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三地郵輪,相爭不如“相愛”

<table> 大灣區三地郵輪,相爭不如“相愛”

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開出的第一艘郵輪,前往日本八重山諸島。南方日報記者 符超軍 攝

/<table>

位於珠江口的廣州南沙自貿片區內,全國規模最大的郵輪母港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正式啟用。廣州結束了沒有郵輪客運母港的歷史,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郵輪母港也將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香港啟德郵輪碼頭屹立珠江口,並形成“大灣區8小時母港圈”,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郵輪產業鏈邁向新臺階。

●南方日報記者 柳時強

發展郵輪產業 廣州有優勢

自2006年7月愛蘭歌娜號歌詩達郵輪在上海首航以來,國際主流郵輪公司紛紛搶灘中國市場。2006年至2016年被稱為中國郵輪產業的“黃金十年”,中國郵輪市場從2017年起首次出現增速放緩。此前,中國郵輪市場年均增長率超40%。

郵輪被稱為全球航行的“流動的度假村”,其帶來的大量客流、資金流及信息流已成為帶動港口城市發展的新動力。對比國內沿海城市,廣州的郵輪基礎設施建設顯得有些跟不上時代,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廈門等十多個港口均已經建成國際郵輪港,並相繼投入運營。

縱觀全球郵輪母港的發展,影響該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旅遊資源、港口條件、交通樞紐、客源保障、便利通關等。這些因素,對於廣東乃至廣州,都是優勢。但在快速成長的中國郵輪旅遊市場中,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深圳和廣州卻是遲到者。

從開港時間上看,廣州港南沙港區郵輪港於2016年1月6日開始常態化運作,2019年郵輪母港才正式開港;深圳蛇口太子灣郵輪母港則於2016年10月31日正式運營。

廣州從2015年開始投資建設南沙國際郵輪母港,補齊廣州郵輪產業發展的短板。在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蔡朝林看來,全國規模最大的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啟用,填補了廣州郵輪基礎設施空白,也將強化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功能,提升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

郵輪產業的發展,其實是廣州港口發展的一個縮影。發展新業態和集聚航運資源,吸引上下游的企業落戶港區,是國內大港未來發展最重要的關鍵詞。“一個港口的國際地位不完全取決於吞吐量,集聚航運資源代表更多的話語權。”廣州港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新業態,打造更加完善的營商環境、提供全面的服務,才能讓廣州港在國際市場上有更響亮的名聲。

同樣,南沙國際郵輪母港的目標是打造成為面向全國的全球進口高端消費品展示、體驗與銷售中心,以及與港澳全面合作的新型商業綜合服務體和與港澳聯繫密切的珠三角總部經濟聚集區。

廣州郵輪產業如何另闢蹊徑?

南沙郵輪母港正式開港在2019年,但在2016年初便提前運營臨時母港,為什麼?珠江東岸,太子灣郵輪母港當時已計劃要在2016年開港。

從現在的數據來看,這一做法確實為南沙郵輪母港贏得了先機。

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許鎮江告訴記者,廣州港南沙郵輪碼頭自2016年常態化運營以來,已接待國際郵輪398艘次,共計接待國際郵輪旅客量160.3萬人次,年均增幅21.5%,是全國增速最快的郵輪碼頭,連續三年穩居全國第三。未來,廣州港南沙郵輪碼頭的航線及相關業務也將逐步轉移至新國際郵輪母港。

南沙郵輪母港的崛起,是否意味著大灣區三大母港的競爭加劇?

記者對比分析——

從消費群體看,香港力推“郵輪+購物”的組合產品,發揮購物之都的目的地優勢以吸引更多的內地郵輪遊客;廣州大力開闢“銀髮團體”與“家庭團體”市場,錯位發展豐富與完善郵輪消費市場;深圳力推商務會議郵輪產品,吸引“公司團體”。

在航線產品上,國際郵輪公司於香港開設有前往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國際航線,無目的地“公海郵輪”旅遊線路也是其特色航線產品。廣州和深圳的航線主要以前往東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航線為主,遠洋航線產品相對缺乏。香港、廣州和深圳三地郵輪旅遊客源市場存在疊加,須協同創新發展。

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運營管理公司董事長黃育民告訴記者:“我們希望加密母港航線,開發訪問港航線、南海及‘一帶一路’郵輪航線,提升航線產品品質。”

南沙區則希望將現有中國國際旅遊集團開通運營的“三亞——西沙”郵輪航線延伸到廣州南沙,策劃推出“鄭和下西洋”航線,開通以南沙為母港出發環東南亞的郵輪旅遊航線,通過“郵輪+飛機”模式,打造“海上新絲路”世界級旅遊名片。

廣州市同樣對遲來的郵輪母港,有著較高的期待。今年5月,《關於加快廣州國際郵輪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出臺。廣州市還積極申報中國(廣州南沙)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並籌劃實施郵輪產業園區,爭取在政策創新、市場培育、產業鏈延伸等方面先行先試。

業內建議大灣區郵輪多母港運作

數據顯示,中國郵輪市場正在進入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調整期。據中交協郵輪遊艇分會統計,2018年全國沿海13個郵輪港共接待國際郵輪969艘次,同比下降17.95%,郵輪出入境旅客合計490.6萬人次,同比下降0.98%。

但在華東、華北部分港口出現郵輪遊客接待量負增長的行情下,廣州、深圳、廈門、海口等華南港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其中,廣州港國際郵輪母港2018年接待郵輪遊客量增長20%,深圳招商蛇口郵輪母港當年接待郵輪旅客量增長突破90%。

行業陣痛中,國際郵輪公司重新加碼中國市場。2019年,探索號星夢郵輪、威尼斯號歌詩達郵輪、海洋光譜號皇家加勒比郵輪相繼在中國市場首航。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休閒灣區將為華南郵輪市場和產業鏈的發展帶來巨大機遇。華南有著天然的氣候和地理優勢,航線和目的地非常多樣,郵輪經濟將會迎來新一波增長。”地中海郵輪大中華區總裁黃瑞玲說。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構築休閒灣區。日前,第十四屆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大會暨國際郵輪博覽會15日在廣州開幕。部分港航企業建議,應建立大灣區郵輪產業發展聯席機制,優化港口和航線佈局,多方協力打造灣區郵輪母港群和“休閒灣區”名片。

實際上,大灣區發展郵輪產業優勢明顯。大灣區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三大郵輪母港齊聚的重要郵輪市場,有極為便利的交通基礎設施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同時還有一年四季都不會封航的氣候優勢,有大灣區內特有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文化優勢。廣州是全國第三大造船基地,有發展郵輪設計建造的基礎。廣東省大專以上學生數量全國第一,有為郵輪產業培養人才的人才優勢等。

雲頂郵輪作為第一家在粵港澳大灣區開闢郵輪母港航線的郵輪公司,對在大灣區發展郵輪旅遊信心十足。雲頂郵輪集團總裁朱福明表示,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大陸開展郵輪業務的郵輪公司,早在粵港澳大灣區概念尚未完全成型之時,雲頂郵輪就看中了這一區域郵輪旅遊的發展潛力,自2015年底開始陸續佈局南沙、蛇口和香港。從2016年1月3日首航至2018年底,雲頂郵輪集團在區內三大母港一共開創了18條航線,共計接載出入境旅客184萬人次。

廣州港、香港港、深圳港是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中三個核心樞紐港。今年2月,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背景下,南沙率先提出推動廣州、香港和深圳郵輪母港“溝通對接、優勢互補、客源互送、合作共享、一同發展”,逐步構建粵港澳郵輪母港群。

業內人士建議,可以實施“香港+廣州”“香港+深圳”“廣州+深圳”雙母港甚至多母港運作方式,發揮各城市客源優勢,降低郵輪公司在同一港口需達滿船要求的風險。此外,合力打造大灣區旅遊品牌,打造休閒灣區,也將是三地攜手的重要抓手。

在南沙國際郵輪母港開港當天,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與歌詩達郵輪、雲頂集團簽署《關於深化郵輪產業合作的框架協議》。雲頂郵輪集團業務規劃及港口管理高級副總裁林俊彥告訴記者,雲頂集團此次和南沙簽約,將加密航線和班次,多做不同類型的航線,特別是設置以大灣區為特色主題的粵港澳大灣區一日遊和更多東南亞航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