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線城市體制內工作月薪6500,年薪12萬,剛夠家庭日常開支,我該放棄嗎?

小deng子要減肥


年薪12萬,也就是每個月收入是1萬元,在這種情況下,看穿了自己的下半輩子的生活,想要改變,想要放棄體制內12萬的工作。你這種情況,就好比是端著一個金飯碗,在問自己要不要去討飯,可能這就是一個圍城吧。

1.年薪12萬,已經領先了全國的大多數人

先給你看一下幾個數據,你現在已經比很多人幸福了。

2018年,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9575元,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的平均年工資為68380元,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

2019年,工作10年,月薪過萬者不足三成,只有22.44%的人月薪過萬。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8年12月,目前我國8.29億網民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群佔比超過70%。月薪在3001-5000元之間的才是社會主流,佔到了21%。


目前,你這份工作的收入,已經遙遙領先全國80%以上的人了,還有什麼不知足呢?

此外,儘管北京2018年的平均工資是145766元,但是你要知道,北京的成本有多高,北京吃一頓飯起碼就得三十元左右,你在四線城市,生活成本比北京低多了,你手裡的12萬比北京的14萬值錢多了。

2.四線城市成本不高,是你消費太高

一般而言,三四線城市的生活成本真的不高,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可能出去逛個街,吃個飯,一下午就得支出四五百,消費太高了,買幾個蘋果就得二十多塊錢了。

而在三四線城市,物價很低,各項支出都不是很多,最大的開銷也就是人情支出了。

你個人收入12萬,妻子收入也應該起碼有5萬-6萬左右吧,加起來17萬-18萬,但是依然不夠,這就說明你們的消費支出一定有不合理的地方,肯定有過度消費了。

所以,你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記好賬單,看看有哪些消費是不必要的,砍掉。

同時,要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三分之一,用來使用,三分之一用來投資,三分之一用來應對風險。

3.要不要下海做生意

體制內也有不少人選擇了下海做生意,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下海賺取的收益,比自己在體制內賺的收益多得多。他們對於自己的能力有著自信,或者有過前期的瞭解和接觸,也知道怎麼去做。

你面對這個問題,還非常的猶豫,這就說明,你並不能確認你下海之後能不能賺到錢。

你在體制內待了這麼多年,你的能力怎麼樣?下海之後,你能做什麼?你經過前期調查了嗎?

所以,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你還是乖乖呆在體制裡面吧,去做一些不違規的副業作為收入的補充。


傑說職場


我有一個關係不錯的師兄,個人大學畢業後就考進了體制內,這麼多年工作成績不錯,也深受領導賞識,年紀輕輕就升任縣級某重要部門二把手,仕途升職前景一片光明。

唯一不好的地方在於,工作地方地處偏遠,經濟不發達,工資也不算多高,夫妻結婚幾年來基本上處於兩地分居的狀態,雖然一直想調到外地,但就是不成功,上一年家庭矛盾爆發,媳婦不滿意兩人經常不在一起,堅決要求調到一起,要麼離開體制內,兩人吵了幾個月,師兄實在不想放棄婚姻,就決然的離開了體制內。

副處級別,待遇不算高,但絕不低,向上發展的空間也有,這樣的情況跟你差不多。如今師兄在當地一家較大的私企工作,待遇比之前提高了一些,一年20多萬,不過需要加班,考核的指標也較重,但師兄明顯笑容多了起來,起碼家庭保住了,生活水平也沒有下滑。

其實很多體制內的人如果在體制內做不下去,不管是因為待遇還是發展空間,你出來以後機會依然有很多。至於四線城市,有沒有年薪12萬的工作,我覺得離開體制就要有所取捨,更別說很多私企工作薪水比體制內的也高。最重要的是要有空杯心態,離開體制等於重新開始,雖然未來前途未卜,但只要努力,發展空間只會越來越好!


HR沐雲君


看了很多人的評論,對於樓主的6500月薪,年薪12不太理解,其實我也在體制內,月薪恰巧也是6000多點,算年薪13左右,因為我有12%的公積金,自負8%社保,單位交14+9+0.5,餐補,話補,療休養,服裝,勞保,高溫,節日費,生日費,兒童節費,,,,,,等,總共算下來一年單位放我頭上有16萬之多,到手13萬差不多


金筆文書


我現在開了個鞋店,前前後後投資了30來萬,不如我們換一下吧,這個鞋店給你,你把工作給我,如何?雖然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但如果真可以互換的話,我是絕對願意的,因為投資這麼多每天的營業額二三百到六七百的樣子,天天都虧本,想轉都轉不出去,開店都是在給房東打工。所以,你這麼好的穩定工作不想幹了想下海創業,我覺得一定要三思三思再三思。

講真,四線城市體制內的工作月薪6500,年薪12萬還是很不錯的,現在好多人即便是在一二線城市也拿不到這樣的收入,何況你這還是穩定的國企單位,所以從一輩子的安穩和保障來考慮,你的工作和待遇是真的可以了。不過你也有自己的難處,因為你所在的四線城市應該都是一個經濟實力比較大的地級城市,消費還是挺高的,所以你每個月6500的工資只感覺勉強夠用,一年基本上存不下什麼錢,而且就像你自己說的一眼就可以望到頭的生活,你感到很緊張很煩躁,你想迫切的改變自己心情緊張和經濟窘迫的局面,因此萌生了辭職下海的想法,心意是好的,但我認為有些冒進,此事必須從長計議。

如果你真的想過更好的生活,有更好的事業,那我勸你先做好下海創業的前期準備工作,比如你擅長什麼技術,對什麼行業感興趣,有沒有創業的好項目,做沒做創業計劃書,對你將要下海創業的行業和市場是否有充分的調查和認識,有沒有足夠的啟動資金,是否要尋求合作伙伴等等,這些你都要提前做好準備,否則你光憑藉一身膽量和勁兒下海創業,必然碰的“頭破血流”,因為現在這個時候投資做生意,競爭實在太激烈了,市面上各種產品或服務都供大於求過於飽和,如果沒有競爭力,你下海就會被海水“淹死”,我絕非危言聳聽。當你下海創業遇到巨大問題的時候,或者長期虧損的時候,你就會想到你現在工作的好處了。因此,我從過來人的角度勸告你,有膽氣有想法追求更好的生活是好事,值得鼓勵和提倡,但不能因此而貿然辭職下海創業,就算要這麼做,也要做好下海的前期準備工作,畢竟,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你準備的越充分,你下海就越順利。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總之,我的看法就是,如果你已經準備好下海創業的一切事項了,那麼可以辭職大膽的幹一番自己的事業。如果沒有準備好,絕對不要現在辭職,別聽一些人的鼓動和刺激(什麼有想法就要立馬大膽的幹,現在不幹,以後就沒機會了,失敗也無所謂;或者所謂的年輕人不要總貪圖安逸,要在奮鬥的年紀趕緊奮鬥,哪怕失去一切也還有機會東山再起),因為說這些大話的人只會說大話,大道理講的一套一套的,但失敗的後果卻從未體會過。所以自己要最終拿主意,自己要對自己負責。

記住,辭職下海創業是對自己的負責,愛護自己的工作、保障自己的錢財不會輕易的虧損掉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Sir聊HR


如果你不是來顯擺的,那就簡單的很,強烈支持你下海創業,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於公於私於家於國都是好事。我2003年從蘇北縣城辭去公職,當時那簡直就是駭人聽聞,害的我爹和老丈人愁容滿面哀聲嘆氣,害的我娘和丈母孃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我到蘇州後第4年才開始有像樣點的收入,又過了8年車貸房貸全部還清,我現在生活工作在美麗的蘇州工業園區,感覺美滋滋的,你要不要學學我?但是想想剛下海那幾年,還真是後怕,幾番崩潰幾度抑鬱,沒想過後悔,只是做好了曝屍荒野的準備。


老董說2019


我在國企,跟你差不多,以前我有你的這種想法。你在四線城市體制內年薪12萬,不要走,穩住,不管你能不能升職,至少穩定,如果你有門路,有時間就去弄個副業,如果副業真的可以做的有聲有色,那就在考慮換工作。我一個同學,在瀋陽國企工作,他工資也不高,到手平均5000的樣子啊,他跟他老婆弄個副業,具體我也沒問,現在開著保時捷上班,一天都工資可能都不夠他開車油費的,但是他沒有辭職,因為穩定,外面的工作行情好就大賺一筆,不好的話,還有單位的工資,至少餓不死。

不過我身邊也有在體制內辭職了下海經商的,他們都是有關係的,什麼親叔叔,親兄弟這種,已經做起來了,他才過去的,你要是打算靠自己,那就別想了,還是老老實實工作吧。。


優秀青年編號動動拐


我的建議是,先生存再發展,如果你真的想要放棄,那麼起碼要保證你辭掉工作後,家庭經濟問題不會受到威脅。

辭職,也需要具備“備胎思維”

我有一個朋友,在一個國企上班,工資福利待遇還不錯,但是呢,它並不滿足它的現狀,而且剛好趕上了互聯網創業的浪潮,於是他牙一咬,就辭職下海創業了。

可是拼搏了三年,把自己之前所賺的錢都花光了,自己的公司也虧損了,實在堅持不下去了,於是又重新找了份工作,上起了班。

這是個悲傷的故事,但是呢,每天都在發生。

在跟我的學員講談判的時候,我經常講,你去談判,要有一個備胎思維。

什麼意思呢?簡單說就是,你在跟對方談判的時候,你要設想一個最壞的選擇,如果說對方不能滿足你的條件,那麼你有沒有更好的選擇,有沒有第二選擇,有沒有第三選擇,這個呢就叫備胎思維。

同樣的,你想要辭職沒有問題,那麼辭職後你有沒有一個更好的選擇,有沒有一個更合適的崗位?這是你需要考慮的!

千萬不要覺得創業很簡單,很多事情你不去做你永遠不知道,當你去做的時候會發生什麼,當然你也不要因為沒做過就害怕,你需要做的是,審視一下自己目前的狀態,衡量一下自己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如果說你辭職後,有更好的工作崗位,福利待遇會比這個更好,那麼你可以馬上辭職,或者說,你辭職後去下海做生意,這方面你已經考究很久了,風險把控的也比較小,那麼你也可以辭職去創業。

如果你只是一時興起,感覺這樣下去會比較迷茫,一時衝動做出這個決定,那我勸你三思。

衡量一下當前的工作是否還有上升空間,培養自己的可遷移能力

你現在月薪6500,可以維持家庭開支,那麼你下一步要想的是:你當前的職位,你當前的工作是否還有上升空間,你能不能夠通過提升自己的實力提升自己的價值,繼續往前走?公司能不能給你更大的舞臺?

如果說你的工作還有著很大的上升空間,那麼你就沒必要辭職,你只需要把自己的實力往上提,讓領導更加看好你。這樣你的經濟收入也會更加的豐厚,目前所遭遇的困惑和危機呢,也會一併解除。

如果說,你的工作已經碰到了天花板,公司的發展前景也有限,那麼我的建議是,你可以先穩住神兒,然後呢不斷的培養自己的可遷移能力。

什麼叫做可遷移能力呢?簡單說就是,你在這裡可以做,換一個行業,換一個崗位依然能夠發發揮價值的能力!

就好比一個廚師,他會做菜會烹飪,那麼這個是它的基礎專業能力,那麼在這個飯店工作的時候,他學會了後廚的管理、人際關係等等,這個就叫做可遷移能力。

所以說,如果你有了辭職的打算,你就需要不斷的聚焦自己的可遷移能力,不斷的提升它,這樣不管你跨度到任何一個行業,或者說其他的職位,你都可以馬上上手,馬上發揮自己的價值,不至於辭職後,無人問津!

先生存,再發展,穩步前進!

另外我要說明的一點是,工作和創業,其實並沒有很明顯的界限,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可以在工作的時候就開始籌備你的創業事項。

比如你提到你想要下海做生意對不對?那麼你可以在工作的閒暇時間你就去考察市場,你就去請教別人,你就去考核項目,你可以利用空閒時間先把這個生意項目做一個整體的評估,到底可行還是不可行?

你也可以在工作的時候,就開始小規模的測試你的生意,如果說你的生意確實可行,開始了收益,並且穩定下來之後,那麼你就可以放棄你的工作。

這個呢,就叫做先生存再發展,面對現在這麼嚴峻的競爭環境,如果說你一下子就辭職去創業,如果說虧損了,對於一個有家庭的人來說就是一場災難,所以說我們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創業,把風險把控到最低,這才是最明智的。

作者 :王心傲,《銷售局》系列書籍作者,職場老司機,成長型學習博主、nlp、心理學、權謀學研習者,喜歡讀書、寫作。寫走心的成長感悟、實用的職場分享、暗黑的操控策略,幫助你逆襲人生,歡迎關注我。

王心傲


4線城市有這收入應該過得挺滋潤的啊!我大學同學江門恩平的,在江門蓬江區買了房,算3線城市吧,房價也就5000-6000,個人年收入12萬買房買車都不是問題,還是4線城市!樓主這小心靈真脆弱,巨嬰太可怕了。


Callme小敏哥327


生活永遠都是如此: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

但作為一個既在體制內待過,又在私營企業幹著,還即將創業的人,我想奉勸你,如果因為工資收入不夠,不要莽撞辭職下海創業。

創業的方式很多種,不一定要全職做

首先創業的方式很多種,不一定要全職做。

你可以投資,可以兼職,可以合夥,多種形式開啟新的一個業務板塊。事業有所起色,離職也不遲;事業沒起色,還有體制內的工作保底。

創業什麼時候都能進行,可以允許多次嘗試。但體制內的這份工作,你應該比誰都清楚,一旦你放棄了,再回頭沒有一絲可能性。

因為編制不會因為你回頭,重新給到你,這種單位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你只要離開,分分鐘有人頂替你的位置。

下海的風險你要想清楚

一般人下海,要麼有錢,要麼有資源,要麼有技術,要麼懂企業運營。


而你,有什麼呢,從題主提問來看,【錢】、【技術】肯定是沒有的,至於【管理】,體制內管理方式,對於創業沒有任何幫助;最後說到【資源】,如果你有,就不會這麼猶豫,說明也沒有。

在沒有足夠資本,資源,技術的情況下,選擇辭職創業,從哪個方面來看,都不是明智的選擇。

如果說常人下海,是打有準備之戰,但題主你的想法,更像賭命,輸了,則輸掉一切。

你應該清楚,你下海是想改善生活的,而不是把整個家庭和自己都置於巨大風險之中,這樣選擇,和賭徒有什麼區別呢?

總結

  • 先兼職開始做些事情,方是正途。

  • 多攢點【資源】,積累些【人脈】,在低風險情況下,開始嘗試。

  • 不要輕易辭職,離開體制!不要輕易辭職,離開體制!不要輕易辭職,離開體制!重要的事說三遍。


鵬君的職場江湖


身處職場不得已,一換工作傷不起。在沒有確定能夠拿到更高薪資的時候,不建議放棄體制內工作。

俗話說:“力有不逮,則毋為而不為之事。”在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改變現狀的情況下,不建議去盲目改變。現實中太多人站在體制內抱著鐵飯碗,卻對外面花花世界充滿嚮往,殊不知外表的光鮮亮麗下,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辛酸。

我們不妨看下倆者對比,看看有哪些差距。

1.四線城市的薪資水平暫且不說有沒有體制內高,獨獨一個福利待遇就不是私企可以比擬的。

2.對於節假日休息日安排,一些大型企業還好,多數私企往往是加班或者調休,996時常有。雖然體制內也有加班,但是和私企相比較,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3.相對於體制內的鐵飯碗,私企並不是想象的那麼好,每年大量的私企面臨著入不敷出、破產、倒閉等情況,身為勞動者往往面臨著隨時走人的情況。

而且在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特意向我堂哥(我堂哥也是體制內的)諮詢了一下體制內的薪資水平。

他告訴我如果在南方四線城市,體制內年薪12萬,也是很不錯的收入了,再加上體制內的各種福利待遇,絕對秒掉一大批人。如果是偏僻的四線城市,這個薪資水平也應該是個基層小幹部了吧。

而權衡自己是否應該離開體制內,我個人認為不應該是體制內與外界機會誘惑的比較,而是對自我資源和個人能力的清晰定位,以及對將來生活狀態的期望。而且從中也可以看出你目前的個人壓力較大,且不甘心安於現狀,是個比較有想法的人。但是與未來的不確定因素相比較,我個人更加傾向於你先暫時先安於現狀,等待來日有合適的機會,再另行謀算。

有人曾這樣說:小雞總是羨慕小鳥能夠自由自在的在天空中飛翔,有一天小雞站在懸崖邊上,呼哧著翅膀跳了下去。可是到了空中,小雞無論如何煽動翅膀,就是飛不起來。在無法掌握主動權的空中,小雞最終的結果就是直線墜落,血肉模糊。

況且我不知道你個人是否結婚生子,上面是否還有老人需要贍養呢。身為人子、人夫往往有太多的無奈。一定要分析清楚自身條件和家庭情況,才能做到更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