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丰邑的雍齿背叛刘邦,可胜利后,为何雍齿封侯丰邑受罚?

守丰邑的雍齿背叛刘邦,可胜利后,为何雍齿封侯丰邑受罚?

守丰邑的雍齿背叛刘邦,可胜利后,为何雍齿封侯丰邑受罚?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斯时,刘邦怂恿家乡民众,杀了沛县县令,自立为沛公。他纠集了二三千人,作为起义部队,以家乡沛县的丰邑为根据地,开始打击秦军,结果,秦朝泗川郡的部队包围了丰邑,围了两天,刘邦只得出城交战,没想到,把秦军打的大败而逃,于是,任命老乡雍齿,守卫丰邑,自己带兵向北追击逃兵,抵达薛县后,将泗川郡的郡守抓获杀掉。这一仗,是刘邦起义后的第一仗,对刘邦及其集团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使刘邦名声大震。

因丰邑隶属魏国,魏国便派人来索取,扬言如果不交出丰邑,就要屠城。雍齿是当地豪强,本来就没打算跟随刘邦,结果,立即反叛投靠了魏国。刘邦很生气,带兵攻打丰邑,又没打下,无奈退回沛县。刘邦痛恨雍齿的背叛,更痛恨自己家乡人对他的背叛,连恨加气,病倒了。从此,刘邦对自己的家乡便增加了几分的恼恨。

后来,靠着项梁的支持,刘邦夺回了丰邑。

刘邦平定天下后,开好了“秋后算帐”,既:免除沛县世世代代的赋税和徭役,但沛县所属的丰邑,却因以前的背叛,被剥夺了这种特权,刘邦还想惩治罪魁祸首雍齿,张良进言说,不仅不能治罪反而应封他为侯,这样,可以安定人心,结果,雍齿首先被封为什邡肃侯。看到雍齿这样的人都被封了侯,众将士的心顿时稳定下来,汉朝从此一统江山。

十二年后,刘邦重返沛县,与父老乡亲纵情畅饮,留下了著名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十多天后,刘邦欲动身回京,沛县的百姓苦苦挽留,又住了三日。临走时,沛县全城出动相送,一起跪倒尘埃,求刘邦也免除丰邑的赋税和徭役,他们说:“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意思是说,沛县有幸得以免除赋税和徭役,但丰邑却没有免除,望陛下可怜他们。刘邦说:“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意思是,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怎么能忘呢,只是因为当初他们跟着雍齿反叛我,才落得这样下场。在父老乡亲们的再三恳求下,刘邦才答应免除丰邑的赋税和徭役。

据《史记》记载,刘邦出生沛县丰邑中阳里村,自幼家境贫寒,穷困潦倒,长大后游手好闲,常常靠别人的资助生活,兄弟朋友饮酒作乐,他从不买单。他喜酒好色,喝酒从不给钱,醉了就睡在人家店中,醒酒后继续吃喝,店老板敢怒不敢言。

刘邦没成家前,就与别的女人私通(大儿子刘肥就是私生子),成家后,又与很多女子野合,始乱终弃,不能有始有终。正因为家乡人民太了解刘邦,对其知根知底,雍齿也认为,平民出身的刘邦不可能有大作为。丰邑人在内外交困和魏国的威逼利诱之下,没有站稳立场,做出了背叛行为,因此受到了惩罚,品尝了因立场不坚定,和一时“站错队”,自酿的苦酒。可是,丰邑人民何尝不是战争的受害者呢?

如今,沛县和丰邑已经成为两个独立的县,丰邑既现在的丰县,丰县的独立是否与当时的背叛行为有关,已无从考证,但丰县与沛县争夺刘邦故里,最终丰县败北,不知是否也与此有关。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