自2020年始,底播蝦夷扇貝由規模發展階段向中試探索階段調整,以優化適合本地生態系統條件的蝦夷扇貝新技術、新良種、新模式,每年中試蝦夷扇貝約10萬畝,基本關閉底播蝦夷扇貝增養殖風險。同時,探索海參等增殖品種以資源養護為主的模式,提升海參的資源可持續能力和品牌運營能力。

2、加強土著品種養護的標準建設。

參照MSC標準,建立海上藻場和海底森林等生態系統,實施配額管理的資源養護模式,鞏固加強海參、海螺、海膽、鮑魚等土著品種的資源培育,提高可持續盈利能力。在保持2019年正常的養殖業務收入和利潤水平基礎上,力爭實現更高增長。

3、擴大種與苗產業規模。

提高三倍體種與苗產出能力,將在三倍體牡蠣種與苗已在長江口以北沿海海域形成產業領導力的優勢基礎上,進一步加快提升在長江口以南沿海海域的產業貢獻率,逐步建立三倍體牡蠣養殖示範區、育肥示範區,提高珍蠔品牌市場運營能力。同時加快扇貝、鮑魚等三倍體技術研究,為未來發展持續儲備能量。

4、深度運營阿穆爾鱘魚產業。

公司從2011年開始進入鱘魚產業,目前公司參股的雲南阿穆爾鱘魚集團已掌握了全產業鏈的育養技術,完成了資源培育、加工技術能力、國外市場資質等功能建設,所擁有蓄養存欄的多種鱘魚產品,成為全球資源量第一的基地。目前,阿穆爾品牌魚子醬已出口歐洲、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培育的苗種佔有較大市場份額。鱘魚產業資源與市場的運營,將成為公司2020年之後的重要產業。

5、加快落地“瘦身計劃”。

一是聚焦技術含量高的產業核心項目,加快處置與主業關聯度低的、資金佔用大的資產,回攏資金,償還貸款,降低資產負債率;二是以回收投入和激活機制為目標,出讓核心產業項目部分股權,提高公司綜合投資回報率;三是優化組織架構,招錄優秀人才,完善績效機制,減少管理費支出20%以上。

6、擴大海洋食品業務。

一是進一步聚焦“獐子島海參”食品。加強品牌運營,整合國內外優勢海參資源,推進線上與線下市場網絡融合服務,建立城市或地區總代理機制,與經銷商共享增長,保持海參業務逐年連續增長態勢。

二是放量運營“獐子島休閒食品”。釋放獐子島聯合品牌能力,合作好國內零食連鎖巨頭運營平臺;借力商超、便利、電商等渠道,做大KOKO市場份額,加速市場放量增長。

三是加快“獐子島味道”系列海洋食品市場建設。釋放獐子島國際合作夥伴多和海外優質資源基地的能力,建立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協同機制,做好“買”與“賣”;同時,以用戶為中心,加強公司食品研發能力建設。

7、降低財務費用。

主動透明與銀行業協會、債委會、各銀行合作,爭取災後重建資金支持政策和優惠利率支持,降低財務費用。

綜合上述,鑑於專家尚未確定本次底播蝦夷扇貝大規模死亡原因,為進一步關閉海上敞口風險,公司決定底播蝦夷扇貝由規模發展階段向中試探索階段調整,進一步壓縮養殖面積至每年不超過10萬畝(公司通常於每年10-12月份進行底播生產,2019年度原計劃投入苗種量約為14億枚,因發生災害情況,公司上述苗種目前進行暫養,將在聽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底播規模)。同時,除底播蝦夷扇貝外,公司在其他產業及品種方面已具備了較好的盈利能力基礎,公司認為未來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特此回覆。

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

2019年11月20日

附件1:2019年秋季抽測區位及具體點位抽測數據統計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