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场景孩子易被“拐走”,不是“梅姨”太厉害,而是父母太粗心

长久以来,儿童拐卖一直是所有人听了都会心惊胆战的话题,丢失了孩子,父母要难过痛苦一辈子。虽然社会治安已经越来越好,但有些不法分子依然在找机会作案。

拐卖儿童其中有很高的利润,以至于让这些人贩子丢掉良心也要做这种肮脏的行为。看着大街上的寻人启事,都能想到孩子的父母有多么焦急,无助。

就在11月18号的时候,朋友圈网络上刷爆的消息就是一张“梅姨”的画像。这位“梅姨”涉嫌了9起儿童拐卖事件。现在2名孩子已经被找回。但其中一位孩子的父亲因为忍受不了失去孩子的痛苦已经自杀,他的母亲也已经改嫁。而嫌疑人却在拿着不法之财,逍遥法外。

6种场景孩子易被“拐走”,不是“梅姨”太厉害,而是父母太粗心

有时我们在逛商城时就能听到广播“某某小朋友的家长,请到广播台来接你的孩子”这时飞奔走过的就是那孩子的父母,母亲脸上挂着泪痕,父亲脸色发青,都是满脸焦急。

听说是母亲要去试衣服,让父亲看着孩子,但是父亲看了几眼手机,等抬头孩子就不在身边了。

6种场景孩子易被“拐走”,不是“梅姨”太厉害,而是父母太粗心

孩子要是真的丢了,那一定会是每个家庭的噩梦

哪些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丢孩子呢?

1. 玩手机

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活泼好动的性格,容易被好看好玩的事物吸引。孩子这时也是缺少专注力的时期,没法一边看着其他的新鲜事物,一般还看着父母。孩子不注意父母,但是父母不能不注意孩子啊。但一些父母就在带孩子的情况下玩手机,孩子什么时候走丢都不知道。

6种场景孩子易被“拐走”,不是“梅姨”太厉害,而是父母太粗心

2. 想要教育孩子从而吓唬他

有的家长想要通过实践来告诉孩子,不要走丢小心人贩子。从而父母假装孩子走丢,找不到孩子。就在父母忙别的事情准备的时候,孩子真的不见了。教育我们可以理解,但孩子的应急能力还是很弱的。

想要靠实际的练习是不可取的

3. 父母吵架

在小学时很多人总能接到老师的电话,询问是否见到过某个同学。这个同学她很晚都没有回家。后来据说是因为父母吵架,孩子不能忍受,自己出去了。

孩子跟着流浪汉在一起,还有一些不好的人在她身边转悠。等找到这位同学的时候,她已经吓的不说话了。

6种场景孩子易被“拐走”,不是“梅姨”太厉害,而是父母太粗心

从此变得胆小,长大后也不敢一个人走路。要是孩子还没上小学就走丢了,那么一定会更加没有自救能力。后果很难想象。

4. 孩子单独上厕所

据统计,带孩子上厕所时走失的几率是很大的。要是遇到妈妈带着男孩爸爸带着女孩单独出门,去厕所就是相当的不方便了。这个时候父母会让孩子在厕所门口等自己。时间稍晚一长,孩子可能就会跑不见了。

6种场景孩子易被“拐走”,不是“梅姨”太厉害,而是父母太粗心

5. 父母取钱,过安检单独结账

这些情况都是父母没办法注意到孩子,但是孩子却会乱跑。之前有听说,老人在银行取钱,但孩子在外边乱跑,就这么一小会时间孩子就被车撞伤了。在这样精力分配不过来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拉近孩子的手。

6. 在公园游乐场或者人多的场所

各种节假日来临的时候,父母都喜欢带着孩子出气玩,或者去景区旅游。有的孩子是自己调皮跟不紧大人,有的孩子是个子低,淹没在人群里看不到。

父母带孩子出去最好给孩子穿鲜艳一点 的衣服,佩戴儿童手表,定位等等。可不要因为大意开开心心的游玩变成一场恐慌。

6种场景孩子易被“拐走”,不是“梅姨”太厉害,而是父母太粗心

如何防止孩子被拐骗?

1. 要让孩子背熟父母的电话要记住家庭住,在孩子能说话的时候,就要孩子记住城市 ,小区名字,父母的姓名。要让孩子知道拨打110报警求救的电话,从小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

2. 不管在何种情况都不要向陌生人透露孩子的信息,也不要给认识不久的朋友照看。不要在孩子的背上包里贴着孩子的名字,人贩子会从这些信息骗取孩子的信任。

3. 父母一定要经常提醒孩子防范陌生人,不要轻信陌生人说的话,不要请陌生人带路,不能吃喝陌生人的食物糖果饮料。但不止这么说就可以了,要告诉孩子不管陌生人说什么都不要跟着他们走,除非家长同意。

6种场景孩子易被“拐走”,不是“梅姨”太厉害,而是父母太粗心

4. 还有一直儿童拐卖是一种暴力抢夺孩子的方法,人贩子会慢慢靠近孩子和大人,突然将孩子抱起放进面包车里或者摩托车上。快速飞驰而去。当家人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了。

5. 多给孩子讲一些被拐卖的案例已经安全措施,教会孩子怎样辨别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并且跟孩子约定一个特殊秘密的口令,如果是陌生人来接孩子就不要轻易相信。

家长要从小告诉孩子如何自救,遇到危险要冷静,学会求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