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通衢话青州


古籍“禹贡”中所记载的九州之一青州是一个易守难攻,兵家必争之地和四通八达的地方。所以这也就成了历代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和建都之地。它先后为“临淄郡”“南燕国”“总管府”“北海郡”“淄青镇”“京东东路”“山东东路”“益都路”“山东布政使司”等治所。相当于今天的大军区、大行政区和省、州(地)所在地。

两京通衢话青州

从东西方向看,它从隋、唐到大元的忽必烈,每次在攻打日本和高丽时,都是先在青州操练兵马,制作器械,集中作战所需物资,在莱州训练水军完毕后再出兵。到后来日本、高丽的“遣唐使”、学者和僧侣来大唐,也都是从莱州上岸后,先到青州稍歇办完中转手续后,再去洛阳转道都城长安(今西安市)。因青州历代是南(“吴都”、“金陵”)北(“燕京”、“大都”)两京之间唯一的省级衙门,所以朝廷便赐与青州为“两京通衢”的桂冠。洪武九年朝廷把山东省衙从青州迁到了历城(今济南市)。后来,这“两京通衢”也就易位于济南了。青州降为类似今天的青岛为副省级。但还是连州兼府,负责对半岛地区登(州)莱(州)胶(州)青(州)四州的管理。

两京通衢话青州

▲西店古道

到明代中后期青州在南北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因倭寇在沿海骚扰被戚继光重创后,又南下海州(连云港)和浙江、福建烧杀抢劫。明相严嵩闻报,奏准调胡宗宪(曾经在青州任职)帐下镇倭将军戚继光前往歼敌。敌不支退入大海。为防倭寇再次在沿海骚扰,和部队调动灵活,朝廷便在在沿海各省都修了相当于今天3米宽的官马驿道,借以抵御倭寇的骚扰和侵袭。现在,一些地方虽有点特色,但它身前背后不是湖泊便是大海,该地形让当地县镇出现了五行中最忌讳的断头路(丁字路)。而曾为两京通衢的青州则无此疑虑。到了民国初年中山先生看到了这一点。他在沿海几经考察后,决定从青州往南沿海,在原官马驿道的基础上修一条铁路,并载入了他的“建国大纲”里,后因军阀混战,该计划未能成行。时至1957年,国家为完成中山先生的夙愿,备齐所有物资正准备施工,可这时中央突然又下达了“全民大练钢铁”的指示,至此该路再次被搁置。直到1987年国家和山东地铁局才修通了益(都)羊(口)铁路,几年后又向南修通了青(州)临(朐)铁路。设想如我省地铁衔接临沂贯通全国后,对南海经济和战略投送之能量不可低估。如外,还有清末德国人修的东西向的胶济线,益都站在1903年正式通车。

两京通衢话青州

▲青州城西店古道遗址

当时益都站有铁轨八股,还带有调转车头的转盘。1904年潍县通车后,转盘调往张店,铁轨也有所变动。近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9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改建了胶济复线。不久又在青州火车站北建了动车组。同时国家还计划在高柳北再建一条军民共用的高铁,届时对发展经济和建设海洋强国方面,说不定今后在保卫海疆反击侵略,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两京通衢话青州

▲建于1930年的益都火车站,为德式风格(摄于20世纪70年代)

目前我省南北公路五纵中跨省最多,里程最长的哈(尔滨)汕(头)沿海高速。山东段最初叫东(营)红(花埠)路。去年青(州)临(沭)路通车后叫青临高速,各省完工国家接收后,即计划中的哈汕高速,该路正自我市中心经过。四横的公路中,有济青、309、07028三条也都是从我市中心经过,横跨我省东西向的四条铁路,除沂山南的兖石铁路外,其余三条也全从青州地区而过。它们分别是青州南站、青州北站(动车组)、和计划在高柳北建的战略高铁。

两京通衢话青州

现在青州四通八达的高速高铁,不由让人回想到1969年中苏珍宝岛自卫还击战时的情形。当时国内局势十分紧张,全国到处挖地道、拉练、打靶,一切立足一个“打”字。记得当时在防空指挥部的一次拉练时,工交一连连长路银帮,指导员王焕庆,率全连民兵看三打三防,和“虎虎虎”内部片时,解放军支左首长习教导员说:益都市(他叫益都市)背倚沂蒙(西边、南边全是山),面向大海和昌潍平原,扼守敌军攻向我内地的胶济线,而山峦则能阻挡核弹爆炸后的冲击波和贯穿辐射,为易守难攻之地。而位于昌潍平原的所有防御体系和楼房则会在一个冲击波后便会变为一片瓦砾。为此之故,大约在1970年初,地革委魏坚毅和6037部队秦镜秦副军长来益都看地形,并准备把地革委(昌潍行署)再迁回益都,在老火车站和新华书店南路东,原来的纺织机械厂一带建新地革委。所需物资全部到位即将开工。后因1971年9月13日发生了林彪事件,紧接着在1972年中美又恢复了外交关系,前苏联恐中美联盟,所以眼看即将开战的中苏关系也就缓和下来,为此地革委也就不再迁动了。

(文/孙道德 摄影/孙志茂 沈志海 张成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