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Q3財報:營收增長123%至75.139億元 年活躍買家數單季淨增5310萬

北京時間11月20日,新電商平臺拼多多(NASDAQ:PDD)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


截至2019年9月30日,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5.363億,較去年同期淨增1.508億,較上一季度勁增5310萬,創上市以來最大單季增長。

拼多多Q3財報:營收增長123%至75.139億元 年活躍買家數單季淨增5310萬

三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達4.296億,較去年同期增長1.979億,較上一季增長6360萬。過去的兩個季度裡,拼多多app月活用戶數淨增1.399億。與二季度(涵蓋618)和四季度(涵蓋雙11)的電商旺季相比,三季度是電商行業傳統淡季。這也意味著,在傳統電商淡季中,拼多多獨立app繼續保持旺盛的獲客能力。

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平臺GMV達840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488億元同比增長144%。

三季度,拼多多實現營收75.13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3.724億元同比增長123%。

拼多多Q3財報:營收增長123%至75.139億元 年活躍買家數單季淨增5310萬

拼多多Q3財報:營收增長123%至75.139億元 年活躍買家數單季淨增5310萬

拼多多Q3財報:營收增長123%至75.139億元 年活躍買家數單季淨增5310萬

拼多多Q3財報:營收增長123%至75.139億元 年活躍買家數單季淨增5310萬

用戶規模增長創新高

核心數據增速持續大幅領跑

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5.363億,較去年同期的3.855億淨增1.508億,較上一季度的4.832億淨增5310萬,創上市以來最大單季增幅。

自上市以來,拼多多用戶增速持續大幅領跑全電商平臺,成為行業最大的用戶和包裹增長源。拼多多的崛起,有效打破了中國城鄉二元消費結構,使得低線城市以及鄉鎮地區的用戶,可以享受同等於一線城市的消費平權,有效推動了中國內需市場實現大規模消費擴容。

除引領下沉市場外,依託新電商模式的結構性成本優勢,拼多多長期踐行“同品最低價”策略,有效滿足了最廣大用戶對於商品價格的基本訴求。在此推動下,拼多多迅速成長為中國新中產群體的主要消費渠道之一。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拼多多持續領跑全球APP Store購物類榜單,成為全球蘋果用戶下載量最大的中國應用。

三季度,拼多多進一步擴大“多實惠、多樂趣”的領先優勢,不斷開拓虛擬現實相結合的新消費場景,深入滿足用戶購物之外的深層次需求。在此推動下,三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大幅增長至4.296億,單季淨增6360萬。過去的兩個季度裡,拼多多APP月活用戶數淨增1.399億。

基於用戶規模和信賴度的大幅攀升,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平臺GMV達840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488億元同比增長144%。期間,平臺活躍買家年度平均消費額進一步增長至1566.7元,較去年同期的894.4元增長75%。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全國網上零售額的名義同比增長為16.8%,上述數據表明,拼多多的增速接近9倍於行業平均水平。

引領新消費浪潮

構建“人為先”商業體系

作為中國新消費浪潮的主要推動者,拼多多始終致力於打破現有供需結構的不平衡和不匹配,推動上下游實現更合理的價值分配。

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消費市場始終是強渠道思維,經銷商體系、商超、電商平臺等渠道方先後主導了商品的分發與轉化模式,決定了品牌的培育和發展體系。該模式確立了相對穩定的人貨邏輯,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商品溢價普遍過高、商品有效供給率不足,以及本土品牌羸弱等現象。

為了深入滿足中國消費市場持續迭代的深層次需求,自創立以來,拼多多始終堅持以消費者為導向,致力於建立以人為核心的新商業體系,讓價值能夠真正迴歸生產者和消費者。

需求層面,拼多多持續弱化包括平臺本身在內的渠道屬性,推動中間不合理價值回補兩端,讓消費者享受更多實惠;流通層面,拼多多嘗試建立以人為顆粒度的商品分發模式,讓用戶成為渠道的主體,構建以真實產品體驗為基石的品牌體系;供給層面,基於領先的技術和大數據應用,拼多多聯合中國頂尖製造企業,以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主導新品研發和生產,通過商品優勢建立品牌認知,從而構建起一套不同於傳統西方傳統商業邏輯的市場體系。

領先的理念與實踐,推動平臺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9年,拼多多推出“百億補貼”計劃,幫助品牌商通過旗下熱門商品迅速開拓增量市場。通過該計劃,包括Apple MacBook、戴森吹風機等在內的逾萬款全網最熱商品,均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最低價。

截至目前,拼多多“百億補貼”入口的日活用戶已經突破1億大關,參與計劃的國內外品牌超過2800家,熱門補貼商品超過23000款。

供給層面,拼多多推出的“新品牌計劃”,已經發展成為互聯網與製造業深度結合的標杆。截至今年9月底,“新品牌計劃”正式成員已達85家,超過800家包括知名品牌在內的企業參與了C2M定製化生產。三季度,平臺以日用百貨、智慧家電為主的新品牌產品,累積訂單量超過2700萬單。

基於“以需定產”的模式和“人為先”的商業體系,拼多多已經成為新生代本土品牌的主要源發地之一。

營收增長123%至75.139億

非通虧損21.235億元 可動用現金超400億元

財報顯示,三季度,拼多多實現營收75.13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3.724億元同比增長123%。

營收增長主要來源於平臺在線營銷技術服務收入的強勁增長。三季度,拼多多在線營銷技術服務收入為67.11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9.741億元同比增長126%。平臺交易服務收入為8.02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983億元同比增長101%。

隨著新電商體系的持續完善,拼多多不斷強化對於商家的資源與技術支持,降低商家的運營與銷售成本,以提升該群體的投資回報率。

為滿足平臺用戶日益旺盛的需求,拼多多不斷加大對於優質商品的補貼力度。三季度,平臺用於銷售與市場推廣費用為69.08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2.296億元同比增長114%,較上季度的61.037億元增加8.051億元。

三季度,平臺的總經營費用為84.726億元,對比去年同期為38.672億元。其中,出於對中國貧困地區的人才支援建設,平臺當季一般與行政費用上升至4.36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3%。

基於穩健的發展策略,拼多多在為5.363億活躍用戶和數百萬活躍商戶持續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了健康、穩定的現金流和現金儲備。

三季度,平臺經營虧損為27.9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695億元有所擴大。非通用會計準則下,平臺經營虧損為21.235億元。三季度,平臺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23.35億元,對比去年同期為10.983億元。非通用會計準則下,平臺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16.604億元,對比去年為人民幣6.189億元。

強勁的營收增長帶動平臺淨現金流大幅提升。三季度,平臺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流為26.182億元,對比去年同期為16.314億。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資產負債表良好,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和受限制現金344億元人民幣。剔除限制性現金後,公司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幣157億元。 此外,公司的短期投資為人民幣246億元,可動用現金總額為人民幣403億元。

研發佔比達15%

農產品上行體量翻倍增長

三季度,拼多多的研發費用進一步增長至11.272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240%。平臺研發費用佔收入比達15.0%,遠高於互聯網行業平均水平。

創立至今,拼多多技術工程師佔整體員工比例始終維持在50%以上。隨著尖端人才儲備和技術研發的不斷深化,拼多多持續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領域的研發創新,引領農業、製造業新一輪的技術變革。

基於領先的分佈式AI技術,拼多多打造的農產品上行超短鏈路,正持續提升中國農產品的流通與生產效率。2018年,平臺實現農產品銷售額653億元,在此基礎上,平臺農產品在2019年繼續保持翻倍增長的態勢。

期間,拼多多持續推動農村地區各類生產要素實現優化重組。依託“農田直連小區”的上行體系和“前店後廠”的新型農村生產模式,平臺農村地區的賣家得以將特色農產品大規模銷往全國市場。

11月11日,在雲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雲山村,由中國工程院主導的瀾滄科技扶貧班迎來了首批身著迷彩軍訓服的電商學員。來自全縣20個鄉鎮、年齡從20~50歲不等的60名首批學員,將在未來半年參加三次集中授課,從零學習如何開店、如何提高店鋪運營效率等電商知識,並將在拼多多開設屬於自己的網絡店鋪。

拼多多Q3財報:營收增長123%至75.139億元 年活躍買家數單季淨增5310萬

▲中國工程院朱有勇院士正給學員們上課。電商班開課期間,所有教師和學員將統一身著迷彩服參加培訓。攝影:孫偉

新的供需關係也帶動了包括運營、檢測、封裝、物流等在內的一批工種的出現與壯大,為鄉鎮地區培育了大量新增就業機會,農村常駐人口中包括老人、婦女在內的非技能型人口,可以通過出租土地、被僱傭的方式,獲得更多的收入。

在拼多多創新模式和技術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區域性小眾水果、特色農副產品成為主流,持續推動農產品市場實現大規模消費擴容。今年“雙11”期間,平臺包括雲南人參果、阿克蘇蘋果等在內的訂單量位列前茅的水果,大多為來自邊遠地區、此前受眾相對較小的品類。

受平臺需求影響,上述區域持續湧現出新產業集群和新生產業態,帶動實現大規模產業下沉。尤其是雲南、新疆等地區,各少數民族自治州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區正批量崛起,為中國現代化農業樹立了新的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