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朱厚熜真的是一个无道昏君吗

”国史浩瀚,公子拾遗“——《公子说历史》

本期概览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是历史上颇具争议的皇帝,有人说他是驭臣之君,中兴之君;有人说他是无道昏君,败国之子,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朱厚熜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呢?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朱厚照驾崩,朱厚照没有子嗣,因此张太后和阁老杨廷和决定将武宗堂弟朱厚熜召入京城登基,成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史称明世宗,年号嘉靖,这位明朝执政时间第二长的皇帝就此拉开了朝政大幕。

明世宗朱厚熜真的是一个无道昏君吗

嘉靖皇帝朱厚熜


嘉靖皇帝真的是一个无道昏君吗?

其实,要完全借助《明史》来评价明朝皇帝,并非完全可靠,因为《明史》是清朝编修的,清朝大家也知道,得国不正,自然而然对待明朝,那肯定是能黑就黑了(因为清朝就是打着为明朝复国报仇的名号入关的,不说点明朝坏话,自己哪能站稳脚跟)

正因为如此,历史上对于朱厚熜的评价其实不高,大部分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无道皇帝。

原因大致有三:

1、迷信道教,大肆追寻长生不老之术,开创了明朝皇帝不理朝政的先河

2、宠幸严嵩等权奸,贪污之风盛行,朝廷之上一片污浊之气

3、纵容权奸残害忠良(海瑞事件)

那么,如果来客观地评价一下这位世宗皇帝,他真的是一位无道昏君吗?

明世宗朱厚熜真的是一个无道昏君吗

”道士“皇帝

嘉靖中兴

明朝十六位皇帝,能有”中兴“之象的皇帝真不算多(”中兴“和”新政“不一样),而嘉靖却算一个,而且是在他执政前期。

这是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刚刚登基的皇帝,和顾命大臣,内阁等成员没有建立关系,执政能力受到忠良和权奸的影响比较小,能有中兴之象,说明嘉靖皇帝本身是具备成为一名明君的条件的(至少是明辨是非的),在明朝的皇帝中,能明辨是非就已经是很不错的条件了。

政治上:世宗皇帝大力革除弊政,铲除了权奸钱宁,江彬等宦官势力,肃清了朝堂污浊之风,对待群臣的进谏,能够做到广开言路,集异纳谏,并且完善了内阁制度,所有内阁机制完备,编制分明,真正成为了”政治枢纽“。

民生上:大力整治官吏,正德年间的贪污之风有所收敛,兴建水利工程,积极赈灾,减轻赋税,严办皇族成员私占耕田,还耕于民,大大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对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也没有强制性破坏,而是持鼓励态度。

军事上:重新编制了军队,肃清了军队贪污,对于沿海的倭寇势力,国家的边防实力得到了补充,明朝军事实力得到了恢复。

明世宗朱厚熜真的是一个无道昏君吗

嘉靖的为人性格

天资聪明:嘉靖皇帝小时候就十分聪明,他是兴献王的次子,对于书目诗篇可以做到过目不忘,尤得兴献王喜爱,亲自教他读书识字,并且专门请大学士教他《孝经》,《大学》等修身齐家治国之略(这个很重要,说明嘉靖皇帝懂得如何治国)

崇尚王道:什么是王道?王道即懂得儒家之道,行的仁厚之政,他是个很有个性且十分孝顺的孩子。在刚刚登基的时候,在杨廷和等内阁大臣的进谏下,要求他为了正统之名,更改父母,他认为这是大不孝,坚决拒绝,甚至一度以不当皇帝相逼,最终迫使杨廷和妥协。从这件事中,就可以看出嘉靖皇帝的性格,十分孝顺并且很坚毅果敢,小小年纪就敢于和阁老对抗,史称”大礼议“事件。

明世宗朱厚熜真的是一个无道昏君吗

世宗皇帝出警图

嘉靖为什么会迷信道教

嘉靖前期的为政举措大大恢复了明朝的国力,在一片歌舞升平的熏陶下,嘉靖皇帝的心性也倒退了很多,再加上严嵩等人深得皇帝宠爱,一手把持朝政,嘉靖和秦始皇一样开始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想让自己和自己的盛世能够永远延续下去,当时的道教十分兴盛,很多入派之人,也是朝廷官员,深谙皇帝的心理,过度包装了道教之后,嘉靖皇帝自然十分喜欢,对于道教更加信奉,还在内宫专门设立了炼丹坊,专门为他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而这一点,也正式被后人所诟病的。

其实,个人认为,还有一个更为隐藏的原因就是嘉靖皇帝的朝政把控力是明朝皇帝当中仅次于朱元璋的一位,虽然久居深宫,但是对于朝政变化,党派连理,官吏任用都是一清二楚的,这一点其实很难得,我觉得对于朝政把控力的自信也让嘉靖皇帝有了更加“远大”的理想(普通皇帝处理政务都来不及,哪有心思问道长生)

久居深宫的嘉靖皇帝,智慧过人,龙驭天下,因而对于长生之术的渴望更加迫切,这才是他”崇信道教“的 原因吧

个人对于嘉靖帝的评价

我认为,嘉靖帝是明朝很难得一位明主,和他的前任以及后任相比,无疑都是很优秀的,例如相比于正德帝的贪玩误国,他是很勤勉的;相比于孙子万历的”宦官之世“,他是很强硬的;相比于崇祯的为政能力,他是很有智慧的。

但是,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作为明朝智商最高的皇帝,自然也有,嘉靖皇帝的追求极致和刚愎自用就是他的弱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他,信错了严嵩,虽然在晚年开始重新整顿朝堂,但是很难再回到嘉靖初年的治世了。

明世宗朱厚熜真的是一个无道昏君吗


这里是《公子说历史》,我们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