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习静,方能看见内心

君子习静,方能看见内心

我羡慕任何心如止水、八风不动的人,甚至一朵花、一棵树,只要沾染上静谧,都让我欢喜和倾慕。

也许人生就是从静到乱,最后又努力学着往宁静而行的过程——这是一脚踏出学生时代,撞入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头,撞出的故作深沉的叹息。或者能换一组词语来形容这三种阶段:纯真、迷失与沉淀。

读书的时候青春洋溢,理应是最躁动不安的年纪,实则那时心是真的静啊。遇到喜欢的字词会耗上一整天同它对谈,谈天气,谈花枝俏,谈到雁落酒淡,谈到月华初上,坐在一片清白色里意犹未尽,举杯道后会有期;一篇文字慢慢写,一个场景斟酌月余,修了又改,不厌其烦,像酝酿着春天的鲜嫩花苞,面上露水滴答,心里清风徐来,开也只开这独独的一朵花。因为纯真而心静。

后来,慢慢忘了心只有一颗,毫无防备地掉落在纷繁自由中,难以不去迷乱失格,渐渐躁了,案前书堆积如小山,读进去只二三页,常坐立不安,“闲”不下来,情感触角钝了,粗糙而冷漠,总三心二意,仿佛有什么时刻牵着自己的神经,将灵气以尘嚣一层层地覆上。因为欲望而心乱。

年岁越往后,所遇多而所欲多,便越是要“习”静,要往静而走,若历经千万欲望、在这途中能不停找到归途沉淀下来,便再不是最初因为纯真而起的心静,此时的静,静得比纯真更纯粹,静得底气十足,是沉甸甸的静,藏了岁月酒酿,香远益清,且愈陈愈香。我自然是未到这般境界,却是努力着从迷失的泥潭中挣扎出来,学着从前的纯真,意图将人生稳稳地丰盈着直到沉淀沉稳,直到心拥有真正的宁静。

说到底,心乱是因为内心荒芜到杂草丛生,经不住风吹。于是我抛开乱七八糟的那些,回到案前,试着专心读一本书,或抄一首诗,坐在窗前听雨声,听叶子沙沙声,再不济,拨开收音机听一个故事,听那些柔和的嗓音说着悲与欢,我一步一步,将内心的霸道横生的凌乱枯萎的花枝修剪,将乱草拔除,将渐枯的土壤翻锄,重新走往温柔恬淡的静谧世界里。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名利,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先生也说,静可养性养心,静可致远,也唯有习了静,才看得清内心,才辨得明方向,才不至于乱花迷眼,所思所想愈来愈粗浅。

心里静了,你听见的才是一切,才会是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