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印度的“哪吒”为何会成为中国神仙,又为何受神话小说的青睐

“英杰谁人怕鬼神,怒涛千丈斩妖鳞。……星霜风露皆染恨,勾动情怀泪浥尘。”

初次见到这首七律诗的朋友一定会十分的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什么样的事迹才能够令作者写出如此豪迈的诗歌来称赞。

他就是少年小英雄哪吒,这首由作者禹裔写的七律诗《哭哪吒》描写的是哪吒闹海之后面对龙王的逼迫甘愿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故事。“一诺挺身为百姓,千刀刮骨救双亲。”哪吒削骨还父,剔肉还母的故事我们早已经耳熟能详,哪吒早已经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来自印度的“哪吒”为何会成为中国神仙,又为何受神话小说的青睐

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哪吒的原型与来历,那么就让我们带大家了解一下哪吒的原型吧!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古代却未必如此。

古代中国有过许多次的与外界文化的大融合时期,这些融合的原因千奇百怪,或者是通商,或者是战争。文化大融合导致中国的神话也受到了重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大家感到相当熟悉的许多神话人物就是来自于古代的文化融合,哪吒便是其中的一个比较知名的。

来自印度的“哪吒”为何会成为中国神仙,又为何受神话小说的青睐

在今天如果一件事情加上了外国的元素,许多人彷佛觉得它高级了许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与了解它,然而古代的人却未必会这样想。古代外来文化要想得到中国文化的认可流传下来是要付出十分艰辛的努力的,许多神话人物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中国古代接受。哪吒这个外来的神话人物又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融合进来的呢?

许多人没想到哪吒的原型竟然是他

古代对于哪吒的称呼也是经历过一番变化,直至元朝才正式定为哪吒,在最开始的时候哪吒其实是被称为那吒,是古代印度神话中的一个神祇的汉化版。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真言》云:“尔时那吒太子,手奉戟,以恶眼见四方,白佛曰:“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罗摩那罗阇第三太子其第二之孙,我祖父天王及我那吒同共每日三度白佛言:我护持佛法。””

玄奘取经带给唐朝的影响相当的大,唐朝僧人便花费了许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翻译印度的佛经。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真言》便是其中比较出名的汉译佛经之一,在这篇佛经中详细准确的记载了古代哪吒形象的原型便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第三个儿子。

唐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 “我灭度一百年后。有么土罗兄弟二人。一名那吒。二名婆吒。而于彼处。建立寺舍。当号名那吒婆吒。”

许许多多的资料文献都可以证明哪吒的原型竟然是印度神仙,这样的起源也许会令很多人大跌眼镜,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毗沙门天王天王的三儿子竟然是我们熟悉的哪吒原型,接下来我将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以下印度神话人物是如何演变为我国神话人物哪吒的。

来自印度的“哪吒”为何会成为中国神仙,又为何受神话小说的青睐

简单介绍下哪吒的发展历程

哪吒形象的起源便是唐朝的对外交流以及对印度佛经的翻译。唐代作为一个中国古代国力高度强盛,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的时代诞生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神话人物都是不足为奇的,哪吒便是其中的一个。唐朝的中后期哪吒的神话故事就开始在各地的寺庙之中流传开来,在最初的形象中,哪吒担任的是守护佛教的职责。

来自印度的“哪吒”为何会成为中国神仙,又为何受神话小说的青睐

宋朝与元朝是哪吒神话的大发展时期,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便是《五灯会元》中关于哪吒的记载,南宋僧人普济在这本书中第一次提到了哪吒的经典故事“析骨还父,析肉还母。”这个故事极大的促进了哪吒形象在民间的发展与流传甚至对于后世哪吒形象的演变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宋朝时期由于国力衰弱,对外战事不理想,人们渴望出现一个百战百胜的战神出现,因此一些历史上的名将也被民间塑造成为神话人物,唐朝时期的李靖便是其中的一个。李靖在不断的神话演变中成为了神话故事中的毗沙门天王,于是哪吒一下子便具有了“中国血统”,大大提升了哪吒的知名度。此外元朝时期的戏剧十分发达,对于哪吒故事的推广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明朝是哪吒形象彻底成型的一个关键时期,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与《封神演义》,永乐初年的《三教搜神大全》都对哪吒的形象进行了一番具体的描述,一个战无不胜,有情有义的哪吒形象被彻底的塑造了起来,我们现在主要熟悉的哪吒形象都是由这几本书带给我们的。

爱用哪吒形象的神话小说有哪些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哪吒是玉皇大帝驾下的大罗仙,为了斩妖除魔所以投胎下凡。本书中的哪吒并不是一个不听话的顽童,而是一个除魔的大英雄。本书成形于元朝与明初时期,早于比较有名的《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书中已经有了与龙王大战,与石矶争斗,为了除魔割骨还父的故事,为《封神演义》的成型提供了相当多的参考资料,也是一次系统性的将哪吒的事迹做一次整合。

《西游记》中的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在神魔小说《西游记》之中哪吒是作为天庭的一员战将出现的,书中的哪吒三头六臂法宝无数,与孙悟空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

在书中的哪吒是已经成为天庭仙人的哪吒,但此时的哪吒心中仍然有一种无法无天,敢于反抗旧势力的心态,以至于哪吒与孙悟空在书中颇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本书中作为配角的哪吒虽然是为了烘托孙悟空的存在但是作者的笔墨之中也勾勒出一个英勇无敌,不受约束的形象。

来自印度的“哪吒”为何会成为中国神仙,又为何受神话小说的青睐

《西游记》中的哪吒是征讨主角华光的定远征寇大元帅,在本书中虽然哪吒仍然骁勇善战,但是本书中特别突出了哪吒的聪明机智,书中哪吒听从辟瘟使者的建议骗取了华光的宝物金砖。

《封神榜》中的哪吒可以说算得上是着墨相当多的人物之一了,本书的主要描写的就是哪吒的生平。哪吒闹海、误杀石矶、削肉剔骨、翠屏显圣、莲花化身,系统性全面性的给我们描述了哪吒的经历,塑造了一个有成长,有经历挫折,更加真实的哪吒形象。后面的哪吒助西岐伐商的时候已经成长为一员出色成熟的将领了。

其余还有许多的神魔小说中也都爱谈及哪吒,特别是明清小说大爆发的时期,哪吒作为天庭降妖除魔的战将经常会被提及。

为什么那么多的神话小说爱谈及哪吒

首先哪吒的故事最为完整。哪吒的原型经过唐朝以来许多年的发展已经十分的成熟了,作者在创作神魔小说的时候也可以借鉴和参考相当多的资料,这为作者创作提供了方便。

其次哪吒的小说流传度相当的广,哪吒这个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哪吒的故事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十分有吸引力。哪吒的出生可谓是一波三折,初期的哪吒因为自身的怪异得不到父母的喜爱之情,这使得哪吒的形象给人以怜惜之情。

哪吒闹海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征服大海,战胜自然的一种殷切愿望。

剔骨还父母的事情体现了哪吒的孝义之情。

后面哪吒经过一系列的事件的成长,选择在危难关头牺牲自己又使得哪吒的形象更加的高尚。

可以说哪吒这个人物的许多故事都十分具有代入感,与那些完美无瑕的神话人物不一样,哪吒这个人物初期有缺点,犯过错,但是通过一系列的成长哪吒逐渐克服了缺点,可以说哪吒这个人物十分的饱满。哪吒这么一个不畏艰险,英勇善战的小英雄是很受大家欢迎的。

来自印度的“哪吒”为何会成为中国神仙,又为何受神话小说的青睐

《西游记》与《封神演义》的影响。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在古代文学中就具有很高的地位,

书中对于哪吒的描述不仅影响了哪吒的形象创作,而且也使得后世神话小说作者创作时哪吒成为比较重要的人物。

结束语

哪吒从一开始唐朝传入中国时的北方毗沙门天王的第三个儿子到后来的道教神话小说中的三坛海会大神,他的形象带上了许多的本土色彩。

来自印度的“哪吒”为何会成为中国神仙,又为何受神话小说的青睐

哪吒的许多故事也体现了我们传统社会的孝、为大局不惜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敢于挑战大海的冒险劲神,哪吒的形象的演变过程其实就是我国古代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的过程,哪吒故事由诗歌到小说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平民化的发展。

1、《哭哪吒》

2、《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真言》

3、《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

4、《五灯会元》

5、《西游记》

6、《封神演义》

7、《三教搜神大全》

8、《南游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