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日本將軍學中國人,用活牛活羊當糧食吃,結果餓死5萬日本兵

提示:剛開始時,牟田口廉也還算順利,在親敦江畔,他口出狂言:“陸軍現已達到天下無敵的地步,太陽旗將宣告我們在印度肯定勝利的日子為期不遠了!”但是,日軍以活牛活羊為供給的方法出問題了——在牟田口廉也的部隊受到英印軍轟炸時,那些活牛活羊失控了,四處亂竄,逃的逃、死的死,瞬間沒了蹤影。


這位日本將軍學中國人,用活牛活羊當糧食吃,結果餓死5萬日本兵

對於戰爭,我們有著自己的理解,說它複雜,其實它很簡單,在我們把它分為正義的戰爭與非正義的戰爭時,非正義的戰爭就可以忽略不計,剩下的也就成了正義的戰爭。那麼,什麼是正義的戰爭呢?可以列舉很多,但說到底,它就是通過軍事的手段,為人們打開一條生路,一條可以活下去的路,所以,目的是為了人們公平和平等地活著就是正義的戰爭了。

至於兵法,至於武器等等,對於正義的戰爭而言,都不是主要的,都是皮毛,重要的是領導者或指揮官的人品或品質。兵法可以臨時學,武器沒有先進的,但可以有落後的,有時候,地上的樹枝和石頭撿起來也可以是,而人品或品質就不一樣了,它能夠完全徹底地左右戰爭的成敗,讓非正義的戰爭永遠沒有立足之地,也讓正義的戰爭時刻光輝無比。

這位日本將軍學中國人,用活牛活羊當糧食吃,結果餓死5萬日本兵

這個,有些人可能不信,但是,在人類的歷史長河裡,分明還沒有過非正義的戰爭取得永久性勝利的先例,現在和將來也都不會有的。所以,正義的戰爭即使再艱苦,再不容易,始終都是光芒萬丈的,最終都是會打敗非正義的一方的。與其說這最終的事實是戰爭的作用,還不如說它是人品或品質的結果。歷史就擺在那兒,它已經無數次地檢驗過這條亙古不變的真理了。

好了,現在可以回到這篇文字的正題上來了,今天,我們說一個人,一個日本人,一個日本的軍官,他的名字叫牟田口廉也,1888年—1966年,日本佐賀縣人,日本昭和時期陸軍中將、甲級戰犯。牟田口廉也這個名字很難記,但是,今天的我們無論怎麼也都應該記住它。

1937年,牟田口廉也任侵華日軍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聯隊長、大佐軍銜。7月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後,他就迫不及待地趕赴第一線直接指揮部隊作戰。7月8日凌晨4時,他威脅中方談判代表,要進宛平城搜查失蹤士兵,要中國軍隊讓出宛平城東門,被我代表王冷齋嚴辭拒絕。4時23分,他下令在現沙崗村大棗園沙丘陣地的炮兵向宛平城開炮,在盧溝橋打響了第一炮,親手點燃了戰火。為此,天皇裕仁親授其金鷹三級勳章,晉升為少將。

這位日本將軍學中國人,用活牛活羊當糧食吃,結果餓死5萬日本兵

這些,都比我們寫進了歷史教科書,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牟田口廉也的第一炮一直響在這個起點上。他本人也因為打響了這一炮,1938年3月調任關東軍司令部副官,同年7月調任第四軍參謀長。1940年8月,牟田口晉升為中將……好事很多,軍銜越來越高,人也越來越“大”了,成大人物了。但是,我們要說的是,這個人就沒有我們前面說的那種人品或品質,當然,同軍國主義分子談這個,顯得有些幼稚,但我們還是忍不住談了。

1941年4月牟田口廉也成為第18師團師團長,該師團編入南方軍,參加太平洋作戰。在新加坡戰役中,第18師團與近衛師團、第5師團一同攻打號稱“遠東第一要塞”的新加坡,以五萬之眾迫降了10萬英聯邦軍隊。1943年5月,牟田口廉也以“赫赫戰功”之身容升駐緬甸的第15軍司令官。這時候,牟田口廉也很牛,手上有十多萬的軍隊,於1944年3月8日,發動“烏號作戰”,向印度的英帕爾發起大規模攻勢。

這位日本將軍學中國人,用活牛活羊當糧食吃,結果餓死5萬日本兵

現在,就讓我們大概來介紹一下,日軍當年作戰的地理,通過上面的這張圖可以看出,日軍要發起攻擊,要到英帕爾這個地方,至少要過一條河、一座山,河是親敦江,山是明京山脈。親敦江河面寬達1000公尺,明京山脈海拔2500英尺,這一帶是一片林海、人跡罕至的瘴癘之地。日軍想穿越這裡是非常困難的,其中最短的一條路至英帕爾也有1000多公里,而且,每年6-9月季節風期,都會豪雨連天,河流、溪谷氾濫致使道路坍塌、交通斷絕。

在戰爭之初,有人提出了後勤保障的問題,牟田口廉也對此不屑一顧,他說:“沒有補給,就不能打仗?那怎麼能行!日本軍隊能夠忍受任何艱難困苦。糧食可以從敵人那裡奪取!”但是後來,他也認為這確實是個問題,進而想到了中國古人的做法,把活牛活羊當作部隊的後勤供給,讓日軍趕著它們一起上路。這一點,今天有很多人都認為是成吉思汗的做法,其實不是,早在漢武帝時,李廣利攻大宛就用到了這種辦法,他們趕著十萬頭活牛活羊以及駱駝、馬騾一起穿越塔克拉瑪干等艱難險阻,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這位日本將軍學中國人,用活牛活羊當糧食吃,結果餓死5萬日本兵

剛開始時,牟田口廉也還算順利,在親敦江畔,他口出狂言:“陸軍現已達到天下無敵的地步,太陽旗將宣告我們在印度肯定勝利的日子為期不遠了!”但是,日軍以活牛活羊為供給的方法出問題了——在牟田口廉也的部隊受到英印軍轟炸時,那些活牛活羊失控了,四處亂竄,逃的逃、死的死,瞬間沒了蹤影。

這樣一來,日軍吃飯成了大問題,作為指控官,這應引起牟田口廉也的高度重視,但他接下來的做法,恰恰暴露了他惡劣的人品或品質。士兵們沒吃的了,他卻成天對他們進行“飢餓訓示”:“諸位,我有話要對大家說明白,請好好聽著!只要不發生奇蹟,諸位的性命將會在即將發起的此次作戰中喪失。但是,不是倒在槍彈之下,你們中的大部分人將會餓死在阿拉幹山裡。請做好心理準備!”

這位日本將軍學中國人,用活牛活羊當糧食吃,結果餓死5萬日本兵

還有,他說得最多的是:“如果此次英帕爾作戰不成功,無法晉升為陸軍大將,我決不會返回日本的。”甚至,在他收到前線部隊要求補充糧食的電報後,作出了這樣的回覆:“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草食民族。你們被那麼茂密的叢林包圍,居然報告缺乏食物?這算怎麼回事!

另有,日軍最終潰敗了,他騎著高頭大馬,向他們吼道:“喂!你們是哪支部隊的?怎麼不停下來向我敬禮?”早已疲憊不堪的日軍士兵沒有一個人搭理他,帶頭的軍官忍不住了,反問道:“你怎麼不先下馬來慰問一下士兵們?”他繼續吼道:“你們以為我是誰?我可是你們的最高司令官!快給我敬禮!”最終,他沒有得到日本士兵的敬禮,也沒有被晉升為日本陸軍大將。

這位日本將軍學中國人,用活牛活羊當糧食吃,結果餓死5萬日本兵

英帕爾會戰讓日軍成了什麼樣的呢?在這裡,我們借英軍一位旅長的來回憶:“我旅置身於那些隨帶著大量傷病員撤退的日軍部隊及其最近的目的地——烏克魯爾之間。敵軍已不存任何希望,他們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藥品,什麼也得不到了。他們衰弱不堪,嘴裡塞滿野草。”那些因為沒有糧食吃的日軍被飢餓折磨得一個個瘦骨嶙峋,成千上萬地死去,十多萬人的部隊被牟田口廉也折騰去了一半。也就是說,因為沒有糧食,沒有後勤供給,有五萬日軍被打死或餓死。

今天的人們這樣評價這次戰役:英帕爾會戰是日本歷史上在陸戰中遭到最慘重失敗的一次戰役,日軍在開始發動進攻時約有10萬人,結果損傷至半,並且敗退回原來進攻的出發地。英帕爾會戰後,作為日軍駐緬方面軍主力部隊的15軍,已不再具有一個戰役兵團的戰鬥力了。盟軍在印緬戰場,從此轉入了總進攻的戰略階段。

這位日本將軍學中國人,用活牛活羊當糧食吃,結果餓死5萬日本兵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即使到了這種時候,牟田口廉也仍然要求忍受著飢餓的殘兵敗將們,“裝”出打了勝仗的樣子。我們要說的是,不是所有的東西就能一學就會,有時候,看著是會了,但僅僅只是學。更何況,這個世界上的好辦法,只配好人使用,有時候,好人的好辦法被壞人學去了,不知為啥就成了壞辦法。在牟田口廉讓日本兵吃草的那一刻,侵略者也便只能慘淡收場了,沒有生路可言了。(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