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激發孩子學習動力,這3種錯誤做法不能碰,這8點想法要發揚光大

要激發孩子學習動力,這3種錯誤做法不能碰,這8點想法要發揚光大

有朋友反映自己孩子今年才上小學三年級,就已經產生厭學情緒,對學習是一種極為抗拒的心理,非常被動,完全不在學習狀態上。

綜合來看,這是典型的厭學綜合症,根本原因還在於孩子缺乏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導致孩子在學習這條路上因“能量”不足跑不動了,就像一輛電力不足的電動汽車一樣,無力驅動車輛繼續前行。

小學階段本該是求知慾望最大的時候,可孩子的學習動力竟然不足,到底怎麼啦?

現實中,有很多父母並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缺乏學習動力的原因,也難以接受孩子厭學的現實。

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所提出的習得性無助,正是孩子厭學產生的主要原因。

“習得性無助”是指人或者動物,因為在反覆遇到挫折,而自身無法解脫,產生了一種心理挫折感,以後遇到類似情況時,即使在狀況出現轉機時,也會認為自己已無力擺脫或戰勝,最終自我主動放棄努力,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習得性無助。

後來,習得性無助逐漸開始被用來描述學習者的失敗心態。

習得性無助在學習者身上的表現為:由於過去學習過程中的失敗和不愉快經歷,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和動力,他們通常會把學習不好的原因歸結為學習環境不好、老師不好、父母不好等等,反正給自己找了一大堆的學習不作為的理由和藉口。

要激發孩子學習動力,這3種錯誤做法不能碰,這8點想法要發揚光大

其實,每個孩子在最初都或多或少有著學習內在驅動力,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他們的學習內在驅動力逐漸消失。比如以下三種就是比較常見的破壞孩子學習內驅力的原因:

  • 一是讓孩子進行無意義地重複性學習。這在我們家庭教育中特別常見,比如讓孩子重複性地抄寫作業:字寫不好抄上十遍二十遍的;做錯題罰抄十遍等等;
  • 二是對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不僅沒有支持和鼓勵,相反採取了漠視的態度或限制的做法,極大打擊了孩子;
  • 三是沒有因材施教,只知一昧拔高要求,超出了孩子的實際消化能力,不斷給孩子帶來挫折感,事後又缺乏必要的鼓勵和引導等等。

如何解決孩子學習驅動力不足的問題,應該從強化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積極的、正向的心理體驗入手,讓孩子在學習體驗過程中,能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學習力、需求感、成就感和掌控感,從而建立起強大的學習自信心。

具體來說,我們可從以下八個方面來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01 支持和鼓勵孩子的探索行為,充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每個孩子在小時候都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引導孩子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作為父母,應該大力支持和鼓勵孩子的探索行為,讓孩子去探索世界的奧秘,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要激發孩子學習動力,這3種錯誤做法不能碰,這8點想法要發揚光大

父母平時可以多參與孩子的遊戲和活動,為發揮孩子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父母要儘量讓孩子來主導遊戲,唱主角。

此外,父母還可在日常中多和孩子進行討論,引導孩子多提問題,啟發孩子的開放式思維,儘量給他們更多的自由和空間去探索。

當然,在家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或帶孩子到大自然等等都是一種不錯的激發孩子學習動力的方式。

02 用心陪伴孩子成長

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之一。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他會有一種安全感的滿足,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才有可能談得上一種人格上的獨立,有了這樣前提,父母稍加引導,就能培養孩子在學習上的自覺和自律,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03 高度認可和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

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們的興趣愛好有兩種形成方式,一種是孩子自發出現的;一種是受到父母的引導或影響而來的。

父母有一個重大職責,就是幫孩子尋找和發現自身潛在的興趣和愛好,並給予無條件的支持和鼓勵。

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得到了父母的高度認可,就會在內心深處產生出一種很強的向上的動力,若體現在學習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學習內驅力,這能大大激起孩子的學習熱情。

04 賦予孩子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當他有了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時候,都會油然而生出一種積極的內在動力。

要激發孩子學習動力,這3種錯誤做法不能碰,這8點想法要發揚光大

有鑑於此,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學習和做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學習這件事上,讓孩子承受勇於擔當的責任,產生學好的使命感,其中,最主要的是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父母或老師的事情。

孩子一旦有了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在學習的狀態上和沒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孩子相比就完全不一樣。他們今後不管遇到什麼學習障礙,都會百折不撓地去克服。

05 不強迫孩子進行無意義的重複性學習,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愛與尊重

父母如果強迫孩子進行諸如“錯字抄寫一百遍”等毫無意義的重複性學習,會使得孩子對學習心生厭惡,將喪失學習的興趣。

當孩子能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與尊重,且親子之間有著良好的溝通,他在內心深處就會充滿著一種愉悅的心情,顯而易見,這對學習是有好處的,能提升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

06 給予孩子自我選擇的權利

人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就是自主性需求,孩子也不例外。

當孩子在學習上可以做出自我選擇、自我決定的時候,他的學習潛力就會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因此,想要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父母要給予孩子一定的自我選擇的權利,滿足孩子的某些自主性需求。

要激發孩子學習動力,這3種錯誤做法不能碰,這8點想法要發揚光大

但我們有不少父母都忽略了孩子這方面的權利,使孩子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這不利於孩子學習潛力的發揮,

我們要儘可能地把一些學習自主權交還給孩子,這樣才有利於調動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07 學習難度循序漸進,讓孩子不斷在成就感中自我激勵

父母不要隨意拔高孩子的學習難度,當學習難度超出了孩子的實際能力,會迫使孩子產生一種畏難情緒,壓抑孩子的內在學習驅動力。

因此,父母要在孩子的學習難度上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孩子易於接受,也更容易獲得成就感,這樣,孩子就能在不斷的成就感滿足中實現自我激勵。

08 當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時,父母要接納和理解孩子

很多孩子之所以喪失了學習內驅力,還有一種不容忽視的原因,那就是孩子因為某次沒考好的時候,父母不是給予接納和理解,而是在孩子面前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甚至還有不滿和斥責,父母的這種負面情緒很容易變成一種壓力傳遞給孩子,孩子過重的心理壓力將不利於他們學習狀態的調整。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要接納和理解孩子,淡化學習成績不理想的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幫孩子分析失利原因,找出問題所在,這樣才能讓孩子不氣餒,擁有繼續前行的底氣和自信。

要激發孩子學習動力,這3種錯誤做法不能碰,這8點想法要發揚光大

總體來說,要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主要通過創造各種內在條件,找出孩子的內在學習需求,並結合各種外在因素和信息的刺激,來實現激發和構建孩子內在的學習驅動力的目的,最終使得孩子無需藉助外部力量如父母或老師的監督,僅靠自己的自動自發就能主動完成好學習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