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闭世界,智慧妈妈用音乐唤醒儿子的心

走出自闭世界,智慧妈妈用音乐唤醒儿子的心

中国目前有自闭症儿童50万,每年还以1.5万的速度在递增。但是母亲的智慧却能将爱传达到孩子的心里,感受到温暖和阳光……

口诉|李韵 文|梦丫

晴天霹雳,分别两年的儿子得了自闭症

2007年3月,我和老公从法兰克福飞到北京,没出机场直接转机回到兰州。我们归心似箭千山万水地往回赶,就是盼望着能早一点儿见到我们的宝贝儿子——刚刚5岁的晓涛。老公去德国做一个项目,我作为陪读一起出国,这一去就是两年。

我们兴冲冲地赶到婆婆家,却不料,晓涛对我们热切的呼唤没有半点儿反应!爷爷奶奶不停地在旁边催促:“快,叫爸爸妈妈……”可晓涛还是不理不睬。我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对不起儿子,都怪妈妈走的时间太长,你都不认得妈妈了……”

但让我诧异的是,晓涛不光对我们陌生,就是和爷爷奶奶也不怎么说话。回想这一年来,晓涛接我们电话的时候越来越少,到最后几乎听不到他的声音,我一直以为母子分离太久,儿子跟我生疏了。现在看来,是儿子的性格变了,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交流。

一连几天,晓涛把自己埋在一堆奥特曼的玩具里,不声不响专注地玩着,我们谁来叫他也没反应。我悲哀地看着儿子,觉得他就像生活在玻璃罩子里。我分明看到他在那里,就是触摸不到,像天际那一颗颗孤独的小星星。我急了,这是怎么回事?晓涛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婆婆一脸无奈地诉说了晓涛这两年的成长经历。

晓涛曾经很淘气,但爷爷奶奶发现他很爱看电视,尤其喜欢《奥特曼》,每到这时他就老实很多。于是,因为怕孩子不听话,也为了孩子安全,婆婆就经常让孩子看电视,还买了各种动画片的光盘、图画书,并和孩子一起模仿着玩儿。这样, 晓涛每天都与《奥特曼》为伍。到后来,为了满足晓涛对奥特曼的崇拜,婆婆还买了奥特曼的面具、衣服、鞋子、背包……

晓涛的脾气由调皮变得暴躁,有时把家里板凳、玩具、书籍全都拿起来又扔又砸,见人就打还不住地叫喊。仔细一听,才知道他说的全都是《奥特曼》里的语言。他把自己当成 “奥特曼”,沉浸在那个世界里打打杀杀。可慢慢地,晓涛就不太说话了,起初公公婆婆还很高兴,以为晓涛乖了。可后来他们发现晓涛太乖了,不和别的小朋友说话,也不愿意出去玩……直到最近连家人也懒得理,整天沉默不语。他们以为是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长大一些就会好起来,没想到越来越严重。

我认为儿子的状况不正常,便带他到省人民医院儿科做检查,专家得出的结论如晴天霹雳:只有5岁的儿子竟然得了轻度自闭症!专家解释说,这种病是大脑广泛性发育障碍引起的,具体病因目前在全世界都尚无定论,但有一点是医学界一致认同的——正确的教育和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改变自闭症孩子的情况,反之则可能加剧病情。

专家就晓涛的情况分析说,虽然看奥特曼不是他得上自闭症的“祸首”,但是,让晓涛完全沉浸在电视中,肯定加剧了病情。因为幼儿不能清晰地思考,也不能做建设性的想象,电视影像对幼儿只有单方向的沟通,没有交流,孩子的社会能力和语言表达在电视面前都不需要了,也就渐渐地减弱了。还有,电视节目毕竟还是机械的,它的声音也是机械的,孩子总是对着电视,会对机械的声音产生反应,对于周围人的声音反而没有反应了。这是造成孩子不能交流的重要原因。此外,电视画面的快速转换会引起注意力紊乱,看电视是一种被动性经历,孩子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不可能用理解的心态去关注电视,也不能与电视里的事物形成交流,会导致孩子形成一种“缺乏活力”的大脑活动模式,这会使智力活动迟钝……

我急了:“我儿子的病能治好吗?” 专家安慰我说,晓涛症状是轻微的,因为他虽然沉默,但语言功能很好,口齿清晰,并没有手脚抖动,发出痴笑的症状。他还说,因为人们对这一特殊疾病的认识不足,目前我国8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都曾被误诊为发育迟缓,以至于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终身残疾。而晓涛,因为我们来得及时,治好的机会非常大。“我该怎么办?”“自闭症的病因不明,也没有特效药,爱是唯一唤醒他们的精神药物。”专家建议我要锻炼晓涛的肢体运动协调能力,多和他交流,把他从自己的世界里唤回来。

走出自闭世界,智慧妈妈用音乐唤醒儿子的心

《雨中曲》的灵光,智慧妈妈的音乐疗法

儿子睡着了,我轻轻摸着他的小手小脚,又一次忍不住想哭。我记起多年前的那部电影《雨人》,主人公“雨人”雷蒙德是个生活在个人精神世界里的怪人。他对数字有非凡的记忆力,却不能与人正常交往,也不能独立生活。那个“雨人”所患的疾病就是自闭症……难道儿子的未来会是那样吗?

我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义务,没给他健康成长的环境。我充满自责,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都要还儿子一个灿烂的童年!在儿子终于认出我这个妈妈后,我开始着手实施对他的“唤醒”计划。

我不让晓涛再看《奥特曼》,而是选择了人情味很浓的《大耳朵图图》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类片子。但是晓涛对这些没有兴趣,索性呆呆地坐着,连头都不抬,也不知在想什么。这样待下去好人也会呆傻了。无奈,我又翻出奥特曼玩具,和晓涛分头饰演角色,这回晓涛肯和我玩了,眼神也有了光彩。可是除了扮演奥特曼,再换成其他的活动,晓涛又拒绝参与。

不做活动,我就给儿子讲故事。即使他没有反应,即使他左顾右盼,我还是认真讲我的,并且追逐他的目光,不停地用眼神来示意他。但儿子根本就不跟我交流,一切都仿佛是我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怎么办?我心急如焚,却不能在儿子面前表露出来。

5月的一天,我和晓涛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飘起了小雨。隔着细密的雨丝,有音乐传来,遥远而朦胧。我不知道是什么曲子,可是晓涛却受了那曲子的吸引,驻足听着,不肯离去。随着音乐的变化,儿子竟然高兴得手舞足蹈。我和晓涛商量:“下雨了,我们跑步回家好不好?”晓涛不肯,我灵机一动:“那我们跑步去找这支好听的曲子,好不好?”从来不肯跑步的晓涛竟然清晰响亮地回答我:“好!”

立时,一个声音在我心头激荡:儿子喜欢这支曲子,这支曲子对晓涛竟然这样有用!

我拉着儿子循声找去,原来是一家正在搞促销的商场放的音乐。找到播音室终于打听到了刚才的这支曲子,是好莱坞电影《雨中曲》的主题音乐。

回家后我立刻将《雨中曲》从网上下载,每天上午9点、下午4点开始,不停地反复播放半个小时,这时儿子的情绪也好很多。过了半个月,这曲子已成为晓涛生活的一部分。当他完全习惯每天按时按点听《雨中曲》时,我的锦囊妙计派上了用场。

上午该放音乐时我没有放,晓涛出于习惯求我放,这时我便提出了要求:“你给妈妈讲讲,昨天你在动物园都看到了哪些动物,妈妈就给你放。”儿子不出声,我反复引导他:“有老虎、大象,还有什么?你回答了妈妈就放……”终于,儿子开口了!第一次,他顺利地回答了我的问题,虽然我在旁边不停地提醒,但他描述的动物还算齐全——我终于找到了让晓涛和我交流的钥匙!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我马上给放了《雨中曲》,晓涛很高兴。

就是这种类似马戏团训练小熊小狗的方式,让晓涛终于渐渐张口和我有了交流!而且,在我们做游戏当中,晓涛情绪不稳定想终止游戏时,我也给他放这支曲子,晓涛的情绪就会逐渐稳定下来,我们再继续进行……除了《雨中曲》,我又搜罗了大量的音乐,遇到晓涛喜欢的立刻珍藏起来。

晓涛终于可以和我做简短的交流了,我立刻向专家汇报这一喜讯。

专家解释说,音乐疗法可以治疗自闭症,前提是孩子对音乐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就可以利用自闭症对某些物体过于依恋的固定行为特征,在他有听音乐的“动机”时,将音乐作为增强物来要求他学习,学习之后就立刻播放——这是被动的音乐治疗。专家建议我,还可以试试主动音乐疗法,即让他学习一样喜欢的乐器,用音乐主动表达情绪感受,让他陶醉在肢体的表达艺术之中,为他向这个社会表达打基础。

我带儿子来到乐器行,儿子在一架钢琴前停了下来。店员并不专业的演奏让晓涛喜爱之极。我把钢琴买了回来,请来了老师。为了增强儿子的学琴兴趣,为了尽快让儿子接受钢琴老师,老师每次上课前都要把晓涛喜欢的曲子弹几遍,诱惑着他过来学琴。老师听我说了晓涛的情况后,采取了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把不同的音符画上不同的颜色,用颜色代替那些枯燥“小蝌蚪”。这招果然灵验,几个月后晓涛已经能弹简单的练习曲了。通过和老师学琴,晓涛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又进一步得到提高。我不求儿子成为音乐家,只想他能过普通人的生活。

老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我半年的悉心培养,晓涛在家中已经能和我们正常地简短交流,如果不特别注意的话,外人看不出来晓涛有自闭症,只会觉得这个孩子有些内向。老公也欣慰地说:“儿子能恢复到这种程度真是辛苦你了。”

专家也说,对音乐有感觉的孩子,音乐是他日常生活和治疗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他的语言学习、认知学习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媒介,这是晓涛的幸运。

但我明白,虽然晓涛可以应付家中的小环境,但走进外面的世界,他又会变得惶恐和木讷,缩回他内心那个狭小的世界里。我要让孩子彻底摆脱自闭症,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上学,走入社会,成家立业。

走出自闭世界,智慧妈妈用音乐唤醒儿子的心

不再做孤独的小星星,妈妈牵着你的手回家

从此,只要看到哪里有儿童乐园活动,我都会带上晓涛去参加。第一次是参加淘气堡的体操表演。晓涛跟着老师,在我的带领下站在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上,老师边做示范边指导小朋友做动作,点头、抬手、做飞翔状、举到头顶、跳跳脚……可晓涛并不专注,很慌乱地找我。我紧紧拉着他的小手:“别怕儿子,妈妈就在你身边,只要你抬头就能看见我!”晓涛起初不放心,每和大家一起做个动作就看我一眼,发现我真的是一直在陪他,他安心了。但就是做操姿势不标准,还爱走神,时而随意伸伸手,时而揪揪小耳朵。20分钟的体操结束,我还是上前抱住儿子,摸摸他的脸蛋夸奖他:“宝贝,你今天真棒!”

晓涛慢慢适应了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但是必须在我的陪伴下。怎么能让晓涛独立地和小朋友们玩呢?网上说,孩子天性喜欢水,游泳能锻炼肢体的平稳能力,也能促进小脑的发育,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借助了“水”这个平台,会放下戒备而走出自闭。

我开始带晓涛游泳。为了引起他的兴趣,我特意带上他喜欢的音乐CD请游泳馆的工作人员播放。晓涛起初很怕水,但他看到我摆弄着小鸭子游泳圈在水里移来移去,渐渐有了试一下的欲望。显然,晓涛对水中漂浮的感觉很有兴趣。我抓着他的手,在水里把他甩来甩去,像条鱼一样,晓涛很开心。一个小女孩走来向他要“小鸭子”,晓涛本能地往后退,不讲话。那个女孩有一张灿烂的笑脸,我提议儿子用“小鸭子”来交换她手中的皮球,女孩答应了。女孩玩着我们的“小鸭子”,我们玩着她的水上皮球,我告诉儿子:“和别人交换东西多好啊,我们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儿子渐渐适应水中的环境,甚至能扔下游泳圈,独自在水中扑腾几下了,偶尔也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水上游戏了。

2007年9月,晓涛的生日。我带他去选了一个巨型蛋糕,“蛋糕太大了,我们要请些人来一起吃。”我把晓涛认识的所有的孩子—亲子课堂的、游泳馆的、小区里的都请来了,足足有20个。因为我平时很注意对这些孩子的“收买”,大提包里总是装满了零食,大方地分给他们,所以他们也本能地投桃报李,对晓涛也很友善,甚至还很照顾晓涛。

当晓涛看到这么多人为他过生日,带了礼物,唱生日歌,他也很高兴。分蛋糕时,孩子们互相抹奶油,我怂恿晓涛:“你也要给大家抹,抹得越多越是好孩子!”晓涛终于有所动作了,笑着往左右小朋友的脸上抹去……晓涛向开放的世界又迈了一大步。

2007年10月,我从国外的报道上看到,海豚能发出2000赫兹至10万赫兹的多种波长的高频超声波,对自闭症患儿的大脑有一定激活作用,特别是贴近患儿头部近距离发出叫声时,刺激和冲击更强烈。

这一发现令我惊喜万分。我立刻来到五泉山水族馆,向馆长提出请求。馆长不同意,因为海豚很珍贵,不可能让人这么近距离接触。我不甘心,向他讲述我大半年来为了治好儿子的自闭症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儿子现在取得的效果,我对儿子彻底康复的渴望……说着说着,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了。我的遭遇得到了馆长的同情,他终于网开一面。

晓涛坐在我旁边兴致勃勃地看海豚表演:钻铁圈、顶球、摇摇摆摆地给人鞠躬。在听完海豚的“歌唱”后,晓涛竟然有了说话的欲望,他也要给海豚喂食!于是我和工作人员一起,拉着晓涛的手一点点接近海豚,让晓涛伸手抚摸它,往它嘴里喂小碎肉。

以后只要有海豚表演我都会带晓涛观看。看着儿子开心的笑容,我想,就是海豚的声波没有治疗作用,能让晓涛有机会和动物亲密接触也是件好事。

10月12日,已经两周没去看海豚表演的晓涛,在弹完了钢琴后脱口而出:“妈妈,明天我要去喂海豚!”我随口答着:“好啊。”说完我就愣了,从来都是被动地接受我的安排的晓涛,竟然主动跟我提出要求,表达他的想法!我和老公惊喜地对视着,连连说好!我又不停地向儿子灌输:“不管你有什么想法,想做什么要什么,就要跟妈妈说!”

晓涛渐渐地学会和我们提出各种要求,而我们也从一开始的有求必应,到慢慢地讨价还价,最后有选择地满足……晓涛渐渐明白他生活的世界,需要与人沟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专家也替我高兴,晓涛能恢复到这种程度,是我们付出的爱得到了回报。这也再次证明,自闭症没有特效药,“爱”才是挽救孩子的法宝。

2008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我叫醒晓涛:“快,妈妈带你去堆雪人!”晓涛一骨碌爬起来,利索地穿戴好,大声地响应我:“妈妈,咱们现在就出发……”看着儿子和小伙伴在雪地里欢快地奔跑着,我的眼睛又湿润了。我的孤独小星星,终于回家啦。

温馨小贴士:

针对自闭孩子:

1.有以下现象的孩子要引起家长注意:两岁还不会说话、极少笑、喜欢一个人独处、不愿意走到户外、回家从不唱歌、从不讲述幼儿园生活。自闭症儿童最佳的治疗时机是3~5岁,当孩子出现自闭倾向时,应该像文中的母亲一样,及时将孩子送到医院诊治、训练,不要将其视为智障或发育迟缓,延误了病情。

2.在孩子0~7岁这段时间,儿童最好是随母亲一起生活。保证亲子时间是预防儿童自闭症的好办法,家长无论多忙,都必须安排时间与孩子相处,讲故事、唱儿歌、做游戏、孩子哭闹时拥抱他等细微之举都能增强母子之间的亲密程度。而文中的母亲将年幼的儿子完全交给老人来带,缺乏与外界沟通的机会,未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这是自闭症的诱因之一。

3.由于自闭症的病因至今不明,也没有特效药,所以需要家长付出不懈的爱和艰辛的努力,家长的态度和做法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像本文母亲这样全力以赴,利用孩子对音乐的敏感而采用音乐疗法、利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加强孩子与外界的沟通,都非常有可取之处。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家长,将孩子送到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接受专门的指导和训练,也会收到良好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