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大地》致敬歷史轉折中的小人物 對話川籍導演吳子牛

“這部劇講的就是我們的故事,致敬我們的時代,致敬改革開放,致敬青春……”說到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電視劇《希望的大地》,導演吳子牛有些激動。

《希望的大地》致敬历史转折中的小人物 对话川籍导演吴子牛

劇照

《希望的大地》講述了馬塵(楊錚飾)、吳蔚然(印小天飾)、吳欣然(姜妍飾)、柳瑩(菅紉姿飾)、田慶豐(林江國飾)、董望春(宗峰巖飾)等一群堅韌勇銳、熱愛生活的“小人物”,在改革開放這一歷史轉折時期,在各自的領域不斷奮鬥的故事。電視劇播出過半,劇中傳遞的追求理想、追求希望、奮發圖強、堅韌不拔的精神感染著觀眾。

《希望的大地》致敬历史转折中的小人物 对话川籍导演吴子牛

導演吳子牛(左)

《希望的大地》是川籍導演吳子牛繼《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可愛的中國》《右玉和她的縣委書記們》後又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主旋律作品。在吳子牛看來,自己16歲下鄉,是這段歷史的親歷者,對劇中反映的時代和人物命運有切身體會,“如果沒有恢復高考,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我不知道我現在在幹什麼,所以這個時代就是我們的時代”。

群戲

才能表現偉大時代

《希望的大地》是一場群戲,用導演吳子牛的話來說,這部劇的重點,是表現轉折時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故事。劇中,知識青年馬塵、吳蔚然、柳瑩等不向命運低頭,努力學習考取大學;有吳欣然這樣秉持新聞理想,將一線新聞呈現給讀者的新聞工作者;有吳文淵這樣不屈不撓,以教書育人為己任的人生導師;有董望春這樣恪守“民為政首、農為邦本”,辭去官職想要獲得更多知識來指導實踐的基層幹部;有“月亮灣”生產隊大隊長田慶豐這樣出身貧寒,卻不甘貧窮,緊跟政策帶領村民走上富裕道路的農村改革典型。

《希望的大地》致敬历史转折中的小人物 对话川籍导演吴子牛

劇照

在中國,群戲的影視劇並不多見。談到為何選用“群戲”來表現,吳子牛表示,自己和身邊的很多朋友都經歷過那個年代,有很深的感情,這一點是觸動他拍攝的原因之一。但是,表現改革開放的劇不少,如何創新這一類題材?“我還是從過去的創作中吸取了一些經驗。”吳子牛說,“從世界範圍來看,像這種交叉平移敘事是很成功的。我們要表現一個時代,表現這麼多人,必須這麼做。”

致敬

注重在細節上還原

67歲的吳子牛出生在四川樂山。1969年,吳子牛初中畢業後到農村插隊落戶,高考恢復後,於1978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習。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吳子牛多次談到,自己對《希望的大地》中的生活異常熟悉,對劇中的人物、情景有很深的感情。“我是知青出身,也是1978級的大學生,而且我身邊的朋友,就是這電視劇裡面的人,所以我對這個時代是充滿了感恩的。恢復高考之後,我覺得我們的命運就改變了,真的就改變了。如果當時沒有恢復高考,我們不能考上大學,不能進電影學院,就沒有我的今天,這就是這個時代給予我們的”。

《希望的大地》致敬历史转折中的小人物 对话川籍导演吴子牛

劇照

因為是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吳子牛特別注重在細節上還原時代。“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把1977年到2012年所有的大事全部蒐集出來,印了很厚一本。每年每個月世界發生了什麼大事,中國發生了什麼大事全部都有。我們要做背景,要融入這個戲。”吳子牛說,包括1979年中國有什麼歌曲,1984年又聽什麼,衣服的樣式、喇叭褲、細腿褲等是什麼時候有的,都做了具體的圖片。細節方面,劇中不同時期的道具、物件,如報紙、圖片、文件,甚至結婚證、學生證、准考證、畢業證等證件,都做到了最大限度的還原。

《希望的大地》致敬历史转折中的小人物 对话川籍导演吴子牛

劇照

吳子牛特別提到李雪健扮演的教授吳文淵的耳機。吳子牛回憶,李雪健和他合作過很多次,這個角色非他莫屬,“李雪健老師也特別想演這個人物,因為他沒演過教授,特別想嘗試,他演得很好。但他因為生病,嗓音有問題,後來我給他設計了一個耳機。”他看網友說那個年代沒有這個耳機,其實並非如此,這個耳機是他專程從距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600多公里的一個農村購買的,是當地一個村民收藏的60年代的耳機。

雖然表現的是過去的故事,但在吳子牛看來,每個時代的情感、奮鬥的精神都是相通的,他也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能通過《希望的時代》瞭解父輩的生活,珍惜今天,“慶幸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希望我們的明天會更好。有一種民族和國家的情懷在你的心裡,這個故事牢牢地給你固定了這一點,把它焊在你的心裡”。

主旋律

也可以拍得很好看

梳理這些年來吳子牛拍攝的不少影視劇,都被打上了主旋律的標籤。吳子牛認為,不能因為主旋律就禁錮了它的文學性、藝術性和觀賞性,“我覺得《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泰坦尼克號》《辛德勒的名單》《勇敢的心》都是很好的主旋律作品。第一,三觀很正;第二,很有國家精神;第三,人性十足”。一些觀眾對主旋律有一些別樣的看法,這其實是錯誤的,“《我愛我的祖國》是標準的主旋律,它票房很好,也很有藝術,主旋律也是可以拍得非常好的”。

《希望的大地》致敬历史转折中的小人物 对话川籍导演吴子牛

劇照

吳子牛以自己拍攝的《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舉例稱,拍攝鄧小平的影視劇很多,但自己在拍攝時,儘量不去看其他的同類題材,完全按照自己的感覺去創作。“我們是《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那個時代的親歷者,實際上我們對這個時代一直有自己的想法。當時我就說我們寫鄧小平不要仰視他,我們要貼近他、瞭解他,知道他在想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那麼就對歷史的又一次盤問、又一次推敲,那個時代的又一次研究,把這些故事背景歷史氛圍研究透了以後,再把鄧小平的故事情節寫進去,那就是活生生的。”吳子牛回憶,《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鄧小平出場,就回到了米糧庫衚衕鄧小平的家,老人家往蜂窩煤爐子里加煤炭,給兒子提熱水,生活中的鄧小平就是一個父親,一個普通人,這種細節就很感人。

作為一名資深導演,吳子牛也會關注美劇、韓劇,也瞭解流量明星。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吳子牛特別談到,小鮮肉、流量明星的存在即合理,但不能成為主流,“可能我比較老派,年齡在這兒可能有代溝。但是我們也年輕過,我們年輕的時候追求的東西跟現在的年輕人是完全兩回事。我們也看西方文學,聽西方的歌曲,但是我們有自己的免疫力,有自己的判斷力”。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圖據片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