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增基:58載艱苦育種路

梁增基:58載艱苦育種路

他從南方來,紮根長武,默默無聞為第二故鄉奉獻了不朽年華。他從魚米之鄉來,成長黃土地,傾情黃土地,兢兢業業為渭北旱塬帶來了福祉。他,就是著名旱區小麥育種專家,長武縣農技推廣中心研究員——梁增基。

1961年是梁增基分配到長武工作的第一年,自然災害席捲渭北高原,原本貧瘠的渭北旱塬更是雪上加霜。人們靠添加野菜、榆樹葉子和粉碎了的“瓜菜代”維持生計。看著面黃肌瘦的兒童和食不果腹的鄉親們,他毅然決定留下來,用自己的所學來改變現狀。

從此,無論是在烈日麥浪翻滾的溝溝坎坎,還是在數九寒天冰雪覆蓋的試驗田裡,都有這個來自廣東的身影,58年從未間斷。

梁增基工作的農技站在長武縣五里鋪村的一所農場裡,幾間土坯瓦房、一張漆皮脫落的三鬥桌、一條三條腿板凳和一張沒有席片的土炕。沒有通電,要點煤油燈辦公。工作不到一年,他跑遍長武的山山水水、溝壑梁峁。

在育種試驗剛開始的時候,沒資料、沒勞力、沒材料、沒資金,梁增基想方設法自己解決,實在無能為力,就向科研單位求助;沒勞力,他就甩開膀子自己幹。

經過無數次的經驗總結,梁增基終於採用雜交法培育出了702、7125小麥新品種,這兩個品種抗條鏽病、抗寒、高產,其抗鏽病方面的優勢填補了國內空白,使小麥單產由70公斤左右提高到200公斤左右。同時,“7125”在全國鏽病會議被確認為全國抗鏽品種之一,北京農展館作過展出,並獲“陝西省科學大會獎”。

巨大的成功並沒有讓梁增基沾沾自喜、驕傲自滿。隨後,他利用“702”的姊妹系“7122”育成了“秦麥四號”,讓長武縣的小麥畝產實現了第二次跨越。西農的專家們曾這樣評價:梁增基最大的貢獻是把小麥鏽病擋在了西北,在推廣區阻斷了小麥鏽病南北傳播的道路。

初心不忘育種情,老驥伏櫪之為民。在長武人眼裡,梁增基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頭,一輛黑色加重自行車,一個人造革手提包,不吸菸、不喝酒,不圖享安逸,不追逐名利,如今依然住著50平方米的廉租房,過著一個蒸饃一個蛋一盤青菜一碗粥的簡樸生活。可是他對於社會上有困難的人卻向來出手大方,2011年他得到5萬元獎金,當時兒子正在籌錢買房,孫女也要上大學,可梁老師一分錢都沒留,全捐給了長武縣教育局用於資助貧困大學生。近年來,梁老師累計捐款166000多元。

在親人眼裡,他是一個鐵面無私的倔老頭,小兒子上完學被分配到農口工作,父親是農業專家,在幹部培訓、進修、評獎、提拔這些事情上都會參與意見。可梁增基卻守口如瓶,不但自己不說情還警告兒子不許打著他的旗號找組織。在他眼裡,紀律就是法律,不能觸碰更不能變通。

在同行眼裡,他是一個奇蹟的締造者。86歲高齡,58個春秋,3個國審品種,4個省審品種,小麥良種推廣種植過億畝,增產25億公斤,增加經濟效益40億元以上,通俗地講,我們每天吃的3個饅頭裡有1個就是他貢獻的。因此,在長武老百姓們常說,要吃糧,找老梁。

多年來,梁增基先後榮獲陝西省優秀共產黨員、陝西省勞動模範、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國發明創新獎”特等獎暨“當代發明家”、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三秦楷模”、“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2014年在人民大會堂的金色大廳受到了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2019年,梁增基獲得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誠實守信獎。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梁增基對育種事業仍然熱情不減,退而不休的他仍心懷夢想:我還有兩個願望,一是要讓長航一號通過國審,讓他的種植區更廣,品質更好,產量更高。二是在他的有生之年再培育出兩到三個小麥新品種造福更多的群眾,迎接一個又一個豐收的年景。

這就是梁增基,一輩子為信仰而歌,為百姓而歌,為時代而歌,一位用生命和熱血追夢、築夢寫下最美詩行的共產黨員。(咸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