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硬科學,《被點亮的星球》領跑紀錄片行業新勢力

冷知識、硬科學,《被點亮的星球》領跑紀錄片行業新勢力

根據《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9)》報道,在政策、市場、平臺和公眾的四輪驅動下,中國紀錄片潛力被進一步挖掘,“跨界融合”“網生時代”“國際間合作”等關鍵詞構成新的產業格局特徵。由雲集將來、國家地理和優酷三大出品方,攜手沃爾沃汽車共同推出的紀錄片《被點亮的星球》,正代表著中國紀錄片邁向從購買版權,到加大對聯合出品、自制內容與海外版權等投入的新賽道。

冷知識、硬科學,《被點亮的星球》領跑紀錄片行業新勢力

《被點亮的星球》關注對象是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代表著自然類紀錄片的頂級製作水準,具有電影級的震撼效果。自10月24日開播以來,該作品在優酷和東方衛視兩個播出平臺都收到了極佳的觀看反饋。這部世界級紀錄片用哪些亮點拿下9.7的豆瓣評分?又緣何聯手雲集將來特意打造中國版,與中國紀錄片市場展開深度合作?這一切疑惑可能都要從本片內容中尋找答案。

聯手優化、深度合作,見證中國紀錄片製作實力

從《跟著貝爾去冒險》,到《本草中國》《水果傳》,隨著受眾對紀錄片的鑑賞水準不斷提高,中國紀錄片的重心也逐漸從傳統電視向流媒體平臺轉移,民營紀錄片製作優勢愈發顯著。“紀錄片不應該商業化,但應該兌現商業價值。”從《被點亮的星球》的製作成果來看,雲集將來不僅完成了2015年從SMG(上海文化廣播影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分離成立時的承諾,還在與國際合作和研發的道路上越走越自信。《被點亮的星球》的美版片名為《One Strange Rock》,由奧斯卡提名影片《黑天鵝》的導演達倫·阿倫諾夫斯基拍攝,金像獎得主威爾·史密斯擔任解說,創下IMDb罕見高分。影片囊括了天文學、人類學、生物學、化學和物理學等多個學科知識,以宇宙視角來關照地球和人類的命運,為觀眾呈現一部集視覺、科普和哲學於一體的神級大片。此次與中方團隊雲集將來的聯手跨界,是對中國紀錄片觀影市場的充分信任,也是對中國紀錄片製作水準的重要肯定。

冷知識、硬科學,《被點亮的星球》領跑紀錄片行業新勢力

在去年9月20日,《被點亮的星球》就已經亮相“2018優酷秋集”沉浸式觀影活動,20分鐘的特別放送給予現場觀眾身臨其境的獨特體驗。一年後的中國播出版本正式面世,調整內容中不僅加入了世界級鋼琴演奏家郎朗和實力派女演員萬茜的聯袂解說,更融入了中國化的敘述方式,結合了更多“地球上的中國”特色元素,例如黃河小浪底、香港摩天大樓、莫干山裸心谷等。

冷知識、硬科學,《被點亮的星球》領跑紀錄片行業新勢力

裸心首席品牌官徐嫣蔚接受深度文娛(ID:shenduwenyu)採訪時表示,《被點亮的星球》選址莫干山裸心谷進行拍攝,正是瞄準了裸心谷對於地球原始地貌的堅守。影片對於人與地球、人與自然的關係的探索與思考,在裸心谷的“以自然為靈感來因地制宜”中找到了實踐來源,更在裸心谷“清新、樂活、綠色、精彩”的品牌基因中找到契合。裸心谷給拍攝團隊的驚豔感所蘊含的,正是中國在自然類紀錄片取景方面的深厚潛力。

冷知識、硬科學,《被點亮的星球》領跑紀錄片行業新勢力

冷知識、硬科學,《被點亮的星球》領跑紀錄片行業新勢力

新內容的加入不僅是出於對中國播出市場的誠意,更是源於中方對於國際紀錄片製作的強大把控力。經過近四年的所有制改革和平臺建設探索,雲集將來業已建立了以內容為導向、項目製為中心,針對市場開發紀錄片的內容製作模式。《跟著貝爾去冒險》《中國美》《偉大的一餐》《超級亞洲》等多部國際合作作品,積累了深厚的國際化創作實力,在聯合制片模式經驗中進一步優化拍攝和製作流程。

冷知識、硬科學,《被點亮的星球》領跑紀錄片行業新勢力

2019年34部8分以上國產紀錄片中,雲集將來製作出品的紀錄片共有5部上榜,《被點亮的星球》就位居榜首。通過與國家地理等國外製作方深度合作,與優酷等視頻平臺有效對接,雲集將來用作品展示了合制模式的新高度。《被點亮的星球》這一作品在中國紀錄片市場的誕生,就足以從製作技巧、表達內容等層面,為中國紀錄片創作提供更多的信心。

光聲影彼此配合,打造電影級觀感體驗

為了詮釋好“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核心概念,總投資達8億元的《被點亮的星球》,直接向全人類、全地球範圍內蒐集素材。在長達3年的製作週期裡,攝製組全程運用全4K技術完成拍攝,足跡遍及45個國家6個大洲195個地方,甚至還試圖駕駛F-15E戰鬥機去追逐日全食的陰影。從墨西哥洞穴水底到渺無人煙的宇宙空間站,從植物微小的種子到龐大的宇宙行星,多達389千兆的拍攝素材使得影片的每一幀都令人歎為觀止。頗具匠心的是,為表現人類對“命運共同體”關係的冷靜思考,所有人物解說畫面都採用黑白色調,並打入側面厚重陰影,營造出冷峻又深刻的視覺體驗。

冷知識、硬科學,《被點亮的星球》領跑紀錄片行業新勢力

電影級的畫質,更需要輔以電影級的聲音效果,這其中就包括語言、解說和配樂。為了突出體現中文作為人類高等級語言的發音特性,感受中文對大腦思維方式的輔助,影片因此特邀實力派女演員萬茜全程解說。在她節奏平穩又飽含情緒的語調中,萬茜還原了人類對地球未知領域的謙恭姿態,更表達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勇氣。

冷知識、硬科學,《被點亮的星球》領跑紀錄片行業新勢力

除此以外,中方版本還邀請了曾為《美國隊長》《冰雪奇緣》《生化危機》和《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等配音的多名頂級配音演員,赴北京電影學院創新園平房園區studioimagine錄音棚,為原片中8名國際宇航員提供中文配音。
為配合語言層面的表達,影片全程配樂與劇情深刻結合,細微之處突顯靈動神秘,宏觀時刻輔以磅礴氣勢。世界級鋼琴演奏家郎朗,在影片中也提供了精彩的鋼琴演奏,從音樂的角度生髮出對人類、人生、生命的思考。豆瓣網友在《被點亮的星球》短評中就指出,每一集中的配樂都足以用在《降臨》《普羅米修斯》等科幻史詩級電影中的高潮場面。

冷知識、硬科學,《被點亮的星球》領跑紀錄片行業新勢力

從調色、配音、解說到配樂的音效統一,《被點亮的星球》以專業的製作水準,服務於影片的內容傳遞,為敘事輸出打造堅實的骨架基礎。這些製作要素的融合,使得該影片在視覺、科普與哲思層面的效果有效融合,引發“生而為人”的共鳴性思考。

三線螺旋型敘事,交織通識科普與生命的詩意

如何避免紀錄片流於說教?為了將國家地理擅長的通識科普的敘事方式,與愛護地球、萬物平衡的人文哲思與中國文化和表述相融合,《被點亮的星球》綜合了宇宙外太空視角和地球人視角。兩相呼應,共同構造出宇宙、地球和人類相互相連的場景,從而發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終極警示。

冷知識、硬科學,《被點亮的星球》領跑紀錄片行業新勢力

從敘事結構上來說,這樣的創作安排在《被點亮的星球》內容中,以三線螺旋型敘事線索呈現。主講人作為地球人發言,提出銜接劇情推進的疑惑和思考;宇航員以地球外觀察員視角,為地球人補充更多常人難以達到的視界;探索主人公作為故事的主角,實施實際的地球人行動。例如在第一集《喘息》中,萬茜提問“亞馬遜雨林真的是地球之肺嗎”,宇航員則進一步指出宇宙中無法拍攝到亞馬遜盆地森林的事實,隨即引出漂浮在亞馬遜森林上空的“天河”,並跟隨羅莎博士登上亞馬遜325米觀測塔,去見證“天河”如何完成全球氧氣的輸送。

冷知識、硬科學,《被點亮的星球》領跑紀錄片行業新勢力

《被點亮的星球》從人類所生存的地球上貌似微小的角落裡盤點出一個個硬核冷知識,並且隨著播出集數的增加,帶給觀眾的震撼與驚詫也越發強烈。從第一集《喘息》打開地球視野,第二集《風暴》探索地球的誕生,到第三集《盾牌》講述生命之水,第四集《創世紀》走向生命的起源,《被點亮的星球》用連貫的主題和內容,整合交織各學科的知識。而影片內容會走向何處更深的境地,地球又會邁向什麼樣的未來,都在尚未播出的劇集中等待發掘。

冷知識、硬科學,《被點亮的星球》領跑紀錄片行業新勢力

萬物共生、息息關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不僅是《被點亮的星球》所要表達的核心,更是此次中外合作所力求達到的創作模式。正如徐嫣蔚在採訪中所表達的,裸心谷與《被點亮的星球》所做的工作實際是一致的,即在各自的領域引領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兩者的目標受眾同樣都是致力於助推構建和諧“人類命運共同體”踐行者。作為中外紀錄片合作的高分典範,這部影片憑藉超標準的製作和兼具科普規範與人文深度的內容,成為中國紀錄片製作者獻給國際市場的一份厚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