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商銀行原技術保障部總經理 單懷光」跨世紀的戰略工程——中國工商銀行“9991工程”回眸

「中國工商銀行原技術保障部總經理 單懷光」跨世紀的戰略工程——中國工商銀行“9991工程”回眸

工商銀行於1999年9月1日正式啟動數據集中工程,並命名為“9991工程”。無論是工程建設的規模和系統的複雜程度,還是系統建設的投入和建設的週期在工行的電子化建設史上都是罕見的,是工行科技發展過程中的制高點。它為全行推動業務發展,強化內部管理,實現集約化經營和規模效益創造了條件,開創了國內金融界建設超大規模數據處理中心的先河,成為國內金融界相當一個時期的潮流。

跨世紀的大集中

“9991工程”從提出到批准,先後經過近兩年的反覆調研和論證。在北京和上海建立工商銀行的南北兩大中心,以長江和黃河為界,分管長江(含長江流域)以南和黃河(含黃河流域)以北的網點和業務,並實現南北兩大中心互為備份,以建成工行跨世紀的高度集中的電子化體系。因決策時間而得名的“9991”工程的名字曾引起很多人的興趣,有人解釋說“9991”就是“九九歸一”,表示要將多箇中心合併成一個超大規模的計算中心,其實這只是一種巧合,但卻寓意了工行“大集中”工程的全部含義。

按照當時行領導的決策計劃,從1999年9月1日開始,用3到4年的時間,即在2003年前後要全面完成“9991”工程的建設任務。工程的具體目標是要在北京和上海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超大規模的,高度集中的,安全高效的數據處理和控制中心。北京的北方中心要掛接北京、天津等十七個省市分行的網點和業務;上海的南方中心要掛接上海、浙江等十九個省市分行的網點和業務。南北兩大中心的分工要有分有合,要既有各自範圍,又能互為備份,從而建成工商銀行的科學的大集中的電子化體系,實現工商銀行電子化體系建設的最高飛躍,為把工商銀行建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商業銀行創造條件。截止到2002年底,上述任務已基本完成,象徵著“9991”工程的南北兩個現代化的超大規模的數據處理中心已屹立在北京和上海的市郊。截止到2002年底,上述任務已基本完成,象徵著“9991”工程的南北兩個現代化的超大規模的數據處理中心已屹立在北京和上海的市郊。

整合深化集中

20世紀90年代,由於人們的思想觀念、利益關係和對技術瞭解的程度有限,像“9991”工程這樣的“大集中”的觀念不可能一下子就為人們所接受,甚至也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就提出來,而是通過循序漸進的辦法,逐步推進的。工商銀行的“大集中”的路子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1.制定計劃,找準方向。工商銀行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把“科技興行”作為全行工作的基本方針之一,並制定了“七五打基礎,八五上規模,九五電子化”的長期科技發展戰略。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作為全行的“九五”科技發展計劃出來了。仔細研究後發現,如果沒有科學的電子化體系,即使全行的網點100%的都使用了計算機,也不可能有很好的效益,也不能就叫實現了“電子化”。況且當時全行上下大小中心的規模各異,能力差異也很大,機器型號混雜,這樣一來發現了很多問題和弊端。因此,我們需要有一個數據高度集中、中心處理能力很強、網絡覆蓋面很廣的大中型機網絡處理系統。為解決這一問題,經過認真分析後,我們提出了以省分行的大機中心為基礎向省內網點全面延伸的辦法來解決我行電子化的體系問題,即所謂“大機延伸”的方針。

2.狠抓試點,穩步推進。從前面的情況看,“大機延伸”這一方針在制定過程中並未能得到全行有關人員的理解和認可,因此,我們在1996年部署工作的時候,就重點選擇了兩個條件較好的分行,浙江和山東,一個試點儲蓄業務上掛,一個試點對公業務的上掛,待取得經驗後再在全行推廣。

浙江分行首先選擇金華市分行作為全省網點上掛的第一個試點。當時只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將金華包括7個縣市在內的100多個儲蓄所全部上掛到杭州中心來處理。儲蓄所的櫃員的交易響應速度比杭州市的櫃員還要快,效果極佳。山東分行選擇了泰安市分行的對公網點作為上掛省行中心的試點工作也取得了成功。通過浙江等分行的試點工作,我們掌握了“大機延伸”工程中的各種問題,為在其他省分行的全面推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中國工商銀行原技術保障部總經理 單懷光」跨世紀的戰略工程——中國工商銀行“9991工程”回眸

3.乘勝追擊。1997年的下半年,當許多分行對“大機延伸”還在猶豫徘徊,“大機延伸”工程在全行尚未全面推開的時候,總行科技部就開始考慮在延伸完成後全行電子化發展的下一步戰略了。97年12月,我們將這一思想寫成專題報告向總行黨委彙報,並很快得到批覆,要抓緊研究,拿出意見共領導決策。在1998年6月在《中國金融電腦》上以我個人名義發表了一篇題為《大集中是工商銀行集約化經營的必由之路》的文章,對大集中的必要性、可能性、實施步驟和當前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全面闡述,希望以此來統一全行的思想。1999年的2月,以主管科技工作的楊凱生副行長帶隊,對德意志銀行、大通銀行、美洲銀行、安泰保險公司等四家金融企業的大中心進行考察,最終形成一份詳盡考察報告。總行劉廷煥行長在考察報告上批示為:“同意調查組的建議,技術保障部要立即組成專題工作組,在五月底提出《大集中建設方案》和《可行性研究報告》”。歷經五個月的時間,我們又提交了兩份相關報告,邀請了國內多名知名的IT方面的技術專家和學術權威對該方案進行論證,於1999年9月1日開始,工商銀行正式拉開了建設全行“大集中電子化體系”的序幕。

4.搶奪電子化體系建設制高點。由於“9991”工程是一件誰也未成做過的事情,因此,為確保萬無一失,決定同“大機延伸”工程一樣,要先試點後推廣,即要按設計方案先搭模擬系統,進行模擬評估,模擬可行後再正式實施。按照實施大集中的工期,劃分了“四個階段,三大步”。

(1)申請立項階段(1999年6月到9月):主要工作是提交方案的可行性報告,送行長辦公會審批;著手模擬實驗中心的方案設計、設備擴充、建設,並組織項目培訓,組建項目管理組和技術組。

(2)模擬實驗階段(1999年9月到12月):按照大型信息系統工程建設常規,為了對大中心方案進行有效地進一步論證和檢驗,我們建議首先要建立模擬實驗中心(PEL),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各種模擬測試,如對大集中工程應採用的並行系統綜合體技術、遠程拷貝技術、未來系統的自動化操作、系統和數據的管理、網絡劃分故障恢復以及數據備份、性能管理、處理容量設計等多個內容進行模擬實驗,在實驗成功的基礎上再進行工程方案的詳細設計,同時利用模擬環境進行技術培訓。該階段的另一任務是啟動北京、上海主中心的基建。

(3)中心實施階段(2000年1月到2003年6月):完成南北兩大中心基建,進行系統採購、安裝、調試,遷移操作系統,實施通訊帶寬增頻,進行分行業務的集中上掛工作,進行系統採購、安裝、調試,並進行跨域系統綜合體的安裝、實驗,啟動災難備份實驗。

(4)實施災難備份(2003年6月到2003年11月)。採購、安裝和調試災難備份的軟硬件設備,相繼進行北京、上海中心災難備份模擬實驗。對大集中工程的各類技術文檔進行整理、歸檔,作項目技術總結、總體總結、工程評價和總體驗收。大集中工程全面完成。

「中國工商銀行原技術保障部總經理 單懷光」跨世紀的戰略工程——中國工商銀行“9991工程”回眸

在上述四個階段的基礎上,將河北、遼寧等29個主機採用VSE系統的分行業務首先上掛數據中心,然後投產綜合業務系統;其它主機採用OS/390系統的分行先自行投產綜合業務系統,然後上掛數據中心。各管一方,獨立運行的並具備了互為備份能力的南北兩大中心就全面建成了。

值得追憶的幾個問題

1.路線問題。準確地說應叫技術路線問題,它是決定一個單位或一個企業電子化建設方向的大問題。在電子化工作中首先要弄清楚我們要走什麼技術道路。工行的“大機延伸”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如果當時不採用這個方針,工行的電子化工作將必然還在低水平上的重複,更不可能在短期內就能向“大集中”的高度發展。制定一個正確的技術路線固然重要,或者說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有了一個正確路線如果不能很好的貫徹實施,或者遇到一些挫折就放棄了,那也將是極大的遺憾。

2.思想問題。在我行大機延伸工程已完成試點任務,並全面實施階段的時候,城市中心併入區域中心尚未開始。從當時的情況看,在大機延伸和城市中心合併的工程中,主要的問題是人們的思想問題。無論是使用小型機的地市行,還是已具有了大中型機的城市行,甚至連正在使用微機的縣支行,都不願意將自己的中心併入到別人管轄的中心裡去,認為數據由別人管著,不放心,不方便。因此,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請各行的領導能從全行的大局出發,擺正好自己的位置。二要請高層領導給予支持,做好各行的工作,把關係全行的大事堅決地推出去。

3.管理問題。正如前面所講的那樣,“大機延伸”和“9991”工程,無論是其規模,還是其工程量,亦或是它所涉及的面,在工商銀行電子化建設史上都是史無前例的,就是在國際金融界也是為數不多見的。由於這項工程本身的工程量浩大,涉及面廣,週期長,既有技術問題,又有思想問題,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很難保證不出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有許多因素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沒有風險的工程是沒有的。因此,在出了問題的時侯,更需要我們的領導給技術人員撐腰,尤其是高層的領導要能理解工程人員,對工程人員要有足夠的信心,他們一定會有辦法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好的。

4.策略問題。由於我們施行了大機延伸這種高度集中的做法,大量的小型機被我們擯棄在外,我們只需用微機和PC服務器,諸多的小型機廠商和代理商將失去他們做生意的機會,他們會千方百計的攻關,找高層領導說情,有些人為了達到他們的目的,甚至會抵毀我們的做法,給你製造混亂。對此,我們堅定了信念,必需要認識清楚,要能完成這項任務,全行上下都必須要有統一的認識,決不能因外來的影響干擾了我們的方向。

回顧那些年來所走過的歷程,看看工行近年來的發展變化,在工行電子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們果斷地提出走“大機延伸”和“大集中”的技術路線,並不遺餘力地去推動它,實現它,去搶佔工行科技發展道路上的制高點,使工行電子化的整體水平至少領先國內同業3到5年的時間。但是,我們的工作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這裡面有成功也有挫折,有喜悅也有悲哀。一句話,儘管我們的工作還有許多不足,但總的方向是正確的,其結果也還是十分令人欣慰的。

「中國工商銀行原技術保障部總經理 單懷光」跨世紀的戰略工程——中國工商銀行“9991工程”回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