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势头正劲,前三季度拿下31省市GDP增速前十名“半壁江山”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长仅6.2%,创逾9年新低。在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中部六省——河南、山西、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却“异军突起”,成为三季报中的一抹亮色。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不仅六省前三季度增速全部跑赢全国水平(6.2%),除山西省外的其余五省全部进入31个省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前十名。

具体而言,江西以8.6%的增速位列全国第4位。湖南、湖北、安徽三省GDP增速一致,都以7.8%的同比增速并列31个省份第7位。河南前三季度经济增速7.4%,排在第十。山西虽然处于中部六省末位,前三季度增速位列全国第13名,依旧跑赢了18个省市。

中部六省势头正劲,前三季度拿下31省市GDP增速前十名“半壁江山”

第二产业拉动作用明显

中部崛起提出之初是为了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东、中部经济差距。曾经处于经济弱势的中部地区,为何今年前三季度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速却将广东、江苏、上海等东部省市甩在身后?

实际上,除了经济体量较小带来的后发优势,中部六省发展迅猛的第二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上功不可没。

记者梳理六省产业结构发现,除湖南外,剩余五省在2019年前三季度的GDP二产贡献率均高于全国水平(40%)。与之对应的是,五省的GDP三产贡献率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

不仅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中部的二产增速同样大幅超过全国水平。以2019年前三季度数据为例,全国第二产业GDP累计同比增长5.6%,可以看到,除山西和全国平均增速(5.6%)差距不大外,其余五省的二产增速均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以上。

今年五月,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中部地区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

湖北提前宏观布局,在2018年发布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未来五年湖北将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提升;新经济增加值占二三产业比重达到30%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60%以上。

布局VR产业,是江西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风口”的重要一步。南昌在全球首次开展城市级虚拟现实产业布局,吸引到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近百家企业落户。

安徽则围绕芯片产业积极布局,提出将省会合肥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IC之都“,并于2018年印发了《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提出到2021年,半导体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达到300家。

不过还需指出,中部六省的三产GDP贡献率尚不充足,和东部乃至全国平均水平都存在一定差距。随着二产同比增速逐步回稳,如何提升第三产业GDP贡献率或将成为中部省份迈入后工业化阶段的工作重点。

江西连续多年发力

2019前三季度,江西以8.6%的同比增速高居中部六省之首,31个省份第四,表现尤其值得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自2010年第三季度至今共9年间的经济数据,结果显示,即使多年来江西的经济体量都在六省中处于倒数第二的位置(仅高于山西),其发展潜质不可忽视——近9年,江西GDP增速不但始终在8%之上的高位运行,更是连年持续跑赢全国2个百分点左右。

产业结构方面,2010年9月至今,江西的二产贡献率亦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中以来,随着江西省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攀升,第二产业贡献率稳中有降。

另外在第二产业同比增速这一指标上,过去九年间江西也持续跑赢全国均值。2016年以来,即便江西与全国的二产增速差距开始略微收紧,但仍保持3%左右的大幅差值。

连续多年蓄势,如今江西的工业发展强劲。以上周公布的2019年1-10月数据为例,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

江西工业发展如此之快,工业投资力度大是一个重要原因。2019上半年,江西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1%,高出全国平均增速6.8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省总投资比重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江西着力于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新体系,于今年2月制定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在产业、集群、企业三个层面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此外,江西也在产业升级和提升上发力,深入推进《江西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9前三季度,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速高达40%。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