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因資金斷裂瀕臨倒閉的全時,現在怎樣了?

一年前因資金斷裂瀕臨倒閉的全時,現在怎樣了?

去年末因資金問題臨近倒閉的本土便利店品牌全時已經重獲新生。最近,小編髮現家樓下全時便利店已經悄然的恢復營業了。門店裡的零食、水飲、快餐、鮮食等商品都已經擺滿了貨架。不僅如此,小編最近還經常收到全時官微的推送,就在這兩天,全時還接連開出了新的門店。

一年前因資金斷裂瀕臨倒閉的全時,現在怎樣了?

一年前因資金斷裂瀕臨倒閉的全時,現在怎樣了?

趙馳/攝

小編從新股東山海藍圖方面瞭解到,“新股東”山海藍圖購買全時資產以後,在運營戰略和人員架構上已經做出調整,目前穩定經營,未來不排除向其他區域進行拓展。

一年多前,全時便利店因為母公司“復華商業”資金問題,部分門店都出現了缺貨的現象,貨架好長時間都是空置的。曾經一度讓小編認為全時即將要倒閉了。

隨後傳出了物美、蘇寧、雀巢等零售商都要收購全時的新聞。在今年1月,全時華東、重慶兩地共94家便利店轉手羅森。“北京全時便利”、“天津全時便利”、“成都全時便利”三個微信公眾號也完成微信認證,背後接盤者“山海藍圖”終於浮出水面。

小編了解到,山海藍圖在2018年末才剛剛註冊成立,其實是一家做快消品的公司,股東均為廈門銀鷺集團的創始股東,後又創立山圖酒業,主營法國原瓶進口的葡萄酒。

一家賣酒的公司為什麼要來做便利店?

山海藍圖相關負責人告訴小編,做快消品的企業其實都有終端情結,比如說統一與7-11,康師傅與全家。

然而,在專家看來,便利店是未來非常重要的服務終端,這也是大家紛紛爭奪這一市場的原因。因為便利店將不僅是傳統的零售渠道,而是可以搭載各種各樣的服務,各個業務可以想象的空間都很大。對於供應商來說,本身經營也面臨著種種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也希望能在渠道端有更多的控制權或話語權,讓自己的產品有更穩定的渠道,同時謀求新的增長點。

一年前因資金斷裂瀕臨倒閉的全時,現在怎樣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近年來,國家接二連三的頒佈鼓勵、支持便利店發展的政策,讓眾多品牌便利店都看到了曙光,紛紛摩拳擦掌,想去擴大自己的“地盤”。

就在前不久,兩大本土品牌好鄰居和便利蜂不約而同釋放出擴張信號。為了加快開店速度,好鄰居首次召開加盟大會,放寬加盟標準吸引加盟商,計劃到2020年年底,增加加盟店200家左右,總店鋪數突破500家。而便利蜂則宣佈全國門店數量已突破1000家。

有專家表示,從市場環境來看,國內便利店的競爭格局目前呈現三種勢力。

一是以7-Eleven、全家、羅森為代表的日資便利店,優勢在於成熟的便利店運營體系及鮮食開發供應鏈,劣勢是對中國國情、文化適應性差,尤其是在中國本土地方小吃的開發上滯後,日式的壽司飯糰並不適應中國;

二是以中石油崑崙好客、中石化易捷、美宜家為代表的本土舊零售便利店,優勢在於深諳中國國情與消費文化,劣勢是管理體系成熟度有待加強;

三是以蘇寧小店、便利蜂等為代表的本土新零售便利店,優勢在於科技驅動業務創新,劣勢在於快速擴張依靠資本輸血且人才體系沉澱不足。

本土便利店品牌的問題在於,管理體系相對薄弱、原創商品及服務開發能力不強,企業信息化與數字化能力不足等。

有專家預測,便利店未來會全面轉向製造型零售業,以原創商品及服務開發作為差異化競爭手段。另外,數字化轉型也會成為零售企業的必答題,便利店企業不應該是單純的實現IT自動化,而是要將人的知識創造能力與IT技術相融合,類似於豐田汽車那樣有人字旁的IT自動化。

趙馳/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