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清官來斷家務事

歡迎閣下來到詩詞歌賦匯!(聊齋故事第041期)

本期文章中我們來說一說蒲松齡老先生著作《聊齋志異》中的一則小故事。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句俗語,叫“清官難斷家務事”。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再清正、廉明的縣官,都無法審理家庭中的瑣碎之事。

不過,事情可沒有絕對的啊!在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聊齋志異》中就記載了這麼一則小故事:一位秉公職守的嚴官,還真就斷了一件“家務事”的案子,成功挽救了一個家庭。

那麼大家就跟隨筆者一起來欣賞一下蒲松齡筆下的這則小故事吧!

聊齋故事:清官來斷家務事

話說在過去的青州,有一位監生,年齡約有50歲左右,膝下有一小女,長相倒是俊俏,只是性子有些頑劣。

有一天,一個道士閒遊來到鎮子上。這位監生老者便將道士請進家門,要給自己的女兒看看運勢。

喝過茶水,女兒便進了廳堂。道士仔細端詳一番,又和那姑娘閒聊了幾句,於是便小聲對那老者說道:“您這女兒生得倒是俊俏,不過就是性子暴戾,如果不加以改正,恐怕日後會吃官司,您這監生的功名也會名譽掃地啊!”

老者聽後一愣,好端端的一個小姑娘怎麼會吃官司呢?況且老者從小看她長大,她雖性子烈,但可不是犯法之人啊!

“你這道士,真是信口雌黃!我家姑娘端莊有禮,怎會如惡人一般吃官司?一派胡言!”說著老者便讓侍從送客。

那道士連連嘆氣,出了門口還囑咐那老者說,一定要讓女兒的性子改一改。老者不悅,遂命人將道士趕出。

鎮子上有一個太學生,名叫李某。一直單身,於是便有媒人撮合。老者也覺得二人般配,便將女兒嫁給了李某。

婚後李某可就遭殃了!

這個外表看上去俊俏無比的姑娘,性子可不是一般的暴戾。侍女伺候得不到位,她便開口大罵,就連丈夫李某哪句話說錯了,她也不分場合張口就罵。

李某畢竟是太學生,素養還是很高的,面對妻子的“疾風暴雨”他總是忍耐著。

不過民間不是還有一句老話嘛,叫“狗急了跳牆”,更何況人呢!

又是一日,這兩口子又因為家庭瑣事吵起來了。起初太學生李某一個勁兒地容忍,可妻子卻變本加厲,不僅罵聲連連,最後竟對李某動起了手腳。

這讓李某忍無可忍!

聊齋故事:清官來斷家務事

他好歹是個太學生,怎娶了如此霸道的潑婦?如此忍受屈辱,男人的尊嚴何在?

於是,太學生便使出了大招,諸君且看:

“你這女子怎如此不知好歹?我委身勸你,你卻對我辱罵、動手。既然如此,我這就去報官!讓大人來評理!”說著太學生氣沖沖地走了。

他一氣之下寫了個狀子,交給了衙門。

衙門的縣官為人清正、廉明,是一位嚴官。他一見狀子,便要開堂審問。

這事傳到了老者耳朵裡,他立馬上下打點,想要那縣官撤了審訊。可這縣官素有“小包拯”之稱,他將老者送來的財物盡數退回,還回贈了一句話“錢不是萬能的,在我這不好使!”

老者看後無奈,便找去找女婿。那太學生氣也消了,也覺得此事有些過了,便上書縣官,想要撤了這訴狀。縣官看後同樣將這個請求打了回來,並回了兩句話,

第一句是“自古女子須賢惠,無禮小女需嚴懲!”;

第二句是“公堂之事,豈非兒戲!”

太學生看後也是無奈。

聊齋故事:清官來斷家務事

第三日,那女子被傳上公堂,在這位清官的嚴厲審訊和教育之下,女子邊哭邊承認著錯誤。她一再請求大人從輕判處,以後定會改掉這壞脾氣,與丈夫好生過日子。

這位清官下令:此女生性頑劣,拉下去杖打三十大板。望你以此為戒,以後好好持家!

女子雖捱了一頓暴揍,但自此她整個人都變了,倆人幸福地過起了小日子……

“清官來斷家務事”,清官成功地斷了一件“家務事”,雖然做法有些殘忍,但畢竟讓女子吸取了教訓,成功挽救了一個家庭。

您說,這清官的做法對還是不對呢?

聊齋故事:清官來斷家務事

文中故事取材於蒲松齡老先生所寫的短篇小說《聊齋志異》,開頭和結尾同是作者原創心得,目的是藉故事來明事理!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感謝大家的支持!

文中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也煩請大家動動小手幫忙點贊、收藏、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