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全流通來了,2萬億市值待“解禁”,衝擊股價怎麼辦?多家券商推對衝產品

H股全流通來了,2萬億市值待“解禁”,衝擊股價怎麼辦?多家券商推對沖產品

醞釀兩年之久,中國證監會終於全面推開H股“全流通”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H股“全流通”改革只涉及僅在香港上市的單H股公司,其所有股份轉為H股後將全部在香港市場交易,A+H股公司並不涉及“全流通”問題。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日,港股市場共有280只H股公司,其中含A股的H股有116只,純正H股(內資股不流通)有164只,未流通內資股市值約2萬億港元,這意味著H股全流通後,將進一步強化香港資本市場的吸引力,以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增加市場交易量與流動性。

2萬億改革提速,H股“全流通”全面放開

11月15日中國證監會宣佈,去年順利完成3家H股公司“全流通”試點工作後,2019年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全面放開“全流通”改革,符合條件的H股公司和擬申請H股首發上市的公司,可申請“全流通”,並將按“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原則推進改革工作。

所謂H股,是指在港交所上市的境外上市外資股,而另一部分——即境內大股東持有的內資股,則只能在中國法人或自然人、合格國外機構投資者或者戰略投資者之間轉讓,並不能自由流通。H股“全流通”之後,採取H股架構上市的內地企業可以將其尚未公開交易的國有股及法人股等內資股,轉為外資股並在港股市場上公開交易、流通。

此前唯一的H股全流通案例是2005年10月建設銀行以H股全流通方式在香港上市,當時該行的內資股是以特批方式轉為H股流通,2017年12月19日,證監會宣佈啟動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試點,經國務院批准,以聯想控股、中航科工、威高股份3家上市公司作為試點,推進H 股“全流通”發展,並分別於2018年6月6日、6月15日、8月7日完成試點。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15日,港股市場共有280家H股公司,其中包括116只A+H公司,164家H股只在港股上市,內資股並未流通,若剔除三家試點公司,目前有161家純H股公司內資股未流通。

在這161家H股中,合計149家公司的非流通股佔比超過50%,其中非流通股佔比超過80%的有9家,佔比在70%-80%之間的有76家,非流通股佔比最小的為富貴鳥9%。其中,非流通股佔比最高的大盤股分別為中國電信、郵儲銀行和中國鐵塔,非流通股本分別佔83%、75%和73%。從市值規模看,郵儲銀行最高,達3187.19億港元,中國鐵塔和中國電信則分別為2147.12億港元和2112.23億港元。

以下為H股未流通市值排名前十的個股:

H股全流通来了,2万亿市值待“解禁”,冲击股价怎么办?多家券商推对冲产品

(註明:以19日收盤價計算)

若以19日收盤價估算H股內資股市值,這些公司未流通內資股市值約2萬億港元,不到港股總市值7%。

海通國際執行委員會成員、董事總經理杜勁松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全流通對香港股票整體市場層面影響有限。從個股層面來看,短期內流通性將改善,甚至有大額交易機會,但價格波動可能加劇,尤其是那些蓄勢反彈或者被獲利了結的股票。“從更微觀的角度來看,即將進入全流通的H股的股東,他們需要面對市場流通量,風險定價的挑戰,例如在個股啟動全流通的初期,可能有不少股東需要先進行減持,或者對現有持倉進行多元化配置。”

實現全流通對市場影響幾何?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此前對H股如此評價,在現有H股的架構下IPO,用朋友的話來說就叫半吊子IPO。IPO對企業意味著一是融資,支持企業發展;二是套現,兌現企業價值。而在H股下,因為內資股不能賣,所以IPO只有融資功能,沒有套現功能。

因此,對於很多H股大股東來說,股價漲跌和他沒有太大關係。那該如何兌現企業價值?選擇之一就是轉移公司資產,侵害小股東利益。

H股全流通醞釀多年,此次全面放開意義重大。杜勁松向記者表示,H股全流通可以促進大小股東利益一致,通過把業績做好體現公司價值,再減持股票套現,這對企業價值迴歸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H股架構下的內資股不能兌現價值,導致股份和不能兌現的紙面財富無法抵押融資,這會嚴重影響企業發展。

“一級市場方面,將會鼓勵更多內資企業選擇H股上市,企業可以根據各自具體情況,靈活選擇配置境內、境外資本市場,實際上,中國證監會在2012年取消了H股上市的淨資產,淨利潤要求,後來又簡化流程,加上這次H股全流通改革,H股上市成本更低,資本市場效率更高。二級市場方面,香港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相對這個經濟體量,目前每天700億成交是不夠的。H股全流通,從長遠來講,有助提升成交量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杜勁松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選擇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就是上述H股上市,另一種則是紅籌模式,即搭建VIE架構通過境外離岸公司持有境內資產,再以離岸公司名義在港交所掛牌交易上市,目前大多數民營企業選擇的都是紅籌模式。紅籌模式下,不會受到內資股不得流通的問題,但缺點就是需要獲得商務部批准,涉及監管較多,稅務也較為複雜。

杜勁松表示,H股全流通放開將會鼓勵更多內資企業選擇H股上市,而非通過紅籌模式上市。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認為,H股“全流通”對於已上市H股推動企業改革、強化資本市場功能、促進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均有著明顯的正面意義。

首先, H股“全流通”解決了內資股股東與H股同股同權、不同利的問題,其次,豐富了在香港上市中資企業的市場參與度,增加了市場的交易量與流動性。

巴曙松還建議稱,為了充分發揮H股“全流通”帶來的積極效應,進一步促進內地和香港兩地金融市場的互動,H股“全流通”之後在資本流動限制上可以考慮適當放鬆。

首先,資金結算可以考慮以人民幣計價,從而緩解匯率波動問題。其次,近年來,離岸市場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屬性明顯提升,而且離岸人民幣產品趨於多元化,這為以人民幣計價的資金提供了好的投資途徑。基於此,監管者可以設立一定的額度,允許內資股股東將變現資金投向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產。這一變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內資股股東變現資金的划向問題,滿足股東資金在境外配置的需求,而且增強人民幣在海外金融市場的計價和結算功能,同時進一步提高離岸市場的人民幣流動性。

中資券商推出H股股權出售策略應對沖擊

對於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則是H股全流通是否會對股價造成巨大沖擊。畢竟大多數公司的非流通股佔比遠比自由流通股高,這無疑意味著巨大的拋壓。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原始股的持股成本實在太低,一旦平價放開流通,可能對二級市場形成較大的衝擊。

杜勁松向記者表示,香港已經有不少大型中資券商開始推出股權出售策略來解決H股“全流通”給市場帶來的短期拋壓影響,幫助股東最大化其所持資產價值的同時,最小化其對市場的影響。比如以量化分析為投資者提供股權出售計劃,藉助領子期權出售股權,藉助收益增值產品(如賣出看漲期權)出售股權,藉助大宗交易出售股權。

以中國鐵塔為例,通過賣出看漲期權出售股權,比如期限1年,設定期權金7%,由海通國際支付給投資者,行使價為105%*期初價格。到期日交割,若期末價格低於行使價,投資者可向海通國際以當時標的市價出售股票,若期末價格高於或等於行使價,投資者可將股票轉交給海通國際,海通國際向投資者支付行使價*股票數量的對應金額,從而完成套現。

H股全流通来了,2万亿市值待“解禁”,冲击股价怎么办?多家券商推对冲产品

這種方式使得投資者賣出一年期看漲期權來獲得額外期權金收益,除期權金收益外,若股價上漲投資者仍可額外獲得來自賣出股票的收入(5%),投資者於一年後出售股權時也降低了對股價的影響,同時還獲得了期權金收入;若一年後股價沒有變化,投資者仍然獲得7%的期權金收入。

而藉助領子期權出售股權,操作方式是買入股票+買入較低行使價的put+賣出較高行使價的call。所謂的call是指買權,put是指賣權,兩種期權分別對應了long和short的兩種的操作,即買入和賣出兩種操作。

領子期權通過買入Put,同時賣出Call形成期權組合,以保護股票的多頭頭寸。如果股票價格上升至Call行權價格以上,Call可能被行權而使多頭頭寸被平倉。如果股價跌穿PUT的行使價,投資者可以行使價把股票沽給期權賣家。這方法除為投資者獲得保證收益外,還對沖了股價下跌的風險。

舉個例子,騰訊的現價是335.6港元,12月行使價350港元的騰訊CALL期權金是4.32港元,而12月行使價320港元的PUT期權金是3.3港元。如果騰訊股價到期高於350港元,也只能用350港元的行使價賣出,如果騰訊股價低於320港元,即使跌倒100港元,依然可以用320港元的行使價沽出,即投資者輸贏有限。

根據領子期權策略:買股票+LONG PUT+SHORT CALL。因為騰訊CALL的期權金多於PUT,所以這個期權策略的成本為負1.02港元(3.3-4.32),即投資者1股騰訊期權金淨收入就是1.02港元,假如12月騰訊的結算價為360港元,1股騰訊的收益是350-335.6+4.32-3.3=15.42元。假如12月騰訊的結算價為310元,1股騰訊損失是320-335.6+4.32-3.3=14.58元。

H股全流通来了,2万亿市值待“解禁”,冲击股价怎么办?多家券商推对冲产品

此衍生產品可以幫助投資者在出售股權時獲得保障並減少對股價的衝擊,投資者可同時獲得額外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