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字頭股票集體破淨,市場是“錯殺”還是“先知先覺”?

本週,中國神華再次跌破淨資產,週五收盤價對應PB為0.97。

中字頭股票集體破淨,市場是“錯殺”還是“先知先覺”?

在歷史上,中國神華曾經在2014年年初和2016年年中破淨,兩次都對應A股的歷史低位。而且,隨著一眾中字頭股票破淨,a股的破淨股數來到了創紀錄的431只。

中字頭股票集體破淨,市場是“錯殺”還是“先知先覺”?

很多投資者看到破淨潮再現,都摩拳擦掌準備入場掃貨。但是,在下單之前,大家先冷靜思考一下,目前的股市是否真的便宜了?

一、現象

市場上的破淨股,其定義為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的股票。

例如,A股農業銀行每股淨資產是4.54元,而股價只有3.79元,這種就是破淨股。

一般來說,破淨給人最直觀的印象是 -- 股價便宜。畢竟你可以用不到一塊錢的價格,買到價值一塊錢的東西。

那麼,市場上大規模的破淨潮,是否表明目前的市場估值已經非常便宜了呢?

我們先來看看A股目前破淨率和歷史上破淨率的對比。

目前A股共有3727只股票,破淨數為430只左右(破淨數隨每日股價略微會有波動),破淨率大概為11.5%。

為了更直觀的對比,我們選取歷史上上證指數的3個低點作為參照物,分別是:

1、金融危機後的2008年10月27日,上證指數創下1664新低。

2、上一輪牛市前的2013年6月25日,上證指數跌至"必須推倒重來"的1849點。

3、多輪股災過後的2018年12月24日,上證指數為2440

中字頭股票集體破淨,市場是“錯殺”還是“先知先覺”?

從數據上可以看到,A股目前的破淨率已經高於13年和18年的破淨率,和08年金融危機,市場最悲觀時的破淨率也相差無幾了。

不過,只看破淨率,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因為破淨率高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市場估值下滑導致破淨數增加,這種情況說明市場是真的便宜;另外一種則是資金偏好兩極分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一個市場上有100只股票,資產都是10萬元,同時每隻股票的市值也都是20萬元,即市淨率為2,整個市場的市值為2000萬元,破淨率為0。

那麼在市場資金水平不變的情況下,若資金出現"抱團"的情況,例如市場業績後20名的市值下滑至9萬元,多出來的資金220萬元(20*11萬山元)平均遷移到市場業績前10名公司,則前10名的市值上升至42萬元。

這個時候,市場業績後20名的公司PB為0,.9,而市場業績前10名的公司PB為4.2。即整個市場在資金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破淨率上升至20%。

因此,要判斷市場的估值水平,我們要結合市場PB頭部的估值水平進行判斷。

中字頭股票集體破淨,市場是“錯殺”還是“先知先覺”?

可以看到,雖然目前A股的破淨率高於13年和18年,但是頭部的PB值卻明顯高於這兩個時間點的PB值。

由於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目前的破淨潮,是資金偏好兩極化的結果。

進一步對比,我們再看看美股、港股這些成熟市場的破淨率。

美股在08年金融危機最悲觀的時刻,破淨率高達28%。即使在三大指數屢創新高的今天,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總共4643只股票中,共有1205只破淨股,破淨率也有25%。

而一江之隔的港股市場,破淨率更高。由於退市規則鬆散,很多千股、垃圾股可以在港股中躺屍,因此港股的破淨率非常高:總共2439只港股,有1402只破淨,破淨率高達57%。即使在被稱為"大時代"的港股牛市巔峰 -- 2018年1月份,破淨率依然有38%。

所以,目前A股的破淨率,和美股、港股相比,還只是個Baby。未來,隨著A股逐漸成熟,將會有更多公司破淨。

中字頭股票集體破淨,市場是“錯殺”還是“先知先覺”?

不過投資者不用過分擔心,畢竟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也是破淨公司,破淨並不代表沒有投資價值。


二、大師經驗

破淨公司是指市值低於淨資產的公司,在股價跌到遠低於淨資產時,很多人會將其視作絕佳的投資機會,從常識上看,很明顯這是以幾毛錢買一塊錢的划算交易。

歷史上,無論是祖師爺格雷厄姆,還是大師兄巴菲特,都很熱衷於這一類投資。

巴菲特早年對桑伯恩地圖公司的投資就是一個教科書般的示範。

1960年,從事地圖製造的桑伯恩地圖公司市值僅有473萬美元,而公司在1959年底的淨資產是420萬美元元。

雖然看起來不是破淨公司,但是在桑伯恩公司的淨資產中,有260萬美元的證券資產,這批資產的實際市場價格為700萬美元。因此,桑伯恩公司的淨資產實際為860萬美元,是一家破淨公司。

巴菲特看到了這一個機會,將合夥公司35%的資金購入到桑伯恩地圖公司25%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隨後火速將證券資產變現,從而實現了高額的投資回報。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要從破淨股中獲利,一方面要正確評估資產的價格,另外一方面這些資產要能順利變現。

中字頭股票集體破淨,市場是“錯殺”還是“先知先覺”?

然而現實中,無數人卻因為買入破淨股而折戟股市。要投資破淨股,投資者要先做好防雷措施。

首先是破淨股中很多都資產虛高。

比如鋼鐵、火電等行業的公司,其資產大部分是廠房設備,這些資產如果不是進行生產,而是出售,根本賣不出價錢,尤其是在行業低谷。儘管計提了折舊,這些資產在財報上的賬面價值仍然是虛高的。一些製造業企業,新投資上馬的生產線,在財報上記錄的價值不菲,但可能由於行業技術升級,這些生產線成為落後淘汰產能,實際上一文不值。

比資產高估更嚴重的是商譽減值。比如A股虧損王天神娛樂,按照2018年三季報,其每股淨資產10.1元,市淨率約0.6,看似破淨,實則大部分是待減值的商譽。去年底,公司計提了78億的鉅額商譽減值,淨資產下跌超過80%,目前公司的市淨率上升至大約3.4。

要投資破淨股,首先要做的是合理評估公司的資產價格,確保這些資產是真實有價值的。

其次,破淨股中很多資產無法變現,盈利能力弱,投資者無法獲得投資收益。

一些房地產公司,由於經營方式的改變,雖然坐擁鉅額資產,但是每年只能產生微薄的利潤。比如說港股的SOHO中國,自從15年進入"收租模式"後,雖然旗下擁有接近600億人民幣的寫字樓物業,但是租金回報率極低,每年的收入只在20億元左右徘徊。

這樣的鉅額資產,對投資者來說基本上就是擺設,既無法出售分紅,淨資產收益率也低。萬幸的是,投資者可以用腳投票,於是我們看到SOHO中國常年破淨,目前的PB更是隻有0.37。

不過潘石屹還算良心,每年有分紅回饋投資者。港股裡面還有一些更無恥的公司,名下雖然物業很多,但是收入都用來給管理層發高工資、提升福利,絲毫不管中小股東的利益。

所以投資破淨股,還要判斷公司的資產,是否可以帶來收益。無法給投資者帶來收益的資產,其價值幾乎等於0。

三、a股破淨公司

那麼在A股破淨股中,哪些是機會,哪些是坑呢?

中字頭股票集體破淨,市場是“錯殺”還是“先知先覺”?

首先是週期股。

本輪的破淨潮中,不乏像鋼鐵、煤炭、造紙等週期性股票,這些行業成長性一般,盈利能力較弱,容易受到宏觀週期波動。而且這些產業基本都是重資產,一不小心就破淨。

基本上,這些股票除了便宜,就沒有其他優點了。

但也正是因為足夠便宜,投資者在低價買入這些股票,等到行業逆轉的時候,還是有可觀的獲利空間的。

比如說造紙行業的晨鳴紙業,其原料主要為進口木漿,成本容易受到宏觀環境波動。而在16年之前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導致公司的盈利不穩定。這段時間的晨鳴紙業長時間破淨,盈利忽高忽低。

而16年之後,由於國家進行供給側改革,清退了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造紙廠,行業競爭趨緩。活下來的造紙廠收入提升,同時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利潤得以大幅提升。

假如在2016年晨鳴紙業破淨時,以5元左右的價格買入,在2018年2倍PB時以接近20元的價格賣出,將獲得2年4倍的驚人回報。

中字頭股票集體破淨,市場是“錯殺”還是“先知先覺”?

彼得林奇也總結過週期股的投資訣竅:在行業復甦初期買入,在行業繁榮頂峰賣出,但是週期股的盈利不穩定,無法通過市盈率判斷,所以,破淨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其次是資產重估類公司。

投資這類公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買下足夠的股份,控股公司,然後將資產變現,獲利走人,就好像巴菲特投資桑伯恩地圖公司那樣。

但是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各種風險,比如寶能當初收購萬科就碰到不少阻礙。

普通的投資者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無法控股公司,要分享這類投資機會,只能提前買入等待資產重估。

比如港股的橙天嘉禾,雖然賺的錢不多,但是勝在錢多。16年的橙天嘉禾市值只有10億港元,而其賬下的物業資產高達15億港元。17年在出售物業後,橙天嘉禾進行了6億的分紅,投資者光分紅收益就有60%。

除了這兩類公司,其他的破淨公司大部分都是盈利能力弱,資產質量差。甚至還有部分公司有巨量商譽或者股權質押,隨時給你爆一下雷。

要想在這裡面掘金,往往最後都在幫大股東實現人生價值,對投資者來說毫無價值。


四、總結

去年8月份,中國證券報發表過一篇文章。

中字頭股票集體破淨,市場是“錯殺”還是“先知先覺”?

一年過後,市場並沒有逃離了底部,反而破淨股繼續破紀錄,來到了430只。

前文的PB統計表明,破淨潮的出現並不是因為市場低估了,而是資金偏好開始兩極化。

更本質的原因,是市場開始成熟,估值體系發生變化。投資者開始給好的資產高估值,遠離差的資產。

未來,破淨潮還會繼續,質地差的股票,現在便宜,以後會更加便宜。

在大批的破淨公司裡面,固然有性價比高的投資機會,但是絕大部分是如樂視網、暴風集團一類盈利能力差,資產質量差的股票。

投資者與其花費巨大的精力在破淨公司裡面淘寶,動不動還要被雷一下,還不如擁抱優質資產,做時間的朋友。

參考文章:

《如何理解破淨股?》-- 知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