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界“诺贝尔奖”今年给了他,一生给穷人盖房子的印度男人

这也是向90多岁的印度年轻男人致敬。有些人,他们的存在,就是让我们不要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尤其是,当黑沉沉的夜,正浸透我们的故土。

建筑界“诺贝尔奖”今年给了他,一生给穷人盖房子的印度男人

印多尔低成本住房的街道缩景图,1989, VSF

你们刚才看到的这张图,是一位老人半生的心血。他在青年时代赴法国工作,并在回国之后发誓要为自己国家的底层群众提供正规的居所。

这个誓言,他一努力,就是半辈子。

直到1989年,在他当年许下誓言35年之后,一个名为Aranya的经济住房项目在印度中部城市印多尔落成了。

时至今日,这个项目还在继续。

建筑界“诺贝尔奖”今年给了他,一生给穷人盖房子的印度男人

这是他当年的手稿

很多人并不知道,现年90岁的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那•多西 (Balkrishna Doshi)在建筑领域早已享有盛誉。他的作品集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和美国著名建筑师路易•康两家之风,往往运用空间语言和坚固的材料将房屋转化为深深根植于当地文化及风俗的建筑。

而更加不为人知的,是这位老人半生的时间,都在致力于为印度的低收入人群盖房子,并尽最大努力,在一步步改善着他们的居住环境。

大多数人知道他,是因为他在今年3月7日,也就是本周三,获得了普利兹克奖。这个奖项由一对美国夫妇在1979年发起,还是第一次颁奖给印度建筑师

因为普利兹克奖的评审团多由业界知名建筑师及学者组成,旨在表彰个人或设计团队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通过建筑作品为人类及人造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又被称为“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

大部分中国人上一次听说这个奖项的时候,是在6年前,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奖的时候。

建筑界“诺贝尔奖”今年给了他,一生给穷人盖房子的印度男人

Aranya低成本住宅 街景 VSF

巴克里希那•多西,生于1927年8月印度浦那,一个父辈两代都从事家具行业的印度教家庭。



他一生参与建造了100多幢建筑,皆因能创造性地处理印度糟糕的居住环境而闻名。毕竟,在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二的印度,有太多拥挤贫民窟了。

建筑界“诺贝尔奖”今年给了他,一生给穷人盖房子的印度男人

巴克里希那•多西



由于经常会与家人一同前往寺庙和朝圣地,参加节日庆祝、诞生庆典或死亡前后的仪式。那些仪典中对生命敬畏深深地影响了他。后来,他常说,好的建筑应当是对 “生命的庆典”。而让人能站在屋檐下,就有归属感,这才是“家”的意义。

建筑界“诺贝尔奖”今年给了他,一生给穷人盖房子的印度男人

Aranya低成本住宅 街景 VSF

因为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和对空间的理解,在一位教师的带领下,他开始接触建筑学。并于1947年,也就是印度独立的那一年,进入了印度最古老的建筑机构:孟买建筑学院,学习。

也许是志向高远,又或许是无所畏惧。不久后,怀抱着加入英国皇家建筑协会的梦想,多西登上了从印度到英国的轮船,来到了伦敦。

有时候,人的一生就像水流一样,会把你推到你应该去的地方。

在获得为勒•柯布西耶工作的机会后,多西毅然决然地离开伦敦,加入了其位于巴黎赛弗尔街35号的工作室。

这一年,他24岁。一句法语都不会讲。

他再次回到印度是1954年,为了勒·柯布西耶在印度昌迪加尔和艾哈迈达巴德的项目。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发誓要为印度的低收入群体建造正规的住宅。

“我应该许下此誓言并毕生铭记。” 他说了这句话,并且一做就是半辈子。

离开柯布西耶的工作室后,年仅28岁的多西成立了工作室 Vastu-Shilpa。

他说,我想要为那些没有能力改善居住环境的人服务,帮助那些没有钱住好房子的人,并服务那些不懂得舒适的居住环境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的人们。

他的低成本住宅项目Aranya 为上百个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居所。有趣的是,几年之后,工作室对这里的住户进行回访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这里原来住的低收入人群,已经变成中等收入人群了。

好的建筑物对人是有吸引力的。多西说,如果走进一个由专业建筑师设计的空间里,人首先感觉到的是舒服,紧接着是惊奇,然后是有巨大的吸引力。“吸引着你想回到这里” 多西说,这才是好的住宅应该给人感觉,这才是“家” 应该有的样子。

在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委们看来,多西的设计充满了东方建筑的灵韵。其中不仅包含着对东方文化和自然力量的敬畏,更是通过对印度建筑的深刻理解,将设计理念与当地的建筑材料、工艺相结合,从而塑造出了一种具有鲜明个人化风格的建筑。

从多西的角度来看,这一切都是和他融为一体的。他幼年时奔跑过的街道、神庙里的灯、屋檐下木漆的味道,都深深地融入到了他的建筑风格里。

建筑界“诺贝尔奖”今年给了他,一生给穷人盖房子的印度男人

自然光源照射下的Premabhai 剧院 VSF

建筑界“诺贝尔奖”今年给了他,一生给穷人盖房子的印度男人

印度环境规划技术中心 VSF

他于1962年和Louis Kahn一起合作设计了印度管理学院,随后又设计了艾哈迈达巴德洞穴画廊。这两个都是他引以为傲的作品。

建筑界“诺贝尔奖”今年给了他,一生给穷人盖房子的印度男人

位于班加罗尔的印度管理学院 VSF

建筑界“诺贝尔奖”今年给了他,一生给穷人盖房子的印度男人

艾哈迈达巴德洞穴画廊 内部景观 VSF

在他的工作室更名为Vastushilpa Consultants之后,他招募了5名合伙人和60多名员工,到现在为止已经完成了100多个建筑项目。

在已完成的建筑物中,有机构建筑、综合建筑群、私人住宅、公共画廊,以及低收入住宅项目。

建筑界“诺贝尔奖”今年给了他,一生给穷人盖房子的印度男人

Aranya低成本住宅 街景 VSF

在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语中,评委们认为巴克里希那•多西 “通过不断的实践向人们证明,所有优秀的建筑和城市规划,需要的不仅仅是统一的结构和目的,还需要考虑到场地、气候、技术、工艺以及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除了是一位卓越的建筑家之外,多西还致力于教育。

他创立并指导了艾哈迈达巴德建筑与规划学院,该学院于2002年更名为CEPT大学。多西是这所学院连任三届的校长,从1966年一直到2012年。

而他于1978年,为了发展适合印度本土文化环境的建筑而创立的Vastushilpa环境设计研究和研究基金会,已经成为了印度建筑学界和业界之间的纽带。

现在,多西作为艾哈迈达巴德建筑与规划学院名誉院长,仍旧居住在艾哈迈达巴德。

哦对了,去年,他还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办过一次展览。名叫:“栖居的庆典 真实· 虚拟· 想像”。多西认为通过展览,可以与不同生活背景、年龄阶段的人们进行对话与交流。

这里是当时办展览时候的视频,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位老人。

当然,要是觉得给穷人盖房子不是什么大事儿,那看看其他地方的贫民窟:

建筑界“诺贝尔奖”今年给了他,一生给穷人盖房子的印度男人

建筑界“诺贝尔奖”今年给了他,一生给穷人盖房子的印度男人

建筑界“诺贝尔奖”今年给了他,一生给穷人盖房子的印度男人


再比一下改建过的:

建筑界“诺贝尔奖”今年给了他,一生给穷人盖房子的印度男人

(Aranya低成本住宅 街景 VSF)

或许,就会有感觉了。

巴克里希那•多西说,他曾经历过困苦,所以了解困苦的样子。他知道艰难,因而更愿意伸出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个世界并不全是由大房子和豪华汽车组成的,也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花园。因此,我们才更加需要努力,来改变每一个人的生存状况。

(本文中建筑物照片及手稿图片均来自于普利兹克奖官方网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