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畝“蟠桃大姜”喜獲豐收

5萬畝“蟠桃大姜”喜獲豐收

“蟠桃大姜”喜獲豐收。
11月前後,正是“蟠桃大姜”收穫時機。平度市“蟠桃大姜”的主產地——東閣街道北窩洛子、北臺、寨子、公沙、寶店、鄭家等等村莊的農田裡,處處可見姜農忙著收穫大姜的喜人景象。
據瞭解,早在明末清初,平度原蟠桃鎮附近農民就有種植大姜的記載,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經過當地農民的世代培育和提純復壯,逐漸形成一個適合當地生長的新品種——蟠桃大姜。而平度東閣街道轄區地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溫差較大,光照充足,降雨量適中,非常有利於蟠桃大姜的生長和養分的積累,是蟠桃大姜優良品質形成的重要因素。種植出的大姜塊大皮薄,絲少肉細,辣濃味美,同時又久放耐貯,兼食、藥雙重價值,備受各地市民青睞。 2010年“蟠桃大姜”被列入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還出口遠銷東南亞、中東、歐美等大小國家,名聲在外。
“大姜喜水畏旱,雖然今年天有些旱,但我安裝了噴灌系統,加上精心管理,每畝產量高達一萬兩千多斤。今年價格比去年還好,鮮姜一斤1.6元左右,一畝地收入近兩萬元,去掉灌溉、肥料、人工等投資,一畝地純收入要一萬餘元。”平度東閣街道寨子村村民代曉東喜滋滋地對記者說。現年47歲的代曉東,種植蟠桃大姜已近三十年,今年種植了五畝。根據往年經驗,地裡收穫的大姜,他並沒有立即賣掉,而是將大姜儲存到地窖裡,留待明年再賣。


“現在賣去年窖存的老薑,每斤收購價在2.8元左右,比賣當年的鮮姜每斤可要貴一元左右。 ”代曉東給記者算著賬,“因此我們村的姜農大多數都是在新姜收穫前,將去年窖存的老薑給高價賣掉,然後再將新姜存進窖中,雖然這麼一‘進’一‘出’,耗費人工費不少,但也是完全值得的。”“我們村家家戶戶都種姜,像40歲左右的壯年姜農,都去別的鄉鎮、街道的村莊流轉土地進行種植。今年我們村僅僅在外村流轉土地種植的大姜,就要達600多畝。 ”東閣街道北窩洛子村主任王喜濤說,“每年大姜都在霜降前開始收穫,霜降後三四天將全部收穫完畢,收穫持續時間近20天。 ”
截至目前,“蟠桃大姜”平度種植總面積已發展5萬畝左右,主產區遍佈平度東閣、李園、仁兆、南村等鎮(街道),年產優質蟠桃大姜22萬噸左右,是平度農村經濟主導產業之一,鄉村振興的一大助力。
記者 馬丙政 通訊員 劉軍增 孫科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