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對“東三郡”的得而復失和後續計劃

蜀漢對“東三郡”的得而復失和後續計劃

劉備集團原先制定的計劃是從益州和荊州,具體一點就是從漢中和襄陽出兵,一路進取關中,一路進取宛、洛。而在“荊州之戰”之後,關羽不僅沒能拿下襄陽這個出兵的跳板,南郡也丟失了,等於說劉備集團失去了從東邊出川的機會。諸葛亮只剩下漢中這塊基地,北伐的事業進行得也很不順利。其實漢中不僅可以向北進入隴右或者關中,還可以向東進軍襄陽。不過在這中間隔著一塊地方,就是所謂的“東三郡”。劉備一度取得過“東三郡”,但很快就失去了。後面蜀漢也對“東三郡”有過意向。下面小編就來說一說這件事。

蜀漢對“東三郡”的得而復失和後續計劃

所謂“東三郡”和“東三郡”在東漢末年的壞境

所謂的“東三郡”,就是在漢中郡以東的房陵、上庸、西城三個郡。其實在東漢時期,並沒有這三個郡,它們都同屬於漢中這一個郡。不過到了東漢末年,漢中郡就被拆分出來這些小郡。其中西城和上庸的拆分應該是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的時候,曹操擊敗張魯,對漢中郡重新劃分;而房陵郡的產生時間小編找不到資料,肯定也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之前。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分漢中之安陽、西城為西城郡,置太守;分錫、上庸郡,置都尉。”

蜀漢對“東三郡”的得而復失和後續計劃

我們所熟知的漢中郡,上面有秦嶺,下面有大巴山,本身是處於中間的一塊平原地區。而從漢中郡劃分出去的“東三郡”,卻沒有這樣優厚的地理環境,周圍都是山脈。這就使得“東三郡”成為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也容易產生在當地有相當影響力的豪強。比如說貫穿很長一段歷史的申耽、申儀兄弟。在張魯割據漢中自立的時候,申耽、申儀兄弟就在“東三郡”活動。由於地理環境以及劉璋的威脅,張魯沒辦法吃掉申氏兄弟,控制“東三郡”,不過申氏兄弟畢竟實力有限,他們和張魯的關係很不錯,根據小編的猜測,應該是向張魯有過示好甚至歸服;等到曹操攻取漢中以後,申耽又向曹操歸服,成為上庸太守。總而言之,申氏兄弟這樣的豪強實力不夠,在本地又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他們只能向漢中的統治者歸服,但統治者為了安撫他們起見,也會將他們留在“東三郡”,繼續發揮自己的影響,也不至於促成太大的矛盾。

蜀漢對“東三郡”的得而復失和後續計劃

《魏略》:“初在西平、上庸間聚眾數千家,後與張魯通,又遣使詣曹公。”

蜀漢對“東三郡”的得而復失和後續計劃

劉備集團對“東三郡”得而復失

在建安二十四年,經過曠日持久的“漢中之戰”,劉備終於奪取了漢中,保護了益州,也得到了進攻關中的前沿基地。那麼下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江陵以北的襄陽。為了配合關羽進攻襄陽的後續計劃,當然也有可能是有便宜白佔誰不佔,劉備取得漢中後,馬上就對“東三郡”用兵。

蜀漢對“東三郡”的得而復失和後續計劃

首先發動進攻的是位於秭歸的劉璋降將(也是劉璋勢力的二五仔之一)的孟達,這支部隊應該有四千人,也是孟達從益州帶出來的舊部。孟達很順利攻取房陵郡,還殺了房陵太守蒯祺,也就是諸葛亮的姐夫。前面小編也提到了,“東三郡”這個地方比較封閉,何況孟達是一個劉璋和劉備還沒發生衝突就歸附的二五仔,劉備對孟達也未必放心。於是劉備就派自己的義子劉封到“東三郡”節制孟達,加強對“東三郡”的控制。

蜀漢對“東三郡”的得而復失和後續計劃

劉封入“東三郡”是從漢中平原沿漢水到上庸,那麼可見這個時候西城郡應該已經在劉備的控制之下,且劉封應該有一部分兵力。劉封和孟達一同進攻上庸郡,申耽、申儀這樣的牆頭草也沒做什麼抵抗就投降劉備了。申耽還把家眷和宗族都送到成都,體現了他這次投降的決心,也有可能是劉備要求的。劉備對申氏兄弟也釋放了善意,讓申耽做上庸太守,讓申儀做西城太守,還是在“東三郡”這片混。

《三國志·蜀書·劉封傳》:“劉璋遣扶風孟達副法正,各將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達並領其眾。”

《三國志·蜀書·劉封傳》:“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

劉備派劉封制衡孟達,意味著劉封和孟達之間天然就存在矛盾;劉封性格剛猛,沒有處理好與孟達之間的關係,更擴大了這種矛盾。於是二者的關係就破裂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在“漢中之戰”後,關羽立刻發動了“襄樊之戰”,並且要求劉封、孟達從“東三郡”出兵配合自己圍攻襄、樊。可是這個時候劉封和孟達剛控制“東三郡”,不敢輕易脫身,就耽誤了這個戰機。後來關羽覆敗,孟達害怕劉備遷怒於自己,又與劉封不合,就帶著自己的部曲(可能就是那四千益州舊部)投奔曹丕去了。

蜀漢對“東三郡”的得而復失和後續計劃

《三國志·蜀書·劉封傳》:“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關羽的覆敗以及孟達的叛變,讓劉備對“東三郡”的控制變得岌岌可危。荊州丟失,劉備集團被堵在益州,那麼“東三郡”直接面臨著曹魏甚至東吳的的威脅。陸遜就打到過房陵郡;另一方面,孟達帶著自己的部曲投奔曹魏,“東三郡”的守備也變得薄弱一些。在這種情況下,曹丕派夏侯尚、徐晃、孟達進攻上庸。申儀也發生叛變,呼應夏侯尚的攻勢。申耽沒有辦法,也只好投降曹魏。於是“東三郡”易手,曹丕將房陵郡、上庸郡、西城郡合為新城郡,孟達成為新城太守。後來在黃初二年(即公元221年),曹丕又從新城分出魏興郡(原西城郡),以主動投誠的申儀為魏興太守。於是“東三郡”被分為魏興、新城兩郡,不過為了方便,小編下面還是稱之為“東三郡”。

蜀漢對“東三郡”的得而復失和後續計劃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又攻房陵太守鄧輔。”

《三國志·魏書·夏侯尚傳》:“遂勒諸軍擊破上庸,平三郡九縣。”

《三國志·魏書·徐晃傳》:“與夏侯尚討劉備於上庸,破之。”

《三國志·蜀書·劉封傳》:“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為新城郡,以達領新城太守……儀魏興太守。”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五》:“東漢末,置西城郡。曹魏改為魏興郡。”

《華陽國志·漢中志》:“黃初二年,文帝轉儀為魏興太守。”

蜀漢對“東三郡”的得而復失和後續計劃

蜀漢對“東三郡”的後續計劃

失去荊州之後,“東三郡”的價值變得沒有那麼大了,自然也不是諸葛亮等人的主要進攻目標。不過由於孟達的存在,諸葛亮還是對“東三郡”動了心思。隨著曹丕、夏侯尚等人去世,孟達在曹魏非常孤立,又與魏興太守申儀不合,於是他的態度就在蜀漢和曹魏之間曖昧不清。諸葛亮在開展北伐事業之前,就希望拉攏孟達,將“東三郡”重新控制起來。不過諸葛亮將消息洩露出去,司馬懿的速度又足夠快,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消滅了孟達,將孟達的叛變扼殺在搖籃裡。

《晉書·宣帝紀》:“亮欲促其事……因漏洩其謀……(司馬懿)八日到其城下……旬有六日……斬達。”

蜀漢對“東三郡”的得而復失和後續計劃

後來諸葛亮去世,蔣琬繼承了他的地位(大將軍錄尚書事)和北伐事業。從秦嶺北伐對於蜀漢軍隊的後勤補給是一個大問題,於是蔣琬就想沿漢水進攻“東三郡”,因為有水路運輸,加上順流而下,方便蜀漢的進攻;如果蔣琬能成功取得“東三郡”,就可以繼續對襄陽用兵,完成《隆中對》的後續步驟,還可以與東吳更緊密地聯合進攻。

《三國志·蜀書·蔣琬傳》:“乃多作舟船,欲由漢,沔襲魏興、上庸。”

不過這個計劃終究沒有實行,一方面是蔣琬的身體原因,一方面由漢中進攻“東三郡”進攻方便,撤退卻困難,風險太大,也遭到了蜀漢群臣的反對。所以蔣琬只能妥協,放棄這個計劃。後面的費禕和姜維一個不願意北伐;一個一心進攻隴右,“東三郡”也與蜀漢政權無援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晉書》、《讀史方輿紀要》、《華陽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