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志 輿地志(一)

宿州南北要衝,地屬徐、豫二州。夏以前沿革莫考。周封宿男,近濟水,在東平無鹽縣。莊王十三年,宋閔公遷宿人封內,以為附庸,宿為宋地。秦廢封建,為郡縣,若相,若鐸,若符離,若蘄,歷代分隸無常。唐元和四年,於汴水埇橋建宿州。《元和郡縣誌》雲宿州取宿國為名。《續通典》亦云。舊志謂宿國音如須,宿州音如秀,上應房、心之宿而得名者,誤也。今據夏以後史冊可考者,註明沿革,兼稽古地,以期一目瞭然,疑者闕之。遞及星野、山川,各以類

附,統為輿地志。

沿革

禹肇九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按:宿故淮海之北,為徐州域。

商奄有九有,制如夏。

周武王分天下為九畿,至成王亦日九州。封風姓裔為宿男,始名宿。平王四十九年,魯隱公及宋人盟於宿。

春秋宋人遷宿人封內,為宋地。宋共公避河患,由睢陽徙都相城,傳子平

公,九十年皆都相。

戰國地屬楚。按:宋自微子二十餘世,至景公為齊、楚、魏所滅,三分宋地,楚得其沛。

秦制天下郡四十,宿為泗水郡,置相縣、鐸縣、蘄縣、符離縣。另置陽城縣,陳勝生處。

漢高帝改為沛郡。宣帝地節元年,更為彭城郡。黃龍元年,復為沛郡。新置竹縣,以秦置之相縣、鋰縣、蘄縣、符離縣屬之陽城,屬汝南郡。

後漢光武中興,改沛郡為沛國,相縣、鐸縣、蘄縣、符離縣如舊;竹為竹邑,侯國;陽城為岑彭封邑。

季漢三國,曹操分沛國,立譙郡。謂竹邑為竺邑,以相、符離、竺邑屬沛國,以鈺、蘄屬譙郡。魏景初二年,分沛國,置汝陰郡,故地盡屬之,陽城縣廢。晉復為沛國,以相、符離、竺邑屬沛國,鋰、蘄屬譙郡,如魏制。

按:晉自南渡後,中原諸州淪沒。大興二年,周堅以彭、沛降石勒。後祖逖收復河南地,

復入晉。昇平元年,葬容恪入寇,譙、沛陷於燕。宿境久成戎馬之鄧,遺民南遷,郡多僑置。

宋分北沛、南沛。北沛郡為徐州之縣,其南沛郡並元嘉八年割江淮地為南兗州,皆相縣故地。譙郡只蘄一縣,竺邑縣廢,鋰人北魏,符離亦陷於北。齊北譙郡蘄縣。南沛郡僑置相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