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一残疾养殖户主动配合治水后的“困局”

黄岩一残疾养殖户主动配合治水后的“困局”

奶牛场拆迁后,周文伟赋闲至今。

昨天,家里人不在,周文伟一个人在家,他双脚残疾,只能坐轮椅。

周文伟家在黄岩江口街道山下郎村,原本有家奶牛场,几年前奶牛场被征迁以后,就一直赋闲在家。

“当时在政府协调下,我买下了村里11亩左右的土地。”周文伟说,当时每亩土地15万多元,准备创办一家康复托养机构,但是规划未能审批下来,时至今日,这块地又要被政府征迁,但是给的补偿标准却是每亩8万多元。

响应政府号召,拆迁奶牛场

周文伟小时候因故高位截瘫,二级重度残疾。

1999年,在当地残联等部门的帮助下,周文伟创办了永伟奶牛场。

“我很感激给我帮助的人,那时候我觉得自己不再是家庭与社会的负担。”周文伟说,实现了自主创业,他很珍惜。

经过10多年的经营,他的奶牛场在当地也有了一点名气,有着稳定的经济效益。

2011年,台州开始铁腕治水。

根据东官河整治工作的统一部署,包括周文伟的奶牛场在内,共有3家养殖场被要求关停。为配合整治,从接到通知起,周文伟就以低廉的价格将奶牛陆续卖掉,并关停奶牛场。

“那时候我提出想要创办一个残疾人康复抚养中心。”周文伟说,他想再创业。

考虑到周文伟是残疾人,也是全市残疾人自强创业的典范。2012年4月,黄岩区政府召开协调会议,拟同意在江口街道山下郎村选择一块土地用作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建设。

当时,周文伟作为身残志不残的典型,全市相关媒体对其曾作正面宣传。

“在黄岩区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我前后在村里买下了11亩左右的地。”周文伟说,但由于黄岩的规划有变动,残疾人康复抚养中心无法落地。

2016年,内环快速路项目建设推进到山下郎地块,周文伟的奶牛场被征迁。

“我再次提出落实残疾人康复抚养中心项目。”周文伟说,当时黄岩区政府开会确定用江口街道太阳新村的一处地块来置换他在山下郎村的11亩土地。

可是这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江口街道:难以原价补偿,只能从其他方面考虑补偿

“现在我的地块又被调整为拆迁安置区。”周文伟说,他购买这11亩土地的时候,价格是每亩15万元,另外给了村里每亩5000元的抽成。如今东官河整治拆迁,给他的土地补偿价格却是每亩8.2万元左右。

周文伟说,这个价格差距太大,前后相差快一半,他很难同意。

为此,他再次向黄岩区政府反映此事。今年7月9日,黄岩区政府针对周文伟的征迁历史遗留问题相关事项开了一个协调会,并有一份专题会议纪要。

黄岩区司法局、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江口街道办事处等都参与了会议。

会议明确,东官河整治拆迁安置房涉及到的周文伟11亩左右的土地,按照区片价予以补偿,村里提取的每亩5000元的款项也返还给周文伟,另外由江口街道办事处酌情给予适当补偿。

会议还同意,在黄岩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小微园区内安排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左右,在符合入园条件的前提下,按政府指导价优先出让或租赁给周文伟。

黄岩江口街道办事处城建办陈彩正负责联系山下郎村,他解释,那片区块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就是每亩8.2万元左右,他们也很难破例给周文伟原购买价的补偿标准。“如果给他例外,其他地块的工作就无法开展了,只能从其他方面考虑补偿。”

“矛盾的焦点就是价格。”陈彩正说,但是会议纪要提出的江口街道办事处给予适当补偿,这个补偿的标准还未确定。小微园区尚在建设,也很难确定什么时间哪个区块出让给周文伟,这都需要相关部门一起协商。

陈彩正说,他们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也很为难。

目前,东官河整治拆迁安置房项目设计的地块已经平整完毕,正在进入建设阶段。

“我不可能去阻止安置房建设,毕竟也是村民居住的。街道办事处的补偿标准,还有小微园区这些不确定因素,也是我最为顾虑的,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真正落实。”周文伟坐在轮椅上,一个人看着门外,他家离安置房项目并不太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