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看似極簡,卻深藏筆法萬千,沒學過的人心裡都很慌

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蘭被譽為“香祖”,是傳統“四君子”之一。對於蘭花,中國人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與性格認同,在我們觀念裡,它象徵了一個知識分子的氣質與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

蘭花幽靜、淡雅、芳潔,在詩文與畫作中常以喻人。但它入畫比梅花晚,大約到唐才開始。及至宋朝,畫蘭的人多了起來,據說蘇東坡就曾畫過蘭,且花中夾雜有荊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而在南宋初,人們常以畫蘭來表示宋邦淪覆後不隨世浮沉的氣節,當時的趙孟堅、鄭思肖便以畫墨蘭著稱。

它們看似極簡,卻深藏筆法萬千,沒學過的人心裡都很慌

董玉山作品欣賞


透過歷史我們看到,不管是文人或是畫家,在對蘭的審美觀照中皆看到了完整的自我,以畫抒情是精神的超越,筆墨簡約,是境界的深沉

莊子說:“樸素則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如今,圈內有個說法,寫意花鳥俱怕畫三類題材,筆墨功夫不好,一畫就露餡,那就是蘭,竹,藤。為此,鮮有人涉足,要麼敬而遠之,要麼一塌糊塗。

畫蘭講究用筆清勁、暢快、方圓兼備,最怕筆墨不和諧、缺乏節奏感。

比如畫蘭葉,它的每一筆都有濃淡虛實、輕重緩急、起伏轉折的變化,如果功夫不紮實則會出現:一、葉葉相勻,枯燥無味;二、筆墨凌亂好似隨意塗抹;三、缺少“筆斷意連”、“意到筆不到”之筆。

此外,如遇成叢多葉,畫面既要交加不重疊,也要俯仰生動,曲折有姿。

再說花頭。畫花時,必要能掌握花的正側、向背、偃仰、含放、呼應以及在風、晴、雨、露條件下的變化。而花心則常以重墨點出,下筆乾脆,猶似草書!

它們看似極簡,卻深藏筆法萬千,沒學過的人心裡都很慌

董玉山作品欣賞


而要說創作中與蘭一同入畫最多的題材,則莫過於石。

中國人對石頭的鐘愛非常獨特。“石頭”在繪畫史中的出現,明確地表明瞭古代文人對石頭欣賞的興味。在畫石、與石相交、與石對話的過程中豐富了精神世界。石的堅韌不屈、剛勁挺立與蘭的淡雅、高潔,正激發了文人的創作情趣。一筆一畫間,不僅是技藝的體現,也是品質的勘驗。


它們看似極簡,卻深藏筆法萬千,沒學過的人心裡都很慌

董玉山作品欣賞


因此,作為更講究以書入畫的寫意創作,若用筆不精、使墨不達則難以體現書畫呼應、書畫觀照的道理,當然也更難以表達自身的情懷。

所以,作畫是纖毫之爭,一種精度的遊戲,想要練達必要有準確的方向與方法。除了臨古學古,我們還要善於思考、總結、博採眾長,畢竟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會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

本次,為了幫助大家創作出更優秀的寫意蘭石作品,我們邀請到了霍春陽先生的入室弟子——董玉山老師他將結合自身多年的繪畫經驗,遵循“書畫同源”之理,利用五課時為各位學員講解示範蘭石作品的創作過程。幫助大家將情感縱情於筆尖,繪製出意境悠遠,用筆精巧的蘭石作品。

導師介紹:

它們看似極簡,卻深藏筆法萬千,沒學過的人心裡都很慌

董玉山

1976年生於山東菏澤。

霍春陽先生入室弟子,居於天津。

現天津霍春陽傳統繪畫藝術研究室助教、天津市書畫藝術研究會天津市花鳥畫藝術研究院副秘書長。

曾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杭州師範學院何水法中國花鳥畫高研班,中國藝術研究院郭怡蹤花鳥畫藝術工作室,受教於何水法,馬其寬、徐家昌、畢彰、郭怡孮、邵昌弟、陶吉為等諸位先生。

傳統繪畫要求畫傢俱有傳統功力,更要求有學問的滋養。傳統功力不容易訓練,學問更需要時間的積累。明代畫家董其昌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書畫乃小道,然藝可載道,可通天地神明。我希望以後能有越來越多人喜歡傳統繪畫,學習傳統繪畫。要以文化的執著,文化的擔當,文化的自覺,文化的尊重,傳承民族文化的精華。

——董玉山
它們看似極簡,卻深藏筆法萬千,沒學過的人心裡都很慌

董玉山作品欣賞


在這期課程中,董老師將系統地示範蘭葉、不同姿態的蘭花、以及和石頭的組合搭配,從構圖造型,講到技法理論。讓你循序漸進,紮實功夫,步步為營。

它們看似極簡,卻深藏筆法萬千,沒學過的人心裡都很慌

機會難得!

喜愛寫意蘭石的你還在等什麼?

趕快加入董老師的課程,讓他為你一解困惑~


添加微信liangchanglishao,回覆“董玉山”視頻學習+微信群交流+作業點評

10月18日開課,首節課僅需1元


更多作品欣賞

它們看似極簡,卻深藏筆法萬千,沒學過的人心裡都很慌


它們看似極簡,卻深藏筆法萬千,沒學過的人心裡都很慌


它們看似極簡,卻深藏筆法萬千,沒學過的人心裡都很慌


它們看似極簡,卻深藏筆法萬千,沒學過的人心裡都很慌


它們看似極簡,卻深藏筆法萬千,沒學過的人心裡都很慌


它們看似極簡,卻深藏筆法萬千,沒學過的人心裡都很慌


它們看似極簡,卻深藏筆法萬千,沒學過的人心裡都很慌


它們看似極簡,卻深藏筆法萬千,沒學過的人心裡都很慌


添加微信liangchanglishao,回覆“董玉山”視頻學習+微信群交流+作業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